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你永远无法评判一个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正如这句话说的那样,在某个演员PK类节目中,所有评委给出的评判,也仅是做秀罢了。因为所要表达出的情感同人生一样,永远没有固定的公式,所以演员做出的各种演绎,也永远不会有对错之分。
国际三大电影节中,评判一个演员的演技有诸多要求。比如:人物形象感、语言节奏把握、局部细节戏的张力、内心戏的剖析等。归纳出一点,就是演员所塑造的这个人物是否能“骗”过评委的眼睛,让评委察觉不到“演”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既要满足诸多要求,又要让人感觉不是在“演”,在真实中是很难找到这种精彩的。因为精彩的人,未必有精彩的故事。而精彩的故事,又未必是精彩的人在演绎。而那档节目中,所有评委所演绎的桥段,又有谁能看出不是在“演”?
我们经常会去评价某个人,说某个人应该如何去做某件事,或不应该去做某件事。在无形中,我们便充当了一个评委的角色。但此非彼,当我们不了解他人的性格和境遇的时候,我们所做出的所有评价,都是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不是他人的真实经历。这其实就是模式化,武断地将他人的情感套入我们的理解当中。但我们的理解又是正确的吗?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国人都很难脱出八股文的思维方式。包括做事、交往、工作等,习惯于用一个框框去归类人的行为和情感,然后用这个框框去判定一个人的对错。但生活不是八股文,它也许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随笔、公文。如果你用八股文的标准却评论诗歌,或用公文的要求去评论散文,自然会有失偏颇。
中国有句老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就是说,你无法说出是李白的诗好,还是杜甫的诗好,所以诸如演员PK之类的节目,也就看看热闹罢了。如果你迷信那些坐在台上的评委,按照他们的戏路演绎,那么换一拨评委,也许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毕竟演绎这种事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全看个人的好恶。所以,能够把自己的理解诠释出来,并做好自己,也就足够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