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摘自东方烟草报 要让管理工作突出特色、取得实效,必须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参与热情。
基于这一朴素认识,群众性创新活动成为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创一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他们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将推进企业管理进步建立在扎实的工作基础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小窍门也有大贡献
近日,记者在常德卷烟厂卷包车间采访时,发现每台PROTOS70卷烟机台的烟支出口处都安装了一面小镜子。原来,这是为了方便操作工观察机台对面烟支的质量情况。
一般情况下,机台操作工只能看到烟支滤嘴这一端的情况,而要检查烟支另一端的质量,则需要倾身探头或者跑到机台对面观察。这样,操作工的工作强度大不说,还难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今,一面小小的镜子解决了困扰机台操作工多年的难题。
这个小窍门的提出者是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常德卷烟厂技师刘体刚。他告诉记者,生产线上的很多环节都有职工的创新和改造,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
鼓励职工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是湖南中烟的优良传统。职工提出的好点子、好建议都能得到重视,必要时还会成立课题攻关小组,让职工智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长沙卷烟厂就有这样一个例子。2008年之前,该厂制丝车间的设备保养一般集中进行,这种方式既占用生产时间又容易打乱生产节奏。
于是,车间职工集思广益,最终采取了“设备保养与生产能力科学匹配”的方法,把设备保养任务“化整为零”地分解到每一天。
分段式设备保养模式的实施不但每月节约了4个白班的集中保养时间,还使生产计划的编排更加合理、顺畅。
多种创新点子的集成应用,使制丝车间的万箱故障停机时间从原来的2.69小时降到了现在的2.02小时,制丝线的产能从每小时6500公斤提升到8000公斤。
通过小改小革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能的例子在湖南中烟不胜枚举。这种“事事能创新、处处可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职工“人人想创新”的热情。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习一门新技术,改革一项新工艺,开发一项新成果,刷新一项新纪录,职工参与管理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办法总比困难多”、“小窍门也有大贡献”等口号,不仅成为湖南中烟职工推崇的励志语言,更成为他们踊跃参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
这些年来,100多个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跃在湖南中烟的各个部门,他们的目标就是要让职工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都有机会开花结果。
已在全国多个烟叶产区实施多年的“农工商烟叶分级、精选、交验一体化”烟叶调拨模式,就源自湖南中烟原料采购中心的一次QC小组活动。
在营销领域,同样也有不少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事例。四年前,一场关于“如何科学准确地按照市场需求配置资源”的讨论在市场营销中心展开,职工的点滴智慧最终聚成了一个大成果,一套较为完备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很快建立起来。目前,湖南中烟所有卷烟成品的营销活动情况都能在这套系统中得到体现,为预测生产、指导投放、保障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亮点随处可见
如今,无处不在的创新已经成为职工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的亮点。
采访中,记者翻看一本本创新成果获奖证书、一摞摞厚厚的技术攻关和QC小组活动材料,它们记录了多年来基层职工围绕“白沙”、“芙蓉王”品牌建设所做的不懈努力。
据介绍,湖南中烟成立六年来,累计申请专利近300项,获授权专利近200项,它们中有80%以上来自基层职工的发明、主持或参与,涵盖了产品、工艺、材料、技术基础、检测等各个领域。
一个个小改小革的创新成果,促进了“白沙”、“芙蓉王”品牌的发展。
长沙卷烟厂职工仲强和唐智发明的“自锁式GD条包胶缸手柄”、常德卷烟厂职工庞志敏主持的“解决‘芙蓉王’(蓝软)小包外观质量”等成果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平卷烟厂二车间工程师孙军自行设计条缺盒检测系统,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3万元;吴忠卷烟厂卷包车间电修工马克林近年来参与了大大小小十多项革新项目,为企业节约20多万元……
近年来,湖南中烟以成本、节能、效率、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工作为着力点,相继开展了顾客理念导入、管理工具导入与管理创新、标杆引领、管理团队建设等4个群众性活动,通过评选阳光服务岗、优秀课程教案、“金点子”等,并开展全员读书征文、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形成了更加生动活泼的企业管理工作局面,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了让更多的职工成为企业管理进步的推动者,湖南中烟设置了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业务“四类专家”,开辟了技术职称、营销专家、人文管理专家、能工巧匠、行政管理“五条跑道”。
对此,一位职工在“管理创新大家谈”的演讲中感慨道:“在湖南中烟,我们感受到一种士气、一种豪迈,那是青春的朝气,那是执著进取的豪情。”
湖南中烟“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如同一个加油站,为职工补充营养、提供动力,最终凝聚起了推动管理进步、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