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刀烟丝,用手工精细制作,丝条细致,色泽鲜黄明亮,油分充足,品质优良,吸起来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为省内外嗜好水烟筒的各族人民所喜爱。生产烟丝的原料——晒烟,是蒙自著名的土特产品。特别是新安所的白泥沟,多法勒壮族乡八家人村,红寨乡陈家寨和沙沟边村的晒烟,加工成烟丝后,可谓刀烟之花,闻名遐迩,脍炙人口,享有较高的声誉。
蒙自晒烟,俗称“土烟”又名“刀烟”,约于明代由吕宋传入我国。1620年~1627年传入蒙自县新安所种植,是云南省种植最早的烟草。1851年新安所大面积种植晒烟,改用山草绳穿烟叶,在地旁搭烟杆架晒晾,品质获得很大提升。1869年新安所响水河村周氏兄弟用菜刀把烟叶加工成烟丝,除自己吸食外,其余上市销售,这是蒙自刀烟制作的开始。后改用推刨加工烟丝,次年又研究制造出切烟板凳加工烟丝,普遍推广运用。同一时期,竹制水烟筒也先后问世。1874年晒烟推广到县境内的文澜镇、多法勒等7个乡镇种植,烟丝加工户增多,吸烟人数遍布各地。同年,周氏兄弟又发明了木榨推烟工具。烟丝加工业发展很快,男女老少都学会了切烟。1912年,因省外川烟、广烟倾销于市,故蒙自刀烟滞销。1918年,新安所小新寨村农民杨绍康发现沾着泥浆的烟叶晒晾时干得更快,色泽好,便普遍推广应用沾泥浆水晒晾烟叶的方法。解放前夕,全县晒烟种植面积为3997亩,烟丝加工专业户为673户,切烟板凳789条,木榨切烟工具16台。
蒙自晒烟的调制方法是晒晾结合。烟叶分4~5次采收完,采收后即利用自然温度促使烟叶变黄脱水干燥,其成品色泽金黄,叶片厚薄适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上海、昆明、玉溪、红河和贵州青松等卷烟厂多年用蒙自晒烟作为香料烟加入配方生产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蒙自刀烟丝近销红河两岸的个旧、建水、石屏、开远、金平、元阳、红河、绿春、屏边、河口、元江、文山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昆明等地,远销至省外,海外侨胞回来探亲时也喜欢购买。
蒙自刀烟丝的制作,大部分是用烟板凳切的,群众叫刀烟;用木榨推的,群众叫推烟;用电动切烟机切的,群众叫机器烟。加工的烟丝除满足本县外,大部分外销,年销售量达50~60万公斤。新安所刀烟专业市场恢复于1982年,以批发为主,平均每年成交额在250~300万元之间。烟丝分11个等级包装为成品销售,特级烟丝最高价格为80元1公斤,最低价格3元左右1公斤。刀烟为振兴蒙自农村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