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镇么洒村,一眼望去,山腰上成片的烟田,郁郁葱葱,满眼都是叶肥株壮、色泽鲜亮的烟叶。微风吹过,它们尽情摇摆身姿,似乎在向主人炫耀自己不久就会有不菲的“身价”。
烟地里,当地务工群众正冒着小雨穿梭在烟丛中熟练地采摘烟叶,他们按照“下部叶适时采收、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要求,确保成熟一片、采收一片,随后将这些打捆好的烟叶送往么洒村新能源烘烤工场进行烘烤。
在么洒村新能源烘烤工场,烤烟种植大户杨武龙正组织10余名务工群众编烟入炉。
有别于传统编烟上杆,从去年以来,新能源烘烤工场全部采用“梳式烟夹”进行编烟,一铺、一扎、一夹……比起人工用5分钟编一杆烟,“梳式烟夹”不到2分钟就可以完成编一夹烟,省工省时又省力。
“现在就是把烟铺上去,用夹子夹起就行了,不仅节约烟农的用工成本,而且上炕速度快,当天采摘的烟叶可以当天上炕。”杨武龙介绍说。
为保证烤烟质量,力争每炕烟叶烤黄、烤好,西洒烟叶工作站副站长王敏和生产技术人员针对烟叶采烤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现场讲解,同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按照部位、成熟度、叶片大小“三统一”的原则,对鲜烟统一分类、摆放,防止堆积和暴晒,确保所分烟叶符合烤房“密、满、匀”装炉标准。
鲜烟叶入炉。
“这段时间是正式进入烟叶采烤的阶段,前段时间主要忙着烟田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现在开始指导烟叶采摘和烤房的编烟上炕,手把手指导烟农烘烤,提高烟叶质量。”王敏说。
新能源烘烤工场除了采用“梳式烟夹”编烟,还采取以生物质颗粒替代燃煤对烤烟进行烘烤,这是推动高效绿色烤烟发展的一招妙棋。
“烤房全部配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环保没有烟雾,又节约成本,将燃料加进去,一天只来一次两次看一下就行了。”杨武龙解释说。
培育发展“金叶子”,淬炼振兴“金钥匙”。 据了解,今年,西洒镇着力打造么洒、英代、坝尾等重点村,全镇共种植烤烟2130余亩,涉及烤烟种植户40余户,带动群众300余人就业。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