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要求,促进全国性和地方性控烟立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2023年4月26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在京主办并召开了“环保协同控烟之世界地球日:减缓烟草伤害,降低烟草需求”专家对话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的研究学者以及中国绿发会机构专家,共同就烟草种植与环境资源问题以及烟草税改革与降低烟草消费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也对尽快出台一部具有统领性的国家控烟立法发出呼吁。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树东老师从生态环境遥感的角度介绍了当前我国烟草产业种植的现状以及变化,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烟草种植对土壤破坏的实例。
为遏制全球烟草流行,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组织制定了第一部公共卫生的国际法—《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迄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82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公约》。《公约》第6条指出:“价格和税收是减少烟草消费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各缔约方应采取包括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的综合控烟措施(MPOWER),以促进旨在减少烟草消费的卫生目标”。结合这一背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榕老师从烟草税的角度对烟草经济进行了专业解读和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胡筱老师多年来致力于烟草税收政策研究与政策模拟评估。对话中,她对我国烟草税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估,介绍了烟草使用的经济负担对控烟政策的影响。
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在会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环保协同控烟”话题,搭建控烟和环保领域的交流平台。控烟公益诉讼凸显了对生态文明价值导向的追求。比如无烟列车公益诉讼,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乘客能享受到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这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未来的控烟工作开展,还要进一步加强立法环节的推动,使之能够支撑公益诉讼的开展,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和机构能够更多的关注到环境保护和控烟之间的关系。
202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为“种植粮食,而非烟草”,烟草种植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影响表现在:优质土地稀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优质土地越来越多被用于烟草种植,可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数量减少。替代方案有限。由于与烟草市场相比缺乏强大的有保障的市场,并由于一些政府不愿支持从烟草种植过渡到种植其他作物,替代作物有时受到限制。土壤退化。烟草和种植烟草所需的化学品会造成土壤退化。由于土壤缺乏粮食作物所需的必要养分,间作或近距离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是一项挑战。作物强度。烟草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作物,需要长达9个月时间才能成熟,因此,小烟农很难在同一年内种植粮食作物。
积极有效的控烟对保障土壤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安全、生物安全十分必要且紧迫,中国也正在通过各种举措不断加大对烟草的管控力度。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