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烟田有“智慧” 烟农得实惠

——云南省红河州加快高标准烟田建设,打造智慧烟草农业基地
2021年07月02日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张留臣
A+ A

  只需轻点手机,烟田管理服务就能及时送到。 郜晋亮 摄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虹溪镇曾经是远近闻名的“优质烤烟之乡”,烤烟种植也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烤烟种植比较效益降低,虹溪变成了当地优质烟田、烟农队伍流失最严重的老烟区。谁来种烟,在哪种烟;烤烟如何助农增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成为现实拷问。

破解难题,关键还在于做好烟田这篇文章。紧紧扭住这一关键,红河州着手在虹溪镇开展试点,大胆创新,加快高标准烟田建设,构建“一部手机种好烟”创新应用体系基本框架,大力推进“烟田”产业融合,打造智慧烟草农业“双创新”基地,让烟田提标准,让烟农得实惠。

四个坚持让烟田提“水平”

走进弥勒市西三镇戈西村委会戈西村小组麦地连片地,笔直的田垄搭配上整齐的烟株,即使天公不作美,也依然壮观。这里是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打造的烤烟种植示范样板地,也是当地建设高标准烟田的一个缩影。这里产出的优质烤烟,是烟草工业重要的原料。

好田才能种出好烟。近年来,为了让烟田上水平,红河州坚持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坚持集聚政策,整合资源;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坚持高位推动、齐抓共管,通过试点探索,初步形成“四个坚持”的高标准烟田建设思路,让老烟区展现出“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新风貌。

对的思路和方法都必须落在实践上,才能让高标准烟田建设真正实现高标准。对此,红河州以土地集中长期流转为前提,将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项目规划在核心烟区范围内、落地在流转土地田块上,积极引导村委会、烟农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主体开展土地集中长期流转,促进核心烟区恢复和种烟农户回归。

在虹溪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大项目区,以烟田水利设施、机耕路、土地整理为主要建设内容,重点提高了田块归并效果、宜机化水平和排灌能力,因地制宜配套完善烟叶调制设施、烟草农机、育苗设施以及支撑绿色发展的新技术装备。同时,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输水管道还与市农业农村部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供水管道实现了统一口径,无缝对接。

这里的高标准烟田真正实现了地连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原先用不了的各式农机已经成了烟田里的“常客”,烟田设施综合配套能力和烟田综合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变在田里,看在眼里,当地的烟农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

红河州副州长周踊说:“几年来,我们坚持构建‘政府领导、烟草为主、多方参与’的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以稳定和恢复核心烟区为主线,打好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政策和金融组合拳,激活人、地、钱资源要素,全州核心烟区种烟比例由2017年的31.1%提高到现在的50.83%。”

一部手机让烟田变“智慧”

近年来,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一部手机为载体,以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烟叶生产全链条流程优化和再造为目标,以打通服务烟农“最后一公里”为重点,探索一部手机在烟叶生产全流程中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

打开手机,点击进入“香叶助农”APP页面,毕猛一边操作一边给记者介绍。他说:“自从有了这个APP,种烟变得轻松了许多。在平台上,可以预约农机服务,可以采购烟用物资,还可以看到自家烟田的土壤状况,要是烟叶生病了,还能找到烟草农业专家帮忙。在以前,光是跑一趟就得费去不少时间。”

毕猛是弥勒市虹溪镇密纳村的烟农,今年种植烤烟70余亩。虽然种植烤烟只有4年时间,但毕猛对这四年的变化却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虹溪的气候和土地非常适宜种植烤烟,但是传统的种植方式成本很高,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烟田里通了水渠,也可以使用机械进行耕作,还把手机和种烤烟连在了一起,为烟农节省了不少成本。

一部手机让烟农得实惠。据统计,自“香叶助农”APP投入使用以来,红河州烟农购买的专业化服务、烟用物资以及平台贴息等惠农服务,同比节约成本近1000万元,亩均节省50.48元。

不仅如此,一部手机还打通从烟叶种植规划、合同申请审核签订、物资服务购买、预约分级交售到烟叶质量追溯的烟叶生产全流程、全链条在线操作。烟农只需等待验收完成后,通过线上公示、电子签名,就能领到涉烟补贴资金。今年,红河州产前投入项目分两次兑付,可为烟农减少23项线下签字确认。

以红河州为起点,“一部手机”在云南各地的烟农中开始流行起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总经理包毅表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数字云南”建设要求和“数字烟草”建设目标,将稳定烟叶生产基础作为第一要务,主动将融入乡村振兴作为使命担当,对云南烟叶生产进行全程全面数字化的改造,用实际行动服务烟农,造福烟农。

产业融合让烟农稳定增收

留住烟农的心,先要装满烟农的“钱袋子”。近年来,红河州通过鼓励烟农积极发展“烟后产业”,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已经走出了以产业融合带动烟农增收的新路子。

前不久,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针对弥勒市虹溪镇烟区综合体,专门进行了节本增收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在减工降本上,用工与专业化服务两项,亩均可节约成本242.5元;在土地产出上,烤烟收获后种植水稻、玉米、西葫芦等作物,还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收入;在综合效益上,亩均年产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万元。

亩均年产值过万元,落实到烟农的“钱袋子”里究竟是什么概念?毕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70亩烤烟毛收入40万元,每亩的净利润在2000-3000元之间。烤烟收获之后种植了西葫芦40亩,毛收入20多万元,每亩的净利润和种植烤烟差不多。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的净利润在5000元左右。

虹溪综合体把握当地农民西葫芦种植意愿高、但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在土地流转区建立“烟+西葫芦”“双合同”管理模式,用看得见的效益留住了烟农的心。2020年,虹溪综合体利用烘烤工场闲置期建立农产品分拣包装和交易中心,订单种植西葫芦5000亩,推动“西葫芦”产业横向规模化、纵向产业化。

烟区产业综合体产业融合深度与广度还远不止于此。如今,在云南全省烟区已培育形成生物质颗粒加工、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烟后菜豆、特色稻米等多个稳定的增收产业。

几年来,虹溪综合体依托当地的合作社和弘毅公司,积极发展生物质燃料颗粒和有机肥加工产业,已卓有成效。2020年,生物质燃料颗粒和有机肥销售收入已经突破400万元。今年,弘毅公司又依托红河州政府牵头发展的6个规模生猪养殖场和千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进一步拓展产业融合的广度与深度,让烟农最大限度地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