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威宁消息 2112年是高原烟海管理区对威宁、赫章两县烤烟生产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开局之年,也是“原料保障上水平”提升的关键之年。半年来,高原烟海管理区在市局(公司)和威宁、赫章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高原烟海新高度.赋予高原烟海新内涵”的总体思路,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化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威宁、赫章两县烤烟生产一体化管理改革是管理区成立以来的首要工作。管理区党委在市局(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动员广大员工从思想上、心态上、行动上积极参与改革工作;管理区党委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烟叶生产管理,做到两手抓、两兼顾、两促进,既保证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又确保两县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特别是苗床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改革过程中,管理区党委始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员工竞聘相关方案,严格程序、从严把关,组建了高原烟海管理区高素质员工队伍,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制定就近竞聘岗位等政策,最大限度解决员工具体问题,实现了在编制范围内人人有岗位的目标,确保了员工队伍的稳定,为管理区烤烟抗旱移栽工作提前完成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威宁、赫章两县烤烟生产一体化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烤烟生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2012年高原烟海管理区的烤烟生产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法2号文件为契机,倾力打造“高原清甜香”特色优质烟叶品牌(乌蒙烟叶品牌),把“提结构、增效益、保增长、创一流”作为工作基点和主线,进一步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化模式,努力提高烤烟生产水平,为全面完成2012年上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2012年上半年共全区共落实种烟乡(镇)44个,种植农户40339户,种植面积42.2976万亩,育苗348.05万盘,培育高茎壮苗44764.8万株,壮苗培育率达90%以上。具体工作措施如下:一是加强政策宣传,确保烟农队伍稳定;二是扎实抓好面积落实工作,勾画图斑。三是加大壮苗培育力度,培育高茎壮苗。四是抢抓节令、抗旱移栽。
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一要以基地单元为载体,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是全区基地单元建设情况。2012年我区累计建设基地单元12个,分别为黑石、秀水、迤那、牛棚、云贵、可乐等6个国家级单元,中水、双坪等2个省级单元,草海、雪山、金斗、龙场等4个市级单元。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2011年单元建设的经验,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收集整理完善了2011黑石、秀水、迤那三个国家局基地单元建设资料,并于2月中旬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基地单元迎检工作准备。在收集整理各单元建设资料的同时,着手收集云贵、可乐单元的基础信息数据,撰写云贵单元和可乐单元规划报告,并在3月下旬通过了省公司评审,并随后获得建设批复。接着为迎接省局验收,高原烟海管理区于4月初抽调相关人员到可乐单元收集整理单元建设资料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基地单元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各单元建设处于稳步推进中。三是全面推进合作社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按照一个基地单元建设一个烤烟综合服务合作社的要求,本着“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的原则,采取“整县推进、试点先行、环节突破”的思路,共引导组建了12个烤烟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组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6个专业服务队。目前全区共有育苗专业队队员1502人,可服务面积34.8万亩;机耕专业队队员994人,服务面积15.0万亩;植保专业队队员327人,服务面积10.8万亩;烘烤专业队391人,服务面积3.1万亩;分级专业队队员1879人,服务面积10.0万亩;运输专业队3个,队员50人,服务面积2.5万亩。针对2011年专业合作社运行存在的问题,管理区加强了指导和培训力度,增加社员人数,认真规划和培育5支专业队伍,提高服务烟农水平。同时,加大对国家局基地单元和大面生产专业服务指导和扶持力度,解决合作社运行启动资金困难、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大幅度提升了合作社的育苗专业服务水平和机耕专业服务能力,对2012年的抗旱保苗移栽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进一步完善工商合作机制,提高烟叶内在质量。管理区各烟叶工作站加强和对口工业厂家的对接工作,紧紧围绕基地单元建设和烟叶质量目标,构建烟叶质量和生态数据库,开展质量评价和质量反馈工作,共同完善涵盖烟叶生产、收购、工商交接的全过程的合作模式;强化过程考核,提高烟叶技术到位率,加大烟农培训力度,实施分片管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充分发挥质量主检、烘烤主管等专业人才作用,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培育职业烟农,充分挖掘和彰显“乌蒙清甜香”烟叶特色,实现商业、工业、烟农共赢得新局面,探索一条工商合作新机制。五是加强烟叶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电子支付覆盖率。2012年管理区高度重视言而有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协调移动、联通、电信等有关部门,努力推进各单元信息网络建设,确保烟叶信息软件的应用畅通无阻,进一步提高全区电子支付覆盖率。提升单元基础管理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努力实践“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的责任和使命,狠抓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全区投资5.35亿元,实施烟水工程7个、覆盖10.91万亩,修建机耕道50公里,密集型烤房5730座,购置推广农机具945台(套),建设育苗大棚11.45万平方米,启动土地整治项目4万亩,实施400万元烟水工程“回头看”项目,配合抓好马家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建设草海、德卓等17个烟叶工作站(点)。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顺利,在建7个烟水配套项目形象进度已达50%,预计在8月底前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机耕道项目已设计上报市公司批复,计划秋后动工兴建;烤房建设进度达70%以上,预计6月底建设竣工投入使用;农机具推广项目已与农机部门衔接到位,计划在秋种前全部购置到位;育苗棚已全部建设投入使用;17个烟叶工作站(点)建设项目已全部动工兴建,其中,威宁片区13个项目形象进度达50%,力争在7月底建设竣工,确保在今年的烟叶收购工作中投入使用。
基础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2012年,高原烟海管理区严格按照市局(公司)统一安排部署,根据国家局、省局关于对2012年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管理体系建设创一流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启动管理体系建设创一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高原烟海管理区体系运行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以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为重点,提升基础规范化水平。今年组织了2次面向全员的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全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体系运行与日常工作更加融合。三是强化考核,提升基础管理水平针对基层烟叶站基础管薄弱的问题,高原烟海管理区以推进6S现场管理为抓手,制定了《高原烟海管理区6S现场管理考核方案》,明确处罚标准,形成常态化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对基层烟叶站督促检查力度,有力的提升了基层站基础管理工作水平。四是加强体系运行检查,不断持续改进。今年计划将开展体系内审两次,第一次内审将于近期组织开展,全力争取全年顺利通过中质协的外部审核认证和省局(公司)行业审核。五是基层烟叶工作站“创建”成效明显。牛棚、雪山等十个烟叶工作站在省局验收考评组验收考评中全部通过“创建”验收考评,其中牛棚“创建”得到了省局验收考评组的一致好评,全省一流、毕节领先,“创建”工作取得了成效。六是狠抓财务管理工作。制定《高原烟海管理区2012年全面预算编制方案》,明确了2012年全面预算编制的方式、方法、上报程序等要求,细化了管理区各预算编制部门职责。七是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加强源头稳控,搞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切实将重大不稳定因素和苗头隐患纳入稳控视线。实行领导开门接访、领导包案下访、风险评估,制订预案,确保了“旅法大会”期间未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维护了全区烟草商业的和谐稳定。
深化绩效考核管理
2012年3月,毕节市烟草公司设立高原烟海管理区对威宁、赫章两县烟叶实行一体化管理改革结束业务转入正轨运行后,高原烟海管理区以深化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为抓手,在毕节市烟草公司《劳动用工分配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下,结合烟叶生产工作具体实际,全面调研和认真分析,制定《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绩效文化,切实将绩效考核工作落实到位,客观、公正和公平地衡量各部门及员工的工作业绩。通过实践证明,各部门对绩效考核工作大胆管理,认真负责,提升了执行力,推动烤烟移栽环节工作较好完成,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员工工作目标的实现与上级部门预期保持一致。一是设立考核检查、监督机构,明晰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二是将常态化考核项目列入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效实施;三是结合烟叶生产工作实际合理设定考核周期,有效降低了考核工作频次和重叠考核情况;四是根据部门、岗位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分类指导,认真提炼重要的可量化KPI,适当减少KPI数量,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五是本着简单易操作的原则简化目标分解程序和考核步骤;六是各工作组、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推动工作目标的实现;七是广泛公布考核结果和严格兑现绩效考核工资。
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管理区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从行业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优势,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轨道,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