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队长,明天我需要6人打药、4人除草。”
“吴队长,明天我需要4人施药、6人施肥、2人除草。”
……
6月8日下午,吴华富从烟田刚回家,手机微信“新烟区用工群”就不断传来烟农的“求救信”。该微信群是今年四川会理新烟区针对烟叶生产劳动力紧缺而推行的“共享用工”。
吴华富既是会理县黎溪镇盐河村13组的组长,又是当地有名的种烟“土专家”,被黎溪新烟区32户种烟大户一致推选为劳力派送服务队队长,接受烟农委托负责新烟区3000亩烟叶种植用工人员的征集、组织、派送。
近年来,烟叶种植管理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成为会理烟区普遍现象。尤其在会理黎溪新烟区,清一色的种烟大户,种烟面积大,存在请工不易,烟叶种植管理工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给种烟大户烟叶种植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会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通过深入烟区调研,探索尝试将“共享模式”引入烟叶生产。
在队伍组建上,指导种烟大户牵头建立种烟用工微信群,收集烟区剩余劳动力,动态采集烟农用工需求;在落实烟叶种植管理技术上,烟站负责派送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在生产用工规范管理上,烟站根据种烟大户不同种植规模制订个性化指导方案,明确用工量、用工时间、作业时间、作业标准等,促进用工共享、管理科学。
吴华富积极响应,牵头建立了用工微信群,黎溪烟站网格技术员积极协助摸清烟区剩余劳动力和务工意愿,统计种烟大户,发布用工需求。
一座用工“桥梁”连通了种烟大户、烟区剩余劳动力。
“经前期宣传及摸底后,现在有92人和我签订了《用工协议》。为规范用工管理,我们按照3元/人收取管理费,用于派送人员意外伤害险购买及其他费用支出。”吴华富说,他每天对微信群里的用工需求进行统计后,会根据各劳力技术特长和体力情况合理分工和调配,并对劳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劳力可进可退,统一派送。
为确保劳动力既出工又出力,会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引入追溯评价机制(即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形成环环相扣的评价机制。以揭膜上厢为例,培土人员对揭膜、施肥人员作业质量进行评价,服务队长及网格技术员对整个作业环节质量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兑现派送人员用工费用的主要依据。
黎溪镇盐河村二组刘正华的家里劳动力充裕,从烟叶团棵开始,他被吴华富派送到黎溪新烟区开展施肥、病虫害防治工作。每天清晨,刘正华与雇主一起来到烟田施肥、除草,并指导雇主烟叶种植管理技术,得到了种烟大户的一致肯定。
“烟叶大田移栽前,吴队长派我从事机耕起垄作业,一天可以收入170元。近段时间主要从事施肥、除草等田间作业,每天有130元的收入。”刘正华高兴地说。
“共享用工,让我们再也不用为请工人伤脑筋了。以前,在揭膜上厢环节,光靠我们自己,每人每天完不成1亩地。现在队长统一派送用工,每天每人能完成1.5亩烟叶管理,每亩还能节省四五十元的工钱。”黎溪镇盐河村二组种烟大户烟农饶大隆笑呵呵地说。
“共享用工将烟农用工和剩余劳动力及时对接,既能有效保障当地烟叶生产不误农时,又能为闲置劳动力带来一定收入,在稳定当地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培育种烟大户。”会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如是说道。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