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电子烟走入大众视野,显眼的海报、炫酷的广告、“免费试吸”的标志引人跃跃欲试;彩票站、咖啡馆甚至健身房、便利店都在显眼处搭售;网络上,电子烟销售俨然自成一“隐秘世界”……购买越来越方便,甚至不问顾客身份,就对青少年大亮绿灯。这种卖法,该严加监管了。
开店“大跃进”,电子烟也能大做广告?
不知从何时起,摆满电子烟雾化器(烟杆)和烟弹的柜台成了城市商圈的新“标配”。一名北京网友明言不解:“怎么每家商场都能看到电子烟的销售点?”还不止于大城市,一名浙江网友说:“我们这个三线小城,最近开得最多的就是电子烟店。”
这并不是错觉。近两年,电子烟线下门店扩张较快。根据某知名电子烟企业发布的公开信息,2020年9月初,该品牌有电子烟专卖店逾5000家,3个多月后增至1万家。与此同时,该企业电子烟分销网络也已覆盖250余座国内城市,供货零售点超10万个,不少门店开进了县城,在乡村市场买到其产品也不是难事。
不惟销售渠道“大跃进”,电子烟的宣传招徕也颇显声势。半月谈记者在北京走访发现,一些电子烟专卖店门口贴出一人高的大幅海报,有的还会摆上显示屏,循环播放制作精美的广告宣传片,宣传片中的模特不住吞吐各式烟圈,“乐趣”和“口味”成了广告的关键词。如此造势,与大众印象中烟草行业广告的低调,反差不可谓不明显。
此外,半月谈记者注意到,虽然电子烟线下零售店会在海报、货架上标注“未成年人禁止使用”字样,并宣称购买相关产品需要出示本人身份证件,但是在实际购烟流程中,销售人员往往并不在意顾客年龄。某品牌电子烟宣称顾客购买时需通过注册会员完成身份认证和验龄手续,但实际操作中只要选择不注册,就可以绕过这些手续直接付款,购烟顺利无阻。
为揽客,一些电子烟零售门店还提供“免费试吸”。半月谈记者发现,这些门店为方便顾客坐下来试吸花了很多心思,独独不考虑确认一下试吸者是否已成年。
销售“捉迷藏”,购买电子烟像特务接头?
2018年和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两次联合发布通告加强电子烟监管,2019年“双十一”前夕,各大电商平台将电子烟“全网下架”。电子烟就此在互联网消失了吗?
不,电子烟线上销售玩起了“捉迷藏”。半月谈记者在某网络平台上搜索“电子雾化器”,发现不少名称中带有“烟杆”“烟弹”,却以“充电盒”字样结尾的商品,商品图片上还加注“图不重要,看字,品牌都有”“咨询客服有惊喜”“请咨询客服再下单”……
半月谈记者点开一个链接,和客服打了招呼,就收到自动回复,被提示加微信私聊。在微信上,对方很快发来图文并茂的商品目录和价位表,各大品牌一应俱全。挑选完毕后,卖家让半月谈记者在上述网络平台上拍下商品,并改按电子烟实际价格付款。整个过程中,从未询问、核实记者年龄或身份信息。
几番尝试后,半月谈记者发现,此类网络卖家销售模式大同小异,月销上千单的不在少数。除了“电子雾化器”,“雾化棒”“雾化能量棒”等关键词也可为消费者打开电子烟销售的隐秘世界。据了解,上述网络平台只是电子烟虚拟交易的渠道之一,不少消费者借由微信就能和卖家完成交易。
在另一购物软件上,半月谈记者甚至还遇到了声称能提供尼古丁浓度高达8.5mg的“劲儿更大”“外贸版”烟弹的卖家,发来的产品图片没有任何中文标识。所有这些卖家有什么共同点?——都不验证顾客身份。
让监管之光照入隐秘世界
有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成为卷烟使用者的风险是从不使用电子烟者的2.21倍。
值得警惕的是,电子烟已经悄悄渗入我国青少年生活。一位南京网友曾感慨:“路上有很多中学生模样的脖子上都挂电子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显示,过去5年我国初中学生听说过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显著上升。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王晨表示,2018年和2019年国家两份电子烟监管通告均未对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后果作出规定,这也导致目前几乎没有相关处罚向不验证顾客身份的销售者“亮剑”。
多名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指出,在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正式纳入电子烟之前,他们仍受困于执法盲区:“无法可依,就谈不上执法力度,也谈不上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完善立法,正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声。
北京市控烟协会4月20日表示,国家烟草专卖局不适合作为电子烟的监管单位,建议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电子烟进行监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本质上是在执行烟草总公司的企业职能,不适合作为电子烟的监管单位。”北京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说。
修改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刚刚开始。让法律监管的光芒照入电子烟销售的隐秘世界,人们都在期待。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