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共享”模式破解烟区用工难题

2021年07月15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郭万辉、郭群召
A+ A

  “吴队长,明天我需要4人清理排水沟。”

  “吴队长,明天我需要3人采摘烟叶、2人运输、2人编竿。”

  ……

  日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黎溪镇盐河村,在烟田忙活了半天的吴华富刚进家门,手机微信上就不断传来烟农的求助信息。

  吴华富通过微信群征求务工意愿后,随即派出工人,并交代清楚作业时间、地点、内容等。

  这就是今年会理烟区针对烟叶生产劳动力紧缺问题而推行的“共享用工”模式。

  吴华富今年种植烟叶180亩,既是盐河村13组的组长,又是当地有名的种烟“土专家”,被黎溪烟区32户烟农一致推选为劳动力派送服务队队长,接受烟农委托,负责烟叶种植管理用工人员的征集、组织和派送工作。

  近年来,烟叶种植管理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凉山烟区的普遍问题。尤其在黎溪烟区,都是清一色的种烟大户,种烟面积大,存在请工难、烟叶种植管理作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给种烟大户烟叶种植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会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经深入烟区调研,探索尝试将“共享”模式引入烟叶生产。

  在队伍组建上,指导种烟大户牵头建立种烟用工微信群,动态采集烟农用工需求;在落实烟叶种植管理技术上,烟站负责派送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在生产用工规范管理上,烟站根据种烟大户不同种植规模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明确用工量、用工时间、作业时间、作业标准等,促进用工共享、管理科学。

  吴华富积极响应,牵头建立了种烟用工微信群,黎溪烟站网格技术员积极协助摸清烟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务工意愿。一座用工“桥梁”连通了种烟大户和烟区剩余劳动力。

  “经前期宣传及摸底后,现在有92人签订了用工协议。为规范用工管理,我们按照3元/工收取管理费,用于派送人员意外伤害险购买及其他费用支出。”吴华富说,他每天对微信群里的用工需求进行统计后,根据各劳动力技术特长和体力情况合理分工、调配,并对劳动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可进可退,统一派送。

  为确保劳动力既出工又出力,会理县局(分公司)引入追溯评价机制,即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环环相扣。以揭膜上厢为例,培土人员对揭膜、施肥人员作业质量进行评价,服务队队长及网格技术员对整个作业环节质量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派送人员用工费用兑现的主要依据。

  盐河村2组村民刘正华家里劳动力充裕。烟叶团棵期,烟叶种植水平较高的刘正华被吴华富派送到黎溪烟区开展施肥、病虫害防治工作。每天清晨,刘正华与雇主一起到烟田作业,同时积极对雇主进行相关烟叶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得到了种烟大户的一致肯定。

  “烟叶大田移栽前,吴队长派我进行机耕起垄作业,一天可以收入170元。近段时间主要进行病虫害防治等作业,每天有130元的收入。”刘正华高兴地说。

  “‘共享用工’,让我们再也不用为请工伤脑筋了。以前,在揭膜上厢环节,光靠我们自己,每人每天完不成1亩地。现在队长统一派送用工,每人每天能完成1.5亩,每亩还能节省四五十元的工钱。”盐河村3组种烟大户饶大隆介绍。

  “‘共享用工’将烟农用工和剩余劳动力及时对接,既能有效保障当地烟叶生产不误农时,又能为闲置劳动力带来一定收入。”在会理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邓家强看来,“共享用工”不仅在稳定当地烟区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培育种烟大户,助力烟区优结构转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