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湖南桂阳烟草:驭“虫”有道 添“绿”挣“金”

——烟区绿色防控体系建设侧记
2024年06月14日 来源:中国网 作者:邓凯元
A+ A

风起青萍末,浪成微澜间。近年来,湖南郴州桂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守护绿水青山,从微手笔着墨,用一群虫子,释放新质生产力,彰显烟草行业践行“两山”理论的抉择和担当。

于无声处 益虫冲锋

(桂阳县樟市镇梅塘村烟田)

五月初夏,枇杷正黄。在桂阳烟区的25万亩烟田,烟株迎着阳光,铆足了劲拔节生长,微风拂过,烟海碧波涌动。

樟市镇梅塘村烟农刘波悠闲地在田间踱步巡查,看着满眼葱翠,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调。

“别看我现在悠闲,换作前几年,这个时候那可是喷雾器沾在身、口罩蒙着脸,光灭这几十亩田的虫,都要耗费我大几千块,浪费我半个月时间,稍稍偷个懒,蚜虫、烟青虫和斜纹叶蛾这些虫子就会把烟叶啃个稀烂。”刘波介绍道。“你们别看我家这30亩烟田静悄悄,其实里面可热闹了,这两天刚放完3万多只专吃害虫的益虫,以虫治虫,每亩可以省下我50-60元成本,省钱、省力,降低了农药用量,提升了烟叶质量。”

原来,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数以百亿计“虫与虫的博弈”。为给农业产业“保驾护航”,桂阳县局(分公司)共计出动了41亿只由蚜茧蜂、赤眼蜂、蠋蝽、益蝽、异色瓢虫等益虫组成的“虫虫特工队”。这些由人工繁育的“虫特工”,分寄生性天敌昆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两种。赤眼蜂、蚜茧蜂是寄生性天敌昆虫,它们不直接吃害虫,而是产卵到害虫的卵里面,通过吸收害虫卵的营养生长,这样害虫就无法孵化了。蠋蝽、益蝽、异色瓢虫、大草蛉则属于捕食性天敌昆虫,像益蝽可以吃多种鳞翅目害虫。

“我们把密布了蚜茧蜂‘僵蚜’的烟苗,种植于农作物周边,蚜茧蜂羽化,会不停地寻找宿主‘借腹生子’产卵于蚜虫体内,饮敌汁液后再羽化成蜂,以此达到害虫不断减少,益虫持续增殖,直到自然结束自身生命周期或死于自己的天敌蚂蚁,才终结平衡生态的天赋使命。”桂阳县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经营分部烟叶技术员陈夏晔介绍道。

碧波烟海 金葵列阵

(桂阳县龙潭街道梧桐村向日葵长势健旺)

沃野平畴叶悠扬,金葵怒放如笑脸。

在桂阳县龙潭街道梧桐村,万亩连片的烟田一望无际,田埂旁一排排向日葵整齐列阵,笔挺的茎秆、灿烂的脸庞45度向阳,威严又不失温暖。

在过往路人和到访游客眼中,向日葵兴许是一道点缀村庄、烟田的风景,可拍可摄不可采、走过路过不错过。但在梧桐村的烟农眼中,这一株株向日葵,就像一个个守卫烟田的卫兵。

“这既是守卫烟田的‘葵花兵’,也是‘招兵买马’‘诱敌深入’的‘葵花阵’,我们在烟田四周,种植向日葵诱集带,引益虫在此繁殖,诱害虫来此聚集,以‘葵花阵’为主战场,方便益虫决战决胜,聚歼害虫。”桂阳县局(分公司)高级农艺师、栽培总管吴文信生动地介绍道。

长期以来,郴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都尝试在桂阳烟区构建害虫综合治理体系,摆脱农业防控病虫害对化学药物的依赖,避免益虫“同归于尽”,微生态“玉石俱焚”,防止害虫“沐药成精”,练就一身抗药本领,天敌难寻。

基于遵循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的绿色发展目标。郴州市局(公司)将保护益虫、利用益虫,作为害虫综合治理体系中一个有机部分,自2015年起,就在桂阳烟区推行绿色生物防治技术。至今一战近十年,桂阳烟区已形成了集益蝽与蠋蝽捕食性天敌昆虫、赤眼蜂与蚜茧蜂同系寄生性天敌昆虫、斜纹夜蛾等三类害虫性诱捕剂、向日葵生态防控为一体的绿色防控体系,每年能为24.5万亩烟稻轮作区烟农实现隐形增收1400余万元。

烟稻果蔬 遍地生金

(技术员正在瓦僚村千亩火山黄桃基地移栽烟蚜茧蜂烟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近年来,桂阳县局(分公司)在天敌昆虫品种本地化开发与应用上不断探索,在繁育技术方法上不断创新改进,有效提高了天敌昆虫的繁殖效率和成活率。在使用上,不仅仅局限于烟叶种植,还在本地种植的水稻、茶叶、蔬菜、水果等大农业作物输出应用。

在桂阳县洋市镇瓦僚村,村委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与富桃农业公司合作,围着一座死火山口栽种下1500多亩黄桃。火山土壤富含硒元素,因此瓦僚村黄桃又称“火山富硒桃”,因果品卖相好、口感甜润多汁而备受青睐。

好果易招虫,火山黄桃也曾一度饱受蚜虫侵害。防虫季节天气炎热,种植区山势陡峭,四周水源水库环绕,不利于无人机植保喷洒,人工防治难度大、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

“以前喷施化学农药控制蚜虫,仅采购除虫农药就要2万-3万元,人工费用逐年上涨,每年开支也在2万-3万元左右,农药一喷,又影响了我们绿色黄桃、生态黄桃的招牌。应用蚜茧蜂防治技术以后,省钱省力又省心,消除了农残超标隐患,绿色好果卖出了好价钱。”瓦僚村党支部书记史水英介绍道。“如今,我们村里种晚稻,农药根本不用打,桃子成熟时,我们都是现摘现吃。”

采访结束,已是傍晚。行走在田间小道,瓦僚村的池塘畔、绿树间蛙鸣不断,田间的小溪间,泥鳅被脚步声惊得欢蹦乱跳,水面荡起阵阵涟漪,激起哗哗水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好一幅田园牧歌景象。

驭“虫”有道,乡村添绿、生机盎然,作物增产、农民增收。科技赋予“小虫”生态学和经济学双重内涵,用生态的厚度托举起烟区绿色发展的高度,为现代化烟区建设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