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河南日报》报道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瓦岗镇,坐落在伏牛山与桐柏山余脉交汇处,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群峰叠翠。就在这样一个浅山丘陵地带,却创造了一个烟草的奇迹:2005年原本依靠行政命令种烟不足300亩的种烟小镇,逐渐发展到今天种植烤烟5000多亩、烟叶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年收购烟叶57.5万公斤、创税350多万元的种烟大镇。10多年来,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瓦岗镇烟站站长王珂。
烟农给王珂送锦旗表谢意
“站长带着烟酒来俺家动员种烟”
2005年底,王珂从李新店烟站站长的位置调任瓦岗烟站时,全镇烟叶种植面积不足300亩。报到的第一天,镇领导一句“烟叶难种,产量低,还不卖钱,现在群众都不敢种啦,看你有啥本事能把瓦岗的烟叶发展起来”的话,一下刺痛了王珂。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带着烟站的技术人员逐一到全镇屈指可数的几个种烟户家里,了解他们种烟的难处,宣传种烟政策,讲解种烟新技术。
“2005年,王站长一上任就来到俺家,动员俺种烟,当时他来还带了一箱酒和一条烟。”黑风寺村大陈庄村民组烟农陈国祥说起王珂第一次去他家时记忆犹新。
由于当年陈国祥是他们全村唯一一户种了3亩烟的烟农,而且还赔了钱,王珂第一次去动员他,让他帮忙发展农户种烟时,老陈明确告诉他,别说发展别人种,自己以后再也不打算种烟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内,王珂一有空就往陈国祥家跑,仔细给他分析种烟失败的原因,宣传种烟的新政策,并向他承诺,如果每亩烟叶卖不到2000元,他愿意赔偿损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珂一次次的劝说,最终感动了陈国祥,在他的动员下,同组另外两户村民决定和陈国祥一起各种15亩烟叶试试看。
从烟种到地里那天起,王珂和烟站技术员们就成了陈国祥他们几户烟农家的常客。每天上午,王珂准时出现在田头,及时掀去薄膜以防温度过高烧毁烟苗,下午太阳还没落,他又跑去盖上薄膜,以防烟苗冻伤。
“整地、施肥、移栽、打杈……每个环节王站长和技术员们都是亲自到现场,手把手教管理技术。说实话,对于烟叶的长势情况王站长比俺们这些烟农都清楚。”陈国祥说。
2007年,陈国祥的一炕烟刚装上炕烘烤时,深夜两点多,烟炕的鼓风机出现了故障,当时正是烟叶排湿的紧要关头,如果鼓风机不能在4个小时内修好,老陈这炕价值七八千元的烟叶就有可能报废。情急之下,老陈打电话向王珂求救,王珂二话没说,当即就拉上站里备用的鼓风机赶到老陈家的烟炕现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老陈的烟炕内再次响起了鼓风机的“欢唱”声。
“最感动的是2009年烟叶的打杈期间,老伴突发高血压住进县医院,在医院伺候着老伴担心着家里的烟叶,老伴病情稍微稳定。急忙朝家跑,跑到烟田一看,二三十亩烟的烟杈已经被打过了。后来邻居说是王站长带着烟站的工作人员整整在俺的烟田里干了两天多。”陈国祥略显哽咽地接着说,“老伴出院后,多次邀请王站长和烟站的同志们坐坐,都被王站长拒绝了。后来,把家里种的花生给王站长送去一袋,他说啥都不要,后来勉强收下,又硬是买了一件酒。”
陈国祥说:“看到王站长那一心为烟农的敬业精神和每亩烟平均四千多元的收入,村民们纷纷找到烟站要求种烟。目前,村民组家家都种烟。通过种烟,全组有7户烟农开上了小汽车,大部分烟农都在县城或集镇上买了商品房,每家在银行最低都有20万元的存款。”
“王站长的心里,装的全是俺烟农。”
60岁的孙小领是孙岗村的农民,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时有点不争奋,不但没娶上老婆,还欠外债8万多元。
“2005年,王站长来瓦岗时,鼓励我种烟。可那时候,自己只有2亩多地,想种烟,别人却不敢租地。王站长就一家家地做工作,最后由他担保,以每亩地50元的价格租来了8亩地。”说起当年的事情,孙小领还有些激动。
孙小领的烟叶长到1米多高时,正好遇上干旱,眼看着烟叶一天天耷拉下去,他却没钱买柴油抗旱。王珂到老孙的烟田查看烟叶长势时,一部分下部的烟叶已开始变黄发焦。看到这种情况,王珂二话没说,当即掏出1000块钱,让老孙抓紧买油抗旱浇烟。
“当年,烟叶卖了两万七千多块钱,也不怕你笑话,这还是第一次挣这么多钱,当时就下定决心,以后就跟着王站长种烟叶。”孙小领笑呵呵地对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说。
老孙还说,在这么多年的种烟过程中,无论是生产上,还是家里孩子上个学啥的缺了钱,只要有困难,王珂都会第一时间给他施以援手。
这几年种烟,孙小领不但还完了外欠的债务,自己还存了20多万元。“俺的大妮儿已经成家,二闺女正上高中,现在的幸福日子可都是种烟种出来的,说起来这可都是托了王站长的福啊。”孙小领说。
在瓦岗烟站的墙壁上,挂着一面“汗洒大地情系烟农”的锦旗。送这面锦旗的是叶老庄村王口村民组的烟农崔海香。
2015年1月份,崔海香的丈夫谢全良突发股骨头坏死住进了医院,王珂从烟站技术员的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组织烟站职工为谢全良捐款,并多次到有关部门帮助其办理医疗费用报销和救助。
谢全良住院治病期间,王珂和烟站工作人员及王口村民组的烟农们包揽了他们家20亩烟叶移栽及管理的活儿。
孙岗村谢庄村民组的谢海军孩子多负担重、黑风寺村南杨村民组的王大雪患有重病需要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烟农,都清楚地记在王珂的爱心账本上。用烟农的话说:“王站长的心里,装的全都是俺烟农。”
王站长最怕听《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人们对家的那份亲情。然而,熟悉王珂的人都知道,王珂最怕听的就是这首歌。
“王站长几乎没有休过假、过过节假日,一旦工作忙起来,几个月不回一趟县城的家也是常事。”2005年同王珂一起来瓦岗烟站工作的技术员刘建民说。
刘建民说,2015年7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烟叶装炕和分级扎把的关键时期,王珂带着他们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就下到烟农家中,在闷热的农舍里指导烟农分级扎把,直到晚上六七点才回烟站,一天下来,衣服不知要被汗水浸湿多少遍,晾干的衣服上结晶的盐粒都能往下掉,这样的工作王珂领着大家一干就是一个半月。
2013年10月,正是烟叶收购的紧要关头,王珂74岁的老母亲在上街买菜时不慎摔倒,造成右臂骨折,接到妻子电话后,王珂赶到医院,简单安置一下,并嘱托妻子照顾好母亲后,连夜回到了烟站。
母亲住了一个多月医院,王珂除了趁夜晚去病房匆匆看看老人外,没顾上照顾老人一天,就连老人出院那天,也是让同学替他把老太太接回家的。每当提及老母亲住院的事,王珂总会热泪盈眶,感叹对不起老母亲……
正是从那时起,他只要听到有人唱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就会感到内疚。刚下学父母就把他送到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一直在基层烟站工作,对现已70多岁的母亲和80多岁的父亲他几乎没有时间去尽孝道。对此,他一想起来就难受,一听到这首歌,他就情不自禁落泪……好在他已给父母许下了愿,“再过几年退休了啥都不干了,天天陪着二老,把这些年欠他们的加倍补偿回来。”
点评:
事业因坚持而闪光
省委政策研究室王民选
作为偏僻小镇烟站站长,王珂的事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他也没有追求什么惊天动地。他只是以自己的坚持和执着,扶植起一项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获得了农民的真心爱戴。这样的“基层小人物”,是任何时代都不能或缺的,是当今时代尤其需要礼赞的。
王珂的人生定位好。他坚信,只要看准了,沉下心,坚持做,小人物未必干不成大事业;只要定位准,十年磨一剑,影响力、推动力、带动力必能形成合力,必然产生好效果。
王珂选的路子对。镇领导的一句话刺痛了他,也让他更深刻地看清了农民的痛楚——种粮收入低,还让他看明白了浅岗丘陵地带农民增收的通途——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必须因地制宜,必须典型引路,必须规模化推进,这些条件瓦岗镇都具备,再加上王珂的种烟技术,王珂的精神和韧劲,所以实现了目标。
王珂有恒心。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有阻力,用真情感化;有了难题,他顶到一线;自己家有了困难,他把“大家”放在第一位,把烟叶生产当作第一要务。王珂就是这样硬是把铁杵磨成了针。
事业因坚持而闪光,搞农业尤其需要像王珂这样的人。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