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试谈山地烟区烟叶生产发展(上)

一个基层员工眼中的烤烟生产和发展
2012年11月23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杨振智
A+ A

  烟草在线专稿  烟叶是整个烟草发展的基础,烟农是烟叶生产的“制造者”。没有烟农在田间生产出来一定数量、质量、具有地方特色香气质量的烟叶,烟草商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会放缓甚至停滞不前,也没有工业蓬勃的发展,卷烟销售也不可能长久正常运行下去。所以,烟叶生产第一任务就是要持续提高烟叶质量和保证数量的稳定,进一步增强烟草行业的发展竞争力,本质就是要“维护烟农的利益”。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已经明确提出的“三个始终”,第一个始终是“始终把烟农利益放在心上”。这可看出,国家局领导指了出今后烟草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要“切实维护烟农的利益”,要与烟农建立密切的共同发展合作关系。把烟农的利益放在首位,让烟农的利益得到了实质性保障,也是田间生产出的烟叶质量得到长效稳定保证的需要。

  山地区域是全国烤烟主产区,贵州、云南、重庆等山区年产烤烟1000万担以上。山地烟区的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立体气候特征特点明显,表现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所以,山区烤烟不仅从数量上能满足卷烟工业的需求,更能以不同特色的香气质量满足卷烟工业的要求。但是,在近年来国家加大经济建设过程中,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际国内双重经济压力下,烤烟生产物资上涨过快,种植烤烟经济收入越来越低,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异常天气情况增多,而烤烟抗旱、抗涝能力相对其他作物较差,进一步降低了种植烤烟的经济收入。虽然近两年烟叶收购价格在连续提高,国家局和当地政府也不断加强烤烟基础设施投入和政策扶持,基层烟草公司对烤烟种植的一再宣传和努力工作,但山区烤烟发展仍不明显,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面积下滑的趋势。针对当前山区烤烟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试谈谈山区烤烟种植生产的发展。

  一、山区烤烟生产的繁杂性

  山区烤烟的生产,基本都是肩挑背驼的手工操作。烟叶的生产过程繁杂,耗工多,用工成本高,周期性的时间长(风险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一片烟叶,从播种到交售,要经过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烤、分级交售共五大环节。育苗(浮盘式)可以分为装基质、播种、定苗、剪叶、病虫害预防4个环节;移栽可以分为整地、起垄、施基肥(底肥)、移植、盖地膜5个环节;大田管理可以分为揭膜上厢、除草、打顶抹芽、病虫害预防4个环节;采烤可分为烟田采叶、烟叶运输、烟叶绑杆上炕、烘烤、下炕、进仓6个环节;分级交售可分为分级、成把成捆、烟叶运输、交售4个环节;共23个环节。这23个生产环节,例如病虫害预防、除草、打顶抹芽等要重复2-3次,而烘烤一炕次需要6天左右。在每一个烟叶生产环节都不能有差错的条件下,才能保证从烟田中生产出一片质量较好的烟叶。

  二、烤烟生产现状

  1、总体情况。

  从国家强化烟草计划性生产的宏观调控开始,国家烟草专卖局始终把烟叶生产摆在重要的位置,有计划性的发展烟叶生产。同时,加大了烟水工程建设和烤房建设投入力度,在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降低了劳动成本,使广大烟农得到了实惠,提高烟农科学种烟积极性,使烟草行业健康、稳定、持续运行发展。就各地政府而言,在历年烤烟生产中政府进行烟煤免税、特殊供运政策,企业对烟农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助等,政府、烟草商业始终把烟农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生产扶持政策,减轻了烟农负担,提高了种烟资金投入和科学技术到位率,使烤烟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达到“烟农、政府、烟厂”三家满意的初步效果。

  2、山地烟区烟叶生产的特点。

  目前,由于边远山区交通、资源、文化、地理位置等原因,仍然是全国最落后的经济区域,烟叶经济成为了各地边远山区农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这让山地烟区成为中国主要烟叶生产区域;另一方面,山地烟区地域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即使是同一市(或县)生产出的烟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物理特性和香气质。因此,山地烟区的烟叶产量不仅能满足卷烟工业的需求,还能满足其对不同烟叶质量的要求。正因为山地烟区烟叶的产量、质量均能满足卷烟工业配方要求,这使得山地烟区烟叶成为了其他地区不可完全替代的某一卷烟品牌原料供应基地。因此,卷烟工业在各个山地烟区都建立了自己卷烟品牌基地,并且以一个烟叶收购站建立一个品牌基地单元。这不仅让地方特色烟叶香气质量在卷烟配方上得到了最大彰显,也保障了卷烟工业原料供应质量的稳定和持久。

  3、山地烟区烟叶生产的基本情况。

  山地烟区生产的烟叶香气质特色,使山地烟区生产的烟叶外部竞争能力较强,呈现出供不就求的局面。然而,由于近两年加快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烤烟生产方式转变,生产资料、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价格进一步上涨,一方面烟农的种烟习惯改变性较差,另一方面种烟投入增加,种烟收入相对降低,严重削弱了烟农种烟积极性。通过政府种烟的政策扶持,烟草商业进一步增加生产投入补贴、技术服务、提高收购价格等,来积极地推动山地烟区烤烟种植发展,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制约山地烟区发展的内因

  1、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烟叶生产得不到正常发展。

  在烟叶种植收购中,下级公司严格遵守上级公司的下达烟叶计划收购量,对每年烟叶面积按计划进行指导性种植,并严格按计划量收购,上一级公司也严格按照计划收购量开展工作。每年基层烟草公司都要依据前几年的气候、烟农总体生产水平来综合评估,根据计划收购量确定烟叶种植面积。但在实际烟叶生产中,由于每年种烟农户的生产水平不同,更加上近几年气候异常,烟田生产出的实际烟叶产量与计划收购量(预测产量)偏差越来越突出,不能完全按100%计划完成实际收购量。在风调雨顺的增产年如何对“超产烟叶”进行收购,让使基层烟草公司“陷入困境”;在大旱大涝的减产年又如何完成当年的计划收购量,基层烟草公司又“四方无门”。同时,烟叶产量的不稳定也让烟农不完全按照合同面积进行烟叶种植,烟农在估计产量后,实际种烟面积都要比合同面积略低或略高,进一步影响到发展种植烤烟面积的不确定性。

  在另一方面,上级公司给下一级公司下达烟叶计划收购量,往往根据下级公司近几年来的完成任务量,制定并分配给每个县级公司具体计划收购量。上级公司的“按量分配”,使烟叶质量较好、香气质量突出、卷烟工业需求量较大的产烟市(区、县)每年烟叶“不够卖”,其他市(区、县)的烟叶“搭着卖”。这种没有完全按照卷烟工业需求的市场原则进行烟叶生产,不仅阻碍了烟叶产区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卷烟质量持续改进、突破、提高。

  2、烟叶收购标准自身矛盾扰乱烟叶生产收购秩序。

  烟叶收购是烟叶田间生产的“指挥棒”。烟叶收购等级质量是对当年烟叶生产技术的最终裁定,并决定着下一年的烟叶生产技术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必须条件。在烟草行业,烟叶的等级标准有两个:一个是烟农交售给烟草公司的实际烟叶等级标准,另一个是国家烟叶等级标准。烟农交售烟叶收等级标准也是“工商交接等级标准”(以下简称市场标准),是烟农、烟草商业、烟草工业根据大农业生产,实际进行的一套可行性的烟叶收购标准;而国家烟叶等级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在这个市场买卖标准基础建立的一个“高标准”。国标是指导烟叶市场买卖的标准,但国标是一个“高标准”,在实际烟叶市场买卖中不具备操作性,与操作中市场买卖标准自相矛盾。虽然市场买卖标准是烟叶流通的标准,一旦发生了烟叶等级分歧,又采用国标对烟叶等级进行裁定,实际的市场买卖标准得不到充分肯定,这也是多年来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国标与市场买卖标准存在矛盾,在不同的工业公司、商业公司都存在一个国标中的市场买卖标准,不同工业公司对配方要求不同,其对烟叶市场买卖标准也不尽相同,相对应的商业公司烟叶市场买卖标准也相应调整。这样一来,就会造成烟叶市场买卖标准不稳定,直接伤害烟农的利益,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会因烟叶市场买卖标准差异明显的相邻区间烟农流动烟叶,给烟农在烟叶等级一个盲目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烟叶生产收购秩序。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继续关注烟叶平台。)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