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纪录 > 正文

在至爱点滴中践行“大成”(图)

记云南永平烟站站长杨应伟
2020年11月29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
A+ A

  烟草在线专稿  一年后的永平,处处呈现的是一幅忙碌的景象。云南景谷“10·07”地震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寨寨新建的房屋让老百姓心里满满都是温暖,红砖砌起来的不仅是家,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地震过后,人们心里的创伤慢慢平复,当务之急便是重建家园,搞好生产。对于永平烟站的站长杨应伟来说,2015年的生产压力特别的大,由于灾后重建,老百姓新建房屋基本上是银行贷款,烟农种好今年的烟,卖个好价钱显得尤为重要。烟农心里急切的希望今年种烟有个“好年头”,杨应伟心里也默默承受着这份压力,想着能用什么办法提高烟农的效益,比任何人他都希望今年是个“好年头”。

  2015年永平计划收购烤烟68500担,涉及种植农户3347户,如何服务好这3347户烟农,一直是站上工作人员思考的事情。永平烟区分布于坝区与半山区,坝区的特点高温高湿,雨水集中,山区则是干旱少雨,烟叶长势不均衡。这对烟叶种植管理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抓住坝区与半山区的气候特点,成为了烟站技术人员头等思考的问题。每次会议,大家都会根据各自掌握的片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这一次次的会议,一次次的下到田间地头,大家慢慢的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工作办法。

  走在烟地里,杨应伟说胸口有点疼,刚满32岁的他,脸上早已没有稚气,有的是常年被太阳晒出的斑点,头发里偶尔掺杂着几根白发,他说这是白了少年头。也许是因为压力太大,年纪轻轻的他已感觉心脏不舒服,但他总能笑呵呵的应对。看着坝区的烟地,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坝区的烟承受不了这样的雨水,病害已经初显,如何防治病害成了烟站工作人员目前最重要的工作。烟地的管理很重要,从一粒种子开始,到满炉烤黄的烟叶,这个过程,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比起其他作物,烤烟是精细化管理的经济作物。它对管理的要求很严格,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损失,从事烤烟生产的人从一个细节开始,都会认真的研究,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采烤、收购环环紧扣,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工作上的失误,就是烟农的损失。

  电话那头想起了熟悉的声音,打来电话的是迁毛村的村主任易勇。迁毛村是永平最大的种烟村,今年种植烤烟5776亩,有农户625户。同时迁毛村也是去年地震受灾较严重的村,整村都涉及恢复重建。由于贷款重建,农户今年种植烤烟面临资金和人力的困难。村主任电话那头就跟杨应伟反应了农户资金短缺和修复烤房困难的问题。挂上电话,杨应伟和站上的工作人员立马到迁毛村了解情况,走访农户,并在第一时间积极向党委政府和公司汇报,争取各级部门对这些特困农户帮助支持。走到农户蒋品奎家时,老蒋紧紧握住杨应伟的双手,连忙说谢谢。年初时由于没有资金购买烟用物资,老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找到了杨应伟,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给予这些特困农户赊销烟用物资,正是有了站上的协调帮助,像老蒋这样的农户才得以顺利的把烟种下。

  7月的永平,烟田烟地间农户们繁忙地采摘着成熟烟叶,远处的烤房群慢慢冒起了白烟袅袅升腾。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可敬的烟草基层职工首先想到的是企业利益、烟农利益,在不知道家人安危情况下毅然决然投身灾难应急救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烟草儿女的大爱情怀。灾难过后,我们可敬的烟草基层职工在至爱的烟草事业中,时时刻刻心系烟农,依然用勇气、智慧和汗水默默践行“利国惠民、至爱大成”核心价值理念,与灾区烟农群众一道重建幸福美好新家园。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