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陕西省局心系烟农帮助烟农恰似细雨润心田

2012年07月31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只有始终把烟农利益放在心上,才能够筑牢行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关键是要提升服务烟农水平,确保烟农长期受益。”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张天峰这句话在陕西省局(公司)系统已成为共识。

    记者近日来到陕西秦岭特色烟叶主产区之一的安康市,走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烟农家,近距离感受了陕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成果,感受了陕西省局(公司)对烟农利益的重视和取得的成效。

    细雨染新绿,薄雾绕青山。蒙蒙细雨中,记者乘坐的越野车颠簸起伏,行驶在汉阴县的低山丘陵中。覆膜的烟垄一条条顺山势而下,似千万条瀑布直达山脚,举目望去,银光闪闪。进入团棵期的烟叶舒展着肥嫩的叶片,尽情享受着天地滋润。

    来到汉阴县平梁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迎接我们的是一阵扑鼻饭香。平日里,烟站的技术员们一天吃两顿饭,这便是晨起工作结束后与午饭合并的一顿。

    因为下雨,技术员和烟农没有到田里,一大早都聚在合作社里。见到和记者一起到来的汉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王义鹏,大家围了上来。看得出来,王义鹏是这里的常客。来不及进屋,就这样任凭细雨淋在身上,王义鹏和大家有说有笑聊起来。

    说完了体己话,大家这才擦擦雨水、跺跺脚,走进屋里坐下。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烟农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但都腼腆着不说话。“尹增喜先说说吧!他体会最多,最有发言权。”说话的是合作社的理事长成典勇。

    烟农尹增喜今年49岁,在同龄烟农中显得较年轻,很有神采。他曾经是全县唯一一个烟农人大代表,也是当地出了名的“有头脑”的人。2008年,尹增喜揣着“发财梦”到城里做包工头,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居然不如村里种烟的农民赚钱多。经过权衡,尹增喜认定种烟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值得长期去做。因此,他离开老家酒店镇来到平梁镇承包了土地,种起了烟。

    “酒店镇山大人稀,用工难,优势不如平梁镇。”尹增喜说,“在这里,合作社出面协调土地流转,也解决了用工问题,种烟很轻松。”在平梁镇,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原本每亩400元的土地租用费减免了100元,另外卖烟后根据产值还发给“质量奖”。综合下来,落在烟农头上的土地流转费用很少。

    去年有朋友劝尹增喜放弃种烟,到外面投资矿业。有点踌躇的尹增喜首先想到的是给王义鹏打电话商量。王义鹏分析后觉得还是在家种烟好,再加上尹增喜也舍不得走,那事也就搁浅了。现在他很庆幸自己继续种烟。“今年我种了120亩,不出意外能收入十几万。等女儿大学毕了业,我马上在县城买房。”“你早该买啦!这几年靠种烟挣了不少钱,别不舍得花,哈哈……”大家开始起哄,尹增喜不好意思起来,低头擦拭自己的雨鞋。

    “我也不是平梁人。”烟农蔡兴奎接上话茬。他今年52岁,儿子在宁波工作,是大家都羡慕的白领,妻子也去宁波帮儿子照顾孩子了。大家开玩笑劝蔡兴奎赶紧“退休”,去儿子那边享福,蔡兴奎连连摆手:“用工虽然不发愁,但是毕竟承包了90亩地,要费的心思还是很多。今年新建了12座烤房,我和增喜共用,趁自己身体还不错,种到60岁没问题!”

    为了让蔡兴奎这样的烟农少费心、让服务队的队员少费力,陕西省局(公司)在烟田机械化上下足了功夫。

    由于安康的烟叶大多种在山坡上,大型农机无法作业。为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陕西省局(公司)大力推广小型微耕机。据测算,使用微耕机比用牛耕地一亩节省30~40元。今年汉阴县引进了一种起垄机,但不完全适用于坡耕地。平梁烟站站长王会平和厂家沟通之后改进了机械,现在用这种起垄机起的垄可以达到人工起垄的标准。

    “老罗是我们合作社的‘VIP客户’,也来说说吧。”成典勇看着坐在边上的一位烟农说。他叫罗国利,即便是下雨天,也是衣着讲究,穿着白衬衣、黑皮鞋。之所以叫他“VIP客户”,是因为老罗曾经是平梁烟站的技术员。

    “当烟农肯定是好。”老罗说话慢悠悠的,条理很清晰,“烟草公司扶持力度加大,我们无偿使用很多物资。就拿育苗环节来说,安康市推行的是湿润育苗,每株烟苗4分钱,比自己育苗省一毛一呢!还有修机耕路、提供库房和烤房、上调烟叶收购价格等,无形中都保证了烟农的收益。”

    走出合作社,细雨初歇,烟农们的话语犹在耳畔,心情像被这雨水浸润过一般,清凉、透亮。

    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形似太极,坐落于此的安康市旬阳县城,被誉为“天然太极城”。特有的条件,造就了这个绝佳的烟叶产地。

    同样一个雨天,穿过盘山路上的重重迷雾,记者来到海拔超过1000米的旬阳赵湾镇桦树梁村。山到高处,烟苗越小。一片雨云在群山间飘来荡去,像极了一把正在浇水的巨大喷壶。

    “别看旬阳水资源丰富,这山上可是缺水的!”说话的是赵湾烟站站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龚俭籽。他在前面带路,走过竹林、猪圈,我们来到一栋二层小楼前。这是烟农黄开芬的家。黄开芬是当地烟农中响当当的人物,上世纪90年代就当上了省劳模、科技带头人,烤烟是一把好手,脾气也是一个字----倔。

    老黄把新烤房建在了院子边上。正当大家对新烤房品头论足时,老黄指着院子另一边的建筑说:“这些也是烤房,现在都成杂物间了。”黄土做墙、青石板做顶,屋顶生满了青苔,显出几分沧桑。由此可见,烤房主人种烟的年头不少了。

    这3座旧烤房原本是老黄骄傲的资本。2006年,赵湾镇开始推广新型烤房,技术员使出浑身解数,摆事实讲道理,烟农就是不买账,全镇一共才建了40座。在给黄开芬做工作时,技术员周峰就碰了钉子。老黄相信陪伴了自己将近20年的老烤房,也相信自己的烤烟技术:“那轻飘飘的新烤房,靠得住?”不仅是老黄,那一年赵湾烟站的8个新烤房指标一个也没推下去。

    村干部成为唯一可能的突破口。经过烟站反复做工作,桦树梁村村委会主任王兆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看着王兆生家里烤出了一炉炉好烟,老黄坐不住了,申请了两座新烤房。旧的烤房没有拆,就和新烤房在院子里对望着。

    “快进屋坐吧!”老黄拿出山核桃在地上砸开分给大家,老伴则抱出一箱饮料递给每个人。“老黄的生活水平不错哦!”龚俭籽冲老黄一笑。

    听同行的人说,老黄种烟31年,给两个女儿分别在西安市和旬阳县城买了房子。凭借勤劳和节俭,老黄两口子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山里雇工难,老黄家里25亩烟,全凭自己,太辛苦了!”别人说这话时,老黄正找出家里的小铜壶用布仔细擦拭着,脸上带着憨厚的笑。“烟草公司服务做得好!烟苗移栽遇上长时间低温,站长带着队员没白没黑干了五六天,全栽上了。”老黄话语很诚恳,“栽上之后技术员指导我们集中增温、水肥管理,现在看是对的。”看得出,想叫老黄服你,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要我说咱就得听烟草公司的。这些年他们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实事好事。”王兆生掰起指头算起来,“山上缺水,烟草公司为我们拉了1万多米的管网,建了84座积雨水窖,还有水池。另外,农机具、育苗大棚、烤房,哪一样都亏了他们。原来一亩地要40个工,现在20个就够了。”

    说到农机具,旬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荐春晖问在座的烟农哪种起垄机好用。“山东产的那一种比较好,比公司采购的另外一种搬动方便。”“行,那咱下次再买就知道了。”2010年赵湾镇烟农买的小型农机具县里给补贴了30%,烟草公司补贴剩下的70%,现在家家户户都实现了机械化种烟,劳动强度降低了不少。

    胡万平是今年加入的新烟农,今年种了30亩。他家的农机具都配备齐全了,烟草公司还给批了两个新烤房。陕西省局(公司)今年特别关注新烟农的发展,除了协调土地流转、配备农机具之外,要求烟站加强对他们的技术指导。另外,在承包规模上,建议烟农量力而行,根据劳动力多少来确定承包亩数,在确保烟叶生产质量的同时降低烟农的投入风险。

    “现在的烟农素质都提高了,已经不满足于烟站为他们提供的基础性技术指导。下一步,我们要在确保烟叶生产质和量的基础上,开发和推广新技术。”烟叶技术推广站站长冯强说,“比如在烟叶烤香方面,旧烤房烤出的香气大。我们下一步就立项,借鉴土办法让新式烤房增湿烤香。”

    对赵湾烟站30名烟叶技术员来说,充分了解烟农的情况和需求,与公司进行协调,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比如,前几年烤房招标时间不合适,烟叶都烤了两炉了,烤房才批下来。经过反映,今年的新烤房提前一个多月就到位了。龚俭籽经常把各村的干部接到烟站去,让他们提意见,各村与烟草公司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山里人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中午不要走,就在我这儿吃!”不知什么时候,老黄一家已经在另一间屋摆好了桌子,小铜壶热好了自家酿的杆杆酒(用当地生产的甘蔗酿成,当地人称酿酒的甘蔗为田杆儿,故此得名)。“老黄,这可使不得,怎么好麻烦你们。”荐春晖连忙说。黄开芬正色道:“荐局长这就见外了不是,你们的技术员忙得回不去,都带着衣服住在村里啊!他们都是‘万能’人,还给我们修机器、砌墙。你看龚站长的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