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山连着山,山抱着山,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鄂豫皖的大地上。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称作“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有着红色基因的老区金寨,亦有着超过40年的贫困史。
穷在深山有人帮。自2017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定点帮扶金张店村,选派扶贫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换人不换点,先后派出五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到张店村帮扶。
在扶贫工作队带领下,2018年,张店村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7%降至0。走进如今的张店村,一幢幢飞檐白墙的移民小楼星罗棋布,青翠欲滴的漫山茶园波浪起伏,起伏跌宕的柏油马路,如金色丝带飘动,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机勃勃”的现代农村田园景象映入眼帘。
城乡共建 深化智力帮扶
张店村是金寨县铁冲乡最偏僻的穷困山村之一,下辖15个村民组,共501户1910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487人,集体经济薄弱,是金寨县重点贫困村。由于全村处于大山包围之中,集体经济薄弱,多年来,村民外出务工成为这里群众的主要生活途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党支部以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为依托,围绕产业扶贫落地,不断丰富教育培训模式,开展香菇、蚕桑、板栗、养殖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2017年以来,结合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村党支部强化对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有针对性性地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智力扶贫帮扶,每年组织开展300多人次的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徐应强是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曹阳的包保结对户。“以前,由于家里孩子多,光靠种几亩山地,入不敷出,连年欠账,导致穷根越扎越深,这几年村里让我学习了养殖、种植技术,不光脱了贫,还成了村民致富的模范,智力帮扶真是受益终身。”徐应强对扶贫工作队提供的智力帮扶十分感激。
同时,工作队还围绕扶贫扶智创新共建形式,从2017年开始,六安市局(公司)机关党委先后有5个基层党支部与张店村建立结对共建机制。通过实施城乡党建“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等结对模式,开展“下基层、察民情、真扶贫、做表率”系列活动,相互交流,开拓思维,对标提升,有力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据了解,近三年来,六安烟草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党员活动日”活动,先后来张店开展扶贫扶智调研20多次,走访慰问党员群众100多人次,送脱贫智慧建议20余条,党员干部捐助慰问物资10多万元。
产业引导 助力增收脱贫
张店村四面环山,昼夜温差大,适合香菇产业发展,而且香菇占地少、产出快,效益高,劳动强度低,正好适合村里的贫困家庭发展脱贫产业。
然而推动香菇产业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对此,曹阳认为:“实施香菇产业扶贫大有可为,关键还要让农民懂技术,算好经济账,只有让群众心服口服才会信任你!”
为了让贫困户走上产业脱贫路,工作队三人集体来到贫困户曹可会等贫困户家里,掐着指头跟和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你家种植香菇3000棒,每棒结菇2.5斤,平均每斤4元钱,每棒收入就是10元,3000棒收入3万元,除去成本每个菌棒4.5元,3000棒是1.35万元,去掉搭2个大棚0.6万元,纯收入在1.05万元。还有,收入超过7000元,县里会奖励3000元,等于额外多了3000元收入,这样的生意,大家肯定划算。
简单明白的经济账,让曹可会等贫困户坚定了从事香菇种植的决心。他当即表态:“要脱贫,就选择种香菇了,原来不敢干,靠种传统作物收入很低,现在帮扶干部把账算得清清楚楚,大家一定好好干,努力依靠产业增收脱贫致富!”
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带动下,一些贫困户积极踊跃参与到香菇种植发展中。
除此之外,六安烟草扶贫工作队协同村支两委人员,加大张店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农村四好公路项目”,先后引进资金387万元,新建村级主干道路9条,并对原有村内干道进行改造,建立村内4千米主干柏油路,连接6千米到组水泥路,如今全村实现道路硬化路路连、户户畅通。2017年以来,六安市局(公司)先后捐赠张店村路灯项目15万元,配套购置路灯85盏;捐赠光伏发电项目40万元,结合扶贫配套资金20万元,新建93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
脱贫后的张店村站上了新起点,这座大别山里的小村庄,人们开启了新的生活,用勤劳和智慧换来祖辈们期冀的好日子。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