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农民日报》报道 近日,在山东省沂水县沂水镇稳坐官庄村,党支部书记马顺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通过土地流转,每户种了二十几亩烟。因为烟草公司有扶持政策,种烟收入不错,年年都有增长!”
据了解,2011年山东烟叶生产在前旱后涝和成本上涨情况下,烟农收入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全省烟农总收入达11.19亿元,同比增加3.42亿元;户均植烟达28亩,收入6.71万元,同比增加3.21万元。
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很“给力”
在沂南县岸堤镇柳行岔村,种烟大户冯尚和说:“我们村多为山岭旱地,之所以选择种烟,很大程度上是看上了县里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由县烟草公司投资,给村里修建了水池和塘坝,铺设了输水管网,解决种烟浇水问题;建起了密集型烟叶烤房,在镇上建设了防雹炮点。有了这些,我感觉,种烟有保障。”
在山东,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山东烟草系统实施的“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2011年植烟46.9万亩,其中1000个烟叶生态村占了其中烟叶生产的64%。2005年以来,山东以烟叶生态村为重点,烟草部门投入18.5亿元,建设了水利、道路、烤房及烟草机械等项目7264个,并帮扶建设了一批新农村公益项目。
“种烟有两怕,一是因为烟田大多是山坡地,怕天旱了浇不上水;二是单户种烟规模增加了,因烟叶采收期很集中,怕烤不好。这两怕,现在让输水管网和密集烤房给解决了。”岸堤镇蔡峪村老烟农邹成存说,“俺种了100多亩烟,去年春季大旱,在县烟草部门帮助下,关键时刻给烟田浇了一遍水,保住了烟苗,收入了30多万元。”
机械化和专业化实现“减工增效”
山东户均植烟多在20亩以上,有的达上百亩。在用工成本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减工”,成了增收的关键。
在莒县洛河镇大宅科村,种烟大户何定礼说:“现在种烟,有育苗工场,有采收专业队,有烘烤工场,分工细,技术精,既干得快,又干得好。去年,俺每亩烟地比以前少用10个工左右,按每个工60元计算,能省600多元,除去支付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服务费用,比以前用工成本能减少大约300块钱。”
采访中,谈起减少用工,烟农对机械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可谓是赞不绝口。“翻耕,起垄,移栽,打药,都实现了机械化,给合作社打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比以前省劲多了。”邹成存说。
据了解,山东通过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大大提升了烟叶生产机械化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共组建综合性烟农合作社53个,入社农户3036户,服务面积达21万亩;机耕、育苗、烘烤等专业合作社76个,入社农户2175户;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水平达50%以上,亩均用工由30个降到了20个左右。
新品种和新技术增产又提质
2011年,邹成存的100多亩烟田,全部选用了“NC系列”新品种,采用了“膜下移栽技术”,亩均增产30多公斤。
莒县安庄镇南店村烟农鲍丰军算了一笔账,他种了28亩烟,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科学烘烤技术,亩产烟叶304斤,亩收入3000多元。
莒县棋山镇种烟大户李家近,去年种烟40亩,亩均收入3500多元。谈起种烟收成,李家近把功劳“算”给了烟叶科技人员:“烟叶生长期出现病虫害了,烘烤期不落黄了,这些问题年年都遇到,去年尤其多。一季下来,包户的烟叶科技员小王前前后后来俺烟田二十多次,可帮了俺的大忙。”
据介绍,山东烟叶科技人员是活跃在烟田的科技推广主力军,使烟叶科技成了助推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撑。健全了烟叶科技人员“直通农户”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技术服务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科技成果到田”,推广了优良品种、膜下烟移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高茎壮苗栽培、成熟度等关键技术,使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7.5个百分点,促进了烟农增收。
“综合性保障”使烟农无后顾之忧
淄博市池上镇赵庄村烟农陈传水告诉记者,2010年,他在烟田干活时摔伤,医疗费花了1.2万多元,好在有烟草公司给他缴纳的意外伤害保险,他获得了8000多元赔偿金。陈传水说:“俺活了大半辈子,从来都是自己掏钱看病,是烟农身份让俺享受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医疗待遇。”
在山东,有不少烟农已享受到了烟草部门提供的意外伤害保险、个人养老年金保险、烟田农业保险等待遇,再加上国家逐年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及烟叶生产投入补贴政策,为烟农增收提供了“综合性保障”。
2008年开始,山东每年都从种烟地区招收110名高考落榜的烟农子女,免费接受中国烟草公司青州烟草中专学校的学历教育。
“很多年了,我们家一直都种烟。因为这个原因,2008年我高中毕业后,经烟草公司推荐,上了青州烟草中专学校。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全部减免,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为家里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现在,我是烟叶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青州烟草中专学校农业种植专业毕业的张小英说。
最近,为实现烟农持续增收,山东烟草部门确定,2012年烟叶收购价格平均提高20%。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