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乔建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家住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英豪镇西营村的乔建军,曾经营过饭店,当过包工头,人们称呼他“乔老板”。2016年,对烟叶产业进行一番深入了解后,他改行搞起了规模化烟叶种植。还别说,乔老板种烟叶就是与常人不一样,光今年生产阶段,他的烟叶示范田就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观摩团。
乔建军(右二)正在开心地交售烟叶 徐鑫 摄
干起来有“拼劲”
乔建军流转的土地原本是低洼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当地修建高铁时的土疙瘩和石头全都填在了地里。租赁铲车,平整土地;雇用耕机,田地深翻;招工人,捡石头,“乔老板”在这片撂荒地上动起了“手术刀”。一遍又一遍,不下十来遍,耕机师傅说,犁铧都弄坏了两三次,硬是将石头蛋子车拉人搬“请”到了烟地外,烟田被拾掇得松松软软、平平整整。
远不止于此,乔建军在这片150余亩的连片田地投资上也敢下“狠手”:出资两万多元规划路基,东西南北相互交叉的生产路畅通了,煤渣奠基,又铺石子碾压,保证雨季车辆通行无阻;投资8万元打机井、架电线;投资近两万元,铺滴灌带,疏通沟渠,“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投资4000元,在地头修建简易房,他要把“干一辈子”的拼劲和钻劲全用在这块烟田上。
管起来有“门道”
“田间管理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自烟苗移栽起,乔建军每天都要在烟田走上一趟,烟垄始终光溜溜的,烟株始终齐整整的,工人始终忙碌碌的。
怎么做细活?增施有机肥,乔建军让人往烟田拉了400车牛粪,先用铲车摊平,再用铁锨撒开,最后用旋耕机过一遍,牛粪均匀入地。
如何抓技术落实?以一事为证,今年雨水多,乔建军的烟田却没被雨水浸泡,为啥?因为揭膜培土搞得好,他监工保证培土机开慢不开快,垄沟土壤尽量覆盖在垄体上,增加垄体高度,这样烟田形成了垄沟深、垄体高、雨水顺着垄沟流的防涝屏障。
如何抓用工管理?乔建军独辟蹊径,在烟地里每间隔20个烟垄插一面小红旗,每个工人以小红旗为界线各干各的。每个生产阶段先做示范,再讲标准,明确完工时间,他绕着烟田转一圈,谁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目了然。
富起来讲“善行”
“一年有6个多月我都在他这里务工,按月领工资,每年能拿到两万多元。”英豪镇英西村困难户聂软燕提起乔建军满是感激。“种烟成本工人工资占大头,今年接近30万元。”乔建军说。
种上一片烟,带动一个群体就业。6年来,乔建军从一个门外汉变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烟农。且行且善中,他的身份也在悄然改变:今年他高票当选英西村村委会委员。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