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邓世会想不到,只是把垃圾桶简单挪挪窝,也能算是个“项目”,还能让自己“上墙”。
邓世会是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涪陵卷烟厂卷包车间的一名操作工。2015年5月份工厂搬入新厂区后,单位组织开展精益管理自主改善活动,员工提报的优秀改善项目还会“上墙”——在车间展板进行展示。
“精益管理?自主改善?”活动开展之初,邓世会心里犯起了嘀咕,“跟咱有啥子关系?”
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邓世会不这么想了。因为,只要能对工作有助益,不论改善项目大小,都有展示的机会。
打那以后,邓世会工作中经常琢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终于,一个小问题被她“逮住”了:装箱机操作工使用的垃圾桶摆放在垂直排包机旁,既不美观,也不方便扔垃圾。于是,她经过一番思考后,要来一张《自主改善申报单》,在上面认真填写了改善措施:把垃圾箱位置变动一下,改放到装箱机电控柜旁的输送带下方。
“这样一来,刚好能遮挡垃圾箱,操作工扔垃圾也方便多了。”邓世会说,“按照要求,把问题、措施、效果都填好,还附上了改善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自己的大头照。”
没想到,邓世会的自主改善项目没几天就“上墙”了。
“成本是一丝一毫降下来的,效益是一点一滴提上去的。哪怕是一个小点子,只要能解决‘痛点’,员工都可以提报,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涪陵卷烟厂分管企业管理工作的副厂长李小建说。
这也道出了他们开展自主改善活动的初衷:精益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融入多种管理方法和工具,只有找好切入点,才能推动精益管理落地。
“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他们查找身边的改善点,通过立查立改的‘小、快、省’方式,螺旋式地提升精益改善水平。”李小建说。
活动效果立竿见影:在员工心里,精益改善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自下而上、集思广益,自主改善活动让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改善项目,都闪耀着他们智慧的光芒。
现在,走进涪陵卷烟厂每个科室、每个车间,都能感受到员工积极参与自主改善的浓厚氛围。
制丝车间副主任潘世华告诉记者,以前在他们车间,员工也零零散散提过一些改善项目,每年也就四五十项;活动开展以来,几个月的工夫就提报上来121项,让他也感到有些吃惊。
在潘世华的办公室采访时,维修工唐兵恰好拿着一张申报表急匆匆走进来。“老唐又来报项目了?上次你提报的《烟叶输送带挡边改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了,恭喜!”潘世华对他说。
唐兵告诉记者,自己报的项目都是针对影响生产效率的小问题,为的是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获得专利授权对我是个激励,还有很多同事提出的点子也很有用。”他说。
“像这样的项目看似不起眼,但对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有重要作用。”李小建告诉记者。
在卷包车间,记者还看到了一件“秘密武器”,就是它,大大提高了设备保养组工人的工作效率。
据保养组组长刘峰介绍,卷包车间设备一直采用吹风式保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为确保保养安全、减少环境污染,2014年5月,他们将设备保养模式改成了吸尘式。
“本来是件好事,却带来了麻烦。”刘峰说,“吸尘器自身配套的吸尘口转动不灵活,操作不方便,有些设备构造复杂,用原装吸尘口难以进行作业。于是,自己设计制作了针对每套设备的专用吸尘口。”
说着,刘峰带记者来到PROTO设备前,拿出加装了吸风罩的专用吸尘口,边演示边说:“这样一边吹灰,一边用吸风罩及时将吹出的灰尘吸走,速度快、效果好。”
“像这样的专用吸尘口,他们自己设计制作了6套。”一旁的卷包车间党支部书记赵顺江补充说,“现在,车间里的13套设备,两人一组同时开始保养,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效率大为提升。”
小智慧聚成大智慧,小节约成就大节约。以自主改善为抓手,涪陵卷烟厂正在全面导入各种精益方法和工具,使其相互融合、发挥合力。“下一步,将继续依靠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逐步建立全员参与自主改善的长效机制,让员工的‘小点子’变成‘金点子’,再变成效益‘金豆子’,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益。”涪陵卷烟厂厂长陈瑜表示。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