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从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减工降本,完善服务功能,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入手,积极探索让烟农愿意种烟、轻松种烟、简单种烟、放心种烟的路子,认真解答这一时代之问。
5月槐花香,烟农移栽忙。在这满目翠绿、生机盎然的季节里,当你走进卢氏烟区,到处一派繁忙景象。烟农或在田间造穴、栽烟,或穿梭在田间小道拉水浇烟。在与烟农的接触中,一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卢氏烟区,有这样一群烟农,他们的年龄在30岁左右,大的四十岁出头,小的三十岁不到,他们成家立业后不再外出务工,从父辈手中接过种烟的接力棒把烟叶这一产业延续。
照顾老小与发家致富两不误
东明镇峰云村黑山庙的高来金、彭小伟,松树嘴的王兵,冯家崖的杨王彭、嵇波,下口窝的宋丰强、徐保伟……他们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有相似的境域: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儿女需要照看, 婚前在外打拼,婚后返乡种烟。
“我伯今年67岁了,我还有一个兄弟没有成家,娶媳妇买房子还需要一大笔钱,光靠着兄弟在外打工,办不了这些事,还得靠种烟。父亲年纪大了,遇到担担挑挑的力气活,得要我帮着干。”说起为啥在家种烟,32岁的高来金道出了原委。“结婚前,我一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落不下几个钱。遇到结婚生子、买车买房这些大事,手里老是没钱。在家种烟就不一样了,一来可以尽孝,一家人守在一起是过光景的样子。二来到了后半年烟叶一卖,是一疙瘩钱,能办成买房买车的大事。”
“家有高堂不远行”。高来金的孝行感动着左邻右舍。不少年轻人像高来金一样返乡种烟,在红土地上实现致富梦想。
在家种烟比外出打工挣得多
家住东明镇峰云村牛心庙的刘佳俊,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小伙子,说起种烟他也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1973年,老家淅川县建丹江水库,祖父领着父亲叔叔投亲靠友,举家迁到卢氏,落户峰云村。听父亲说,刚过来那几年,日子过得艰难,一家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一年下来只能勉强顾住肚子。1985年,卢氏开始种烟,爷爷领着父亲叔叔靠着种烟盖了房,娶了亲。到了父亲这一辈,父亲靠着种烟供他们弟兄三个上学、成家。如今,大兄弟在部队当士官,小兄弟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成家前,我一直在外打工,一年下来也能挣个四五万块钱。这两年父母年纪慢慢大了,许多重活干不动了,加上两个孩子小,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从前年起不在出去了,在家种烟。去年我和父亲两家种烟54亩,卖烟收入三十四万多,除去雇工、烤烟煤等开支,净收入近三十万。比起外出务工,尽管苦点、累点,收入上还是多得多。”刘佳俊说,我们村80%的人家在城里买了房,光我们家在县城就有三套房子。
种烟没有后顾之忧
“这种烟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后顾之忧。”说起种烟,杜关镇民湾村种烟大户来志超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这些年,来志超每年的种烟面积都在35亩左右,年收入稳定在16万元上下。在他看来,种烟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有四大优势,首先是不愁卖,只要按照烟站分配的合同,按照烟站的技术指导,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烟叶,烟站全部收购。其次是价格稳,国家有规定的价格,并且每隔一两年价格都会上调。第三是收入稳,这些年每亩烟叶产值稳定在4500元左右。不像其他经济作物,忽高忽低,没保障。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烟草公司服务好,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还为我们办理了保险,一旦发生灾害,有保险公司兜着底。
如今种烟轻松省劲
5月初,当笔者一行来到峰云村金蛤蟆铺时,汪伟民一家人正在地里忙活。一们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完全不像种烟的农家女。汪伟民介绍说,这是他的媳妇。
“闺女,种烟这种又苦又累的庄稼活,你能干了?”见我们这样问,汪伟民的媳妇莞尔一笑说:“叔,这有啥干不了的。现在种烟轻松的很,育苗是专业化,整地是机械化,起垄盖膜、锄地除草、采收烟叶有专业队。我们一家每年种上三四十亩烟叶,忙也就大半年的光景,一年下来卖个一二十万不成问题,有了这一二十万,心里就踏实了。农闲季节,想干了找点零活挣点零花钱,不想干了好好歇上一冬天,下年开春接着干。种烟有钱了,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车,农闲季节住在县城过着城里人的生活。”
汪伟民接过话茬说:“现在政策好,只要手勤快,舍得出力,把烟叶种好,农村人的光景不比城里人差。就是有一条,种烟想挣钱,亩数得多,规模要大,一家一户没有二三十亩烟叶就不值得种。”
“年轻人返乡种烟是个好势头,我们要借三门峡烟农学校落户卢氏的良机,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讲诚信的新型职业种植主体,为保持卢氏烟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县烟草公司负责人席东峰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