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泥泞、房屋破旧、村内脏乱差等现象是云南省华坪县永兴乡马鹿村这个大山深处的偏远傈僳族村落10余年前最真实的写照。而如今的马鹿村,烤烟产业极具规模,泥泞路面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整齐规整的住房是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户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房前屋后不见了随意堆放的杂草粪便,老百姓的“钱袋子”也真正鼓了起来,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马鹿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海国富的辛勤付出。
近十余年,在海国富的带领下,马鹿村以“种好一棵烟(烤烟),栽好两棵树(核桃、花椒)”等的特色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为指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强化、村民思想改造等方式抓产业,带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富能力逐年提高,该村由一个最贫困的“空壳村、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全乡的“富裕村、党建示范村”,呈现出一片“家家忙建设、户户求发展”的景象,也在全县范围内展现了一幅“出门有车坐、户户有余粮、人人有钱花”的傈僳村寨美好画卷。
产业引领,指明方向,点亮致富“星火”
马鹿村是距离华坪最偏远村落之一,2008年的时候,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偏僻,道路崎岖、陡峭,交通十分闭塞的原因,村里的村民连到最近的乡镇永兴乡都有一定的困难,花椒之类的一些经济作物甚至都没法往外运,更别提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了,这时,华坪县烟草公司将烤烟发展到了这个村,在面对未知产业的艰难抉择时,海国富咬咬牙,然后下定决心,带领村支部委员、党员和部分群众率先试种了烤烟67亩,结果在当时收获了巨大成功。
海国富与村民交谈。李良华/摄
但即便在丰收下,许多群众仍抱着观望态度,不为所动,于是海国富召集全村党员召开党员大会,进一步统一党员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带群众的引领作用,除5名老党员外,其余30名党员全体上阵带领群众发展烤烟,在如此大的力度支持下,在次年(2009年),马鹿村烤烟产业规模就达到了480亩,收入达150万左右,从此以后,烤烟这个产业在马鹿村就更加一发不可收,在海国富的带领下迅速壮大。虽受制于劳动力和土地,但每年整村烤烟面积仍稳步保持在900亩左右,整村烤烟收入也一直维持在300万元以上,这让马鹿村真正从“穷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强化基础,兴建设施,筑牢致富根基
马鹿村的烤烟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刚种植烤烟的那几年,那时马鹿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基础配套设施更是缺乏。因地形、地质环境、降雨量少等原因,水资源缺乏一直是马鹿村人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移栽期间,村民的生活用水大多都无法保证,烟叶缺水干旱就更是常态了;出村道路难行,村组间道路堵塞,遍地崎岖狭窄土石路,坡陡弯急,河水淹路、塌方堵路等情况时有发生,交烟期间烟叶运送极度困难,“村民往来靠走,运输靠人背马驮”是马鹿的真实写照;烤房缺失,好多人没有配套的烤房,部分村民的烤房难以容纳适熟烟叶,烟叶烂在地头也是常有的现象,部分地区电不通,烟叶成熟后难以进行烘烤也是经常存在;收烟期间,正值雨季,房屋狭窄、破损,烟叶保管难度高,受潮严重现象频发。
海国富在统计全村烤烟种植数据。朱国安/摄
海国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华坪烟草公司也深知这些制约马鹿烤烟发展的问题,多次出资为马鹿村修、改建提灌站、水池、水窖、架设钢管等,组织修建烤房等设施,并和海国富共同向乡人民政府提出挖路、通电请求和意见,在他与烟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马鹿村争取到资金与支持,开展村内路面硬化,修建便民简易桥,架通所有小组家用电,新建各类水池、水窖、烟房。自从有了各项基础设施的支撑,马鹿村才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转变思想,增强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有了烤烟及花椒等产业发展示例,但还是有个别村民宁愿自己穷也不愿去发展,守着老屋子,抽着老旱烟,蹲在墙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如此尴尬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在作怪。海国富深知:山里人穷,穷在意识落后,文化落后,“致富先强志”,只有村民思想觉悟提高了,技术能力及素质增强了,才能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为此海国富带领村内党员积极给群众解答疑难困惑,把政府的扶持政策及产业种植的政策、收益宣讲到每家每户,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教导,带领村民一步步实践,慢慢地,村民打破隔阂和,参与发展花椒、烤烟产业,并逐渐尝到“甜头”。
也正是海国富的辛勤工作,团结带领村民发展烤烟产业,2022年马鹿村种植烤烟856亩,产值达370余万元,作为支柱产业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