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开启了“进京赶考”的征程。经过七十余年的实践证明,“进京赶考”取得历史性的优异成绩。
回看往昔岁月,三明赶考的步伐从未停歇。福建三明人民始终牢记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的嘱托,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构建起以稻烟融合为代表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烟叶采烤作为生产的重要环节,四十年“赶烤路”,最终“烤”出新时代的好日子。
赶在泥上,烤在身上
30年前,是踏在泥上的赶烤,每一步都在赶,每一刻都在烤。
因为极端天气、暴雨集中,采摘要赶;因为肩挑不多、行走不快,搬运要赶;因为烤季农忙、烤容有限,上烤要赶……天气多变、土路泥泞、设施落后、效能偏低,致使“赶”成了状态。
在“赶”的同时,“烤”又是一道必经的煎熬。每年五六月,是三明烘烤季,作为烟叶生产的关键一环,烘烤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全年收成的多少。要想在土烤房、黑煤球、温度计的条件下烤好烟绝非易事。为尽可能调控好温湿度,整晚守在烤房旁成了常态。人工加煤、手在烤,炎炎烈日、身在烤,赶在泥上、心在烤,可以说,烘烤季也是煎熬季。
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三明市宁化县建设的土烤房。 三明市局(公司)供图
赶在泥上的烘烤虽然辛苦,但笑声却尤为响亮,因为烘烤就意味着收成,同时,“赶烤”时三两户间的帮扶劳作,也是难得的畅聊聚会。
走在路上,钻在炉上
20年前,是走在路上的赶烤,步伐稳健了,技术熟练了。
“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深入人心,各项惠农助农政策纷纷落地,田成方、渠成行、路相连……极大改善了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现代农业有了最初的模样。据统计,2000年以来,三明市局(公司)累计投入资金近26.47亿元,援建水源工程项目10个,建设烟田道路3007公里、水渠3182公里,推广密集烤房3.6万座,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10多万户农民切实受益。随着黄土路褪去,板车开始行走在道路上,成为鲜烟运输的主力军,赶慢慢变成了走。
2005年起,三明市开始建设砖混结构燃煤密集烤房。图为明溪县盖洋镇湾内村烤房群。 三明市局(公司)供图
此时,前行的脚步推动着烘烤的转变。过去,烟叶烘烤质量不仅受制于简陋的设施设备影响,还受限于复杂的烘烤工艺。为了提升农户收益、保障种植黏性,烘烤培训成为当时的重点。烟技员挨家挨户上门指导,成为服务群众最直接、最急需、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密集式烤房的深入推进也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走着走着,“学富五车”的农户们在告别往日的奔跑后,挺进了新世纪,慢慢有时间欣赏跨越千年的美。
坐在车上,玩在边上
10年前,是坐在车上的赶烤,轻松是备烤姿态,创新是烘烤状态。
随着专业化、机械化服务开始普及,农户们告别了全天“陪烤”的生产状态,三轮车加快了鲜烟运输的速度、编烟机加快了上烤的进度、烘烤燃料也因机械化加快了生产节奏,户均种植面积对比21世纪之初也实现翻番,达到14.49亩/户。此时,备烤变成了“背靠”:背靠车子运输,背靠床铺休息,背靠椅子吃饭,“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轻松成为备烤姿态。
与此同时,大家对烘烤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跃升,科学烘烤成为主攻方向。伴随着不同温度下的烟叶理化性质研究、生长环境与烘烤质量的关联性研究等课题的深入,让科学烘烤的内涵和实践不断丰富。
进入新时代,一批批烟草人再次变身为科技特派员,将论文写在老区的土地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助力着攻坚脱贫的全面胜利。
跑在云上,乐在心上
当前,是身处云端的烘烤,高效是致富密钥,绿色是发展底色。
在全面脱贫之后,烘烤借助数字化转型冲上云端。数字化应用从家中走进田野,“数据跑路”代替了“农户跑腿”,借助云烘烤,烘烤情况一目了然,智能化控温应用于实际生产。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依托绿色引擎,烘烤形式快速跃迁。从最初的煤炭供热到后来的生物质燃料供热,再到现在的“棚上发电、棚下烘烤”光伏烤房,告别曾经脏乱差、倒头睡的烘烤状态,如今,烘烤之余还能清爽赴宴。此外,三月四月烤竹笋、五到七月烤烟叶、七到十月烤稻谷稻种,烤房的多功能、全流程利用也为产业融合、增收致富拓出新渠道。
2021年起,三明市开始建设光伏烤房。 图为尤溪县台溪镇象山村烤房群。 尤溪县局(分公司)供图
当农民丰收节的再次到来,秋日的暖阳照在金黄的稻谷上显得更加亮眼,丰收的喜悦再次洋溢在农民脸上。走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我们意气风发,因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正在不断书写。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