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节约生产成本445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小企业一年的产值;降低残烟6.37万公斤,折成合格品,相当于卷包车间一个班次的计划产量……2015年,46岁的梁丰收获颇丰,一串串让人惊叹的数字融入了他对于匠心的坚守和执着。
梁丰是河北中烟张家口卷烟厂卷包车间卷接维修组长。入职27年来,他曾4度荣获张烟公司“劳动模范”;2006年获得省烟草系统第二届设备维修技能竞赛卷接组第一名并荣获“河北省烟草系统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荣获“张家口市能工巧匠”称号;2009年荣获“张家口市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荣获“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被授予“河北省能工巧匠”称号;2012年获得省烟草系统第四届设备修理技能竞赛卷接机组第二名;2015年荣获“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2年——2015年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
专注:用执着铸就完美
在工作中,梁丰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个匠人,他对工作的要求苛刻到了极致,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丁点儿失误,甚至对调整数据的概念精确到“纳米”级别。
一次,在ZJ17卷烟机新设备引进、调试阶段出现了烟支布带纹现象,主机厂的调机师傅忙了几天也没能解决。这并没有让梁丰气馁,反倒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整理了一下思路,仔仔细细、前前后后地把能够造成布带纹的原因捋顺,终于发现是烟舌中心线与烟枪中心线相差了0.1毫米。就是这比头发丝还要细微的小差距,成为机车交付的大障碍。这一次,梁丰仅通过对两条中心线的重合调整,解决了困扰主机厂的大问题。
无独有偶,又遇新车调试,这次的问题换成了烟支压痕现象。梁丰从容镇定地找到了齿轮咬合间隙相差0.02毫米的毛病,为调机师傅解了围。从那以后,主机厂的师傅和他成了朋友,每次都把交车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他的维修团队,大家也由此得到了难得的锻炼机会,交车机效达到98%,比主机厂高出了2个百分点。
苛求:用精准雕琢质量
匠人的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待质量的苛求源于对完美的极致推崇。
梁丰追求的不仅是消费者眼中的完美,更是自己心中的极致,他把每一支烟都看作工艺品,欣赏着、呵护着,容不下一点儿瑕疵。生产中,他最头疼的是解决设备的“软”毛病,不仅残次品的量小,而且毫无规律。但这“软”毛病竟成了梁丰的眼中钉、肉中刺,发誓一定要彻底根除。
解决设备的“软”毛病,靠的不是窍门、绝活,磨练的是维修工的耐性。针对这种不适合停机修理的情况,他常常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盯就是几个班次。眼睛看花了,脖子盯酸了,两腿站麻了,他硬是凭借吹毛求疵的态度,在细微末节之中找到了问题所在。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精度,梁丰以“精度保持、质量维修”为重点,从设备的“传动精度、位置精度、配合精度、装配精度”着手,扎实开展精准深度中修工作,不仅延长了设备生命周期、提升了质量控制水平,还节约了设备大修费用,设备交验的各项指标也优于返厂大修设备。
创新:用成果创造产值
“精于传承,胜在创新”,这是大家对梁丰的评价。他是一位执著的匠人,只要遇到设备难题就一定要攻克下来。
二十多年来,梁丰和他的修理团队对设备实施了20余项改造和革新。十二五期间,他们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思路,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在ZJ17卷接机组实施了多项课题攻关。2015年,在车间构建残烟防控体系的过程中,梁丰通过5项改造,在残烟量降低6.37万公斤,节约生产成本445万元的同时,实现了因烟支质量问题的“零”反馈。
2015年,卷包车间产量达到90.8万大箱。产量的不断增加意味着原材料消耗量的持续增长,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卷包车间不断加强成本控制。在车间技术组的帮助和支持下,梁丰和他的修理团队一举承担了“降低单箱耗丝率”的课题,力求通过每个制造环节的优化和改善,搭建起卷包车间成本控制的预警系统,实现成本控制的标准化。
在测算工序环节消耗中,梁丰发现ZJ17卷接机组梗中带丝问题较为突出,虽然采用了二次梗丝分离,但经常出现梗中带丝、丝中夹梗的现象,前者造成烟丝单耗高居不下,后者严重影响卷烟质量。这个困惑难住了梁丰,那段时间,他像着了魔一样,上班想、下班想、吃饭想、睡觉想,很长时间都毫无头绪。一天晚上,就在偶然一瞥的电视镜头中,他看到了农民秋收扬麦子的场景,一下子来了灵感。
经过他和修理团队的选题、分析、确认、实施、验证,与机车原有梗丝分离装置结合起来,通过加装吹风,实现了第三次梗丝分离,现已在一台卷烟机推广使用,每班可节约烟丝4公斤。2015年,此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2016年,卷包车间计划将此项成果推广到所有卷烟机,可节约生产成本330万元。
通过梁丰和修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卷包车间正在走出一条质量提高、价值提升、技术进步、成本节约的内生发展道路。
责任:用传承引领团队
梁丰常说:“想给别人一杯水,你必须储存一桶水,所以必须不断地去学习、钻研。”他觉得,要实现团队素质的整体提升,就要为青年员工注入“工匠精神”,让青年员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让青年员工工作扎实、敢于创新、思维活跃,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
梁丰有个记工作笔记的好习惯,笔记本里,精确记录着每一次设备故障处理的原因分析、过程经过和处理结果,他把记笔记作为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方法,一坚持就是27年。如果把梁丰的32本笔记本摞在一起的话,高度是40.2厘米。对于痴迷设备修理的梁丰来说,这些笔记本不仅是他多年来对维修技术的执着坚守,更是他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传道授业解惑,用匠心创造的岗位价值。
拿出工作笔记让大家学习是第一步,推行“经典案例分享”活动是第二步。在梁丰的带领下,卷接修理组形成了学技术、比技术、自我管理、自我超越的良好氛围,他所倡导的“经典案例分享”也成为一项品牌活动在全车间推广。
随着技术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构件越来越复杂、配合精度越来越高、控制程序越来越深奥,对维修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梁丰参加了PRO/E培训,从简单的描线学起,在电脑上绘制三维立体零件图和装配图。3年时间,他绘制了立体图片450多张,不仅充实了设备立体图库,方便备件查询,也运用3D建模技术展示了看不到的箱体内零部件传动状况,为员工培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通过梁丰的悉心传授,卷包车间卷接修理组成为一支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的队伍,5个徒弟成为维修骨干,2个徒弟分获省中烟技能大赛一二等奖。他的徒弟高建河很有感触地说:“从师傅身上我们不仅学会了做事,更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师傅这么多年在平凡岗位上,把每件平凡的事都用心做到了极致。”
2016年,在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卷包车间组建了以高级技师为领军人物的卓越创新工作室,满足了企业发展和员工成才的需要,实现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最大融合。在这里,梁丰带领技术人员根据创新项目、技改项目组织团队培训,通过交流和研讨,让每一个想提升、想成材的伙伴自觉地融入团队学习中,做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实现知识共享。
在细致中追求更细致,在卓越中追求更卓越。如今,梁丰代表的不只是一位优秀的工匠,而是一支技艺精湛的团队。他们用这一颗匠心、这一份匠艺,成就了每一支高品质的卷烟产品。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