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烟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湖南慈利县将烟叶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涌现了一批“职业烟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罗双吾:开着“宝马”种烤烟
8月26日,在慈利县江垭镇细茅坪村的山路上,一辆白色的宝马车十分引人注目。车的主人名叫罗双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
1986年,初中毕业后的罗双吾,因为家庭贫困,辍学自谋生计。
经过一番了解,罗双吾瞅准了烟叶产业,原因是种植烤烟的收益较好,收入有保障,抱着这个想法,他种下了5亩烤烟,成为村里第一个种烤烟的人。
经过一年的用心栽培,加上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从未种过烟的罗双吾获得不错的收入,超过了村里种植玉米的村民。
从此,罗双吾潜心种植烤烟,始终与田为伍,与烟为伴,从1986年开始种植烤烟,到2022年发展到50亩,纯收入15万元左右。
如今,罗双吾靠着种烟修了楼房,买了宝马,送两个女儿上学读书,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创业,小女儿正在读高中,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1996年村里调整产业结构,罗双吾带着邻居种烤烟,大伙儿心存顾虑:“种烤烟投资多、风险大、用工多,技术要求高,还是种玉米心里踏实”。
罗双吾说:“我种了近十来年烟,家里能从山顶搬到坪里盖上楼房,全是种烤烟挣的钱。种烤烟是风险大,只要认真学技术,每个环节落实到位,还是能挣钱的。你们要是相信我,跟我学,我就带着你们种烤烟。”
当年,4位邻居跟着他种烟,每户种了10亩烤烟。罗双吾从假植、移栽到烘烤每个环节都手把手的教,当年这4户纯收入都达到了6000元,相比种玉米,大伙儿尝到了更多的“甜头”。
在罗双吾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种烟队伍,缺技术、缺管理的村民每次打电话向罗双吾取经,他总是毫不保留地分享。
“带着村里的年轻人种烤烟赚钱致富,让村里重新恢复生机。”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去城里打工,村里的好地都荒芜了,罗双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滕淼是罗双吾的侄子,以前在外地打工。今年,在罗双吾的带动下,他回村种植了30亩烤烟。作为一个新手烟农,他对烤烟种植技术、管理等方面一无所知,罗双吾便耐心地手把手亲自教。平时,他和侄子都是有说有笑,但在烟叶生产上,他侄子不敢说“差不多”这三个字。
起垄的规格,翻耕的深度,肥料的用量,移栽的时间,对于烤烟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标准,罗双吾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一块表,想要用“差不多”去敷衍他,肯定是过不了关的。
“如今,我的面积稳定在50亩左右,忙了就多请几个工,多腾出点精力带带大家,我想通过烤烟产业,帮助更多的村民就业致富。”罗双吾笑着说道。
走进细茅坪村,往日破旧的土砖瓦房已变成了一栋栋小洋房,矗立在青山绿水间。而这里的村民,却不曾停歇,始终奔赴在烤烟种植的路上,那是对更美好未来的憧憬。
30多年种烟路,罗双吾潜心种植,不断深耕。他说:“要干就要干好,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够了。”在种烟这条路上,他把烤烟越种越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又带着村民在共同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莫才文:轮椅上的“种烟”路
“打顶时茎顶端尽量留高,合理留叶,确保株型正常,有利分层成熟落黄。”“打顶后必须及时抹杈抑芽,才不会消耗烟株养分,影响烟叶质量……”时逢烟叶收获季,慈利县南山坪乡双河村村民莫才文,坐着轮椅在自己的50多亩烤烟地头组织、指点做工,神色自若,有条有理。
2006年,莫才文在洞溪煤场务工时出了一场意外,导致双腿残疾,轮椅便成了他永久的代步工具。
村干部介绍,莫才文父亲莫灯学种烤烟已多年,但因年龄大和发展产业资金有限,每年只能种几亩地,勉强维持一家生活。2014年,莫才文一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我曾哭过,也自暴自弃过,但大家都在支持、鼓励我,我想我也不应该向命运低头。”种烟的第一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除了日常指导外,还让烟草站的技术员上门为莫才文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
那一年,除去雇人的工资及其它肥料燃料费用等,收入基本上能满足当年的家庭开支需求,这也使莫才文从贫穷道路上摆脱出来并摘掉了”穷帽子”,也让他在烟叶发展之路上看到了富裕的曙光。
成功的尝试给了莫才文更足的干劲。2018年,他不断挖掘、学习种植技术,不停摸索、完善生产技术,把烤烟地扩增到40亩。那一年,他全年交售烟叶5000多公斤,纯收入10万元。年底,他便把自家旧房子重新修葺,屋前铺上了水泥地板,院子里围建了几平方的小花园,生活居住条件逐步改善。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莫才文雇用了村里多名贫困户,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2021年,莫才文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收入达到20万元,除去人工成本、肥料及煤炭燃料,纯收入也有13万多元。
虽然自己不能下地干活,但莫才文每天坚持用双手转着轮椅在烟地里来来回回,即使手上早已生出厚厚的老茧,也还是会磨出血泡。“种烟是个辛苦活儿,烟田整理、配方施肥、起垄覆膜、移栽烟苗、病虫防治、打顶抹芽、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一系列的生产技术都要落到实处,这每一步都关系到烟叶的收成。”莫才文说道,除田地里的活外,烘烤这个“大工程”技术含量高,需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
“烘烤升温速度控制、随时观察烟叶变化状态、60℃稳温烘烤10小时……这些步骤都是烟叶烘烤过程的关键点,容不得一点儿马虎。”莫才文介绍,50多亩地的烟叶需要烤上十五六房,为了保证烘烤质量,必须得耗上好几个星期的日夜守着烤烟房。对于未来发展,莫才文充满了信心。
“我虽是一个残疾人,但我始终相信,勤能致富。这个道理对于任何人都说得通。”莫才文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