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牛嫂子,听说你儿子今年考上军校,真是喝了西凤酒,喜事天天有,抽了好猫烟,好运常相伴!”“好妹子,天气这么热,快进来歇会儿,和嫂子聊聊天。”
2014年7月7日,我去县城西关批发市场,为孩子购买羽毛球拍。在一家熟悉的店铺门口,看见店主牛艳丽正在守店张望,一句亲切的问候,让她喜上眉梢,心花怒放,招呼我进店歇脚。
“嫂子,最近烟生意好不好?”我问。“好着哩,最近嫂子高兴的很啊。儿子争气,被大连军事交通学院录取,女儿也有了正式工作。这几天,嫂子卖货劲头大的很。”牛艳丽笑着回答,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
“嫂子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下午我儿子守店,我陪你聊天,讲讲你的创业史吧。”“行啊!今天好好聊聊。”牛艳丽满口答应。让我们一道走进这位精明能干的女汉子平凡世界。
汗水铺就创业路
牛艳丽,今年48岁,高中文化程度,陕西武功人。她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曾担任过乡长职务。8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的她被招到县上某事业单位。这是同龄人羡慕的“铁饭碗”。可人生多变,好景不长。因政府精简机构,她所在的单位被撤销,自己的“铁饭碗”一下子变成了“没饭碗”。
“那年,我才二十来岁,失去了工作,心里十分寂寞,也非常难受。呆在家里不爱出门,怕见同学。”牛艳丽说:“第一次尝到人生苦滋味,便发誓不再依靠父母,要自谋职业,用自己的双手干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到了女大出嫁的年龄,我让父亲在县城给找了个婆家,与丈夫一起学做生意,屈指算来,自己做生意已经20多年了。”
牛艳丽的婆家位于县城西关城乡结合部。90年代初期,神州大地春潮涌动,全民经商成为许多人致富的梦想。县上抓住历史机遇,发展市场经济,在县城西关修建了一个百货批发市场。市场建成后,近水楼台先得月,牛艳丽婆家村子的许多精明人,撂下庄稼地,开店做生意,家家店铺生意红火,财源滚滚。批发市场名气越打越大,成为周边零售户取货的首选地,也成为振兴市场经济、富民强县的一大亮点。
“别人能干,自己也能干。”看到村民纷纷开店,脱贫致富,年轻的牛艳丽羡慕不已,也萌发“做生意、快发家”的念头。可是丈夫是个本本分分的农家子弟,从小没有做过生意,再说婆家底子薄,做生意本钱不够,可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无可奈何之际,她硬着头皮向父亲救助,父亲心疼这个女儿,全力支持她创业,就“借”了女儿两千元。牛艳丽用钱在市场租了一间小门面,购置了一台缝纫机、锁边机,又去古城西安进了一些面料,做起了裁缝生意。开店那天,父亲对她说:“世事大如山海,行行能出状元。吃点苦不要紧,好好干必有收获。”
俗活说:纵有家产万惯,不如开个烂店。自从有了裁缝铺,牛艳丽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整天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心灵手巧的她,样样活儿出手快,件件衣服做得好,顾客都看夸她是个好裁缝。村子人都羡慕她的公公娶了个好媳妇。
市场经济风云变化。随着人们腰包的鼓起,定做衣服的人少了,花钱买成衣渐成时尚。看到缝纫生意前景暗淡,牛艳丽决心改行,另寻出路。经过考察,她发现一个商机:城里人很少蒸馍,如果在家门口开个馍店,一定能比开裁缝铺赚钱。
“蒸馍是个出力活。”牛艳丽说:“那时,店里条件差,只有一个小和面机,揉面做馍全靠人力,烧锅用柴火,一锅馍从和面开始到出笼叫卖,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有时累的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我是个不怕吃苦的人,手脚麻利,干劲不小,把馍店经营的很红火,附近的单位职工,都知道我家的馍蒸得好、不掺假、有嚼头,每天下班都会到位的店里买馍者,就连左邻右舍,也懒得蒸馍,乐意掏钱买我的馍。我的馍生意用“蒸蒸日上”比喻最为恰当。 ”
蒸馍十年,收入颇丰,这让牛艳丽尝到了“劳动创造财富”的带来的美滋味,虽然出力流汗,但觉得心里踏实,脚步更加勤快,对实现新的创业梦,更加充满自信。
“人生一旦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心劲;有了心劲,啥苦都能吃得下,啥罪也能受得了。”回忆卖馍经历,牛艳丽感慨万分,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言” 。
力排众议开商店
2002年底,开了十年馍店的牛艳丽,手里有了一定积蓄,又有了新的“野心”:停止“馍生意”,开家批发部。
“开批发部的确有风险。如果经营不好,损失就大了。当年开批发部,赞同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父亲听说此事,亲自赶到我家,劝我少胡折腾了。可我是个‘嫣胆大’,看准的事情一定要做。”
十年前,县城批发市场大户林立,各家有各家的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这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要想在精英商圈占据一席之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牛艳丽“明知山有虎,骗向虎山行”。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横下一条心:一定办好批发部,决不半途而废。就这样,在众人的反对声中,牛艳丽力排众议,一次性投资数十万元,在批发市场买了一间50平米的门面房,取名“慧源批发部”,寓意“慧眼识财源,生意滚滚来”。
开店容易经营难。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批发生意中去,她把家里的床、锅灶搬到店里,真是“以店为家,与店共存”。
寒来暑往,风霜雪雨,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开启店门,打扫店面卫生,整理货架货柜,把店里店外收拾的和自己脸面一样干干净净,给人一种清爽舒心的感觉。当顾客进店,她总是一脸微笑,热情招呼,童叟无欺,赢得新老顾客一致赞誉。短短半年时间,小店就有了人气和财气。
牛艳丽是个好学的女人。批发生意不是卖馍,货多账多,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为了实现由“馒头师”向“批发商”的角色转变,她买了一本《开店指南》和《营销管理》,抽空学习,勤记笔记,学用结合,颇有收获。为了记住经营商品的牌子、规格、价格产地以及企业文化精髓用语,她自制了一张图标,悬挂卧室床头,睡前看一遍,醒来再望一眼,反复浏览,强化记忆,最终记住了所有商品的相关信息。每当顾客询问,她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批发生意讲的是“人气”。刚开始,没有送货车,一些远路顾客不愿进她的货。她就让丈夫挨家挨户拜访客户,帮助客户整理柜台,搬运货物,有的老年客户生病后,她和丈夫登门看望,为他们在县城捎药,用诚心感动“上帝”。一些老年客户看到他们夫妻人品好,乐于助人,便让子女到她的批发部进货。后来,她让丈夫学会开车,考了驾照,马上买了一辆“小面包”。 每当客户打电话要货,她便让丈夫在两日之内,将货送到客户店中,并亲自搬到客户指定的位置,不让客户动手。 客户优对他们的优质服务十分满意,都夸他们送的货质量有保证,价格稳,服务好。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经过多年努力打拼,牛艳丽的“慧源批发部”成为西关市场名副其实的批发大户,到她店进货的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红火。父亲看到女儿经营有方,生财有道,心里自然是高兴,他经常给昔日的同事朋友夸她的这个女儿有能耐、有魄力,也时常来到女儿的店铺转转坐坐,有时为女儿守店卖货。
“现在回想起来,开批发部这条路走对了。”牛艳丽高兴地说:“自从有了批发部,自己才感到生意有门道,赚钱有多少。过去卖馍挣的是小钱,如今搞批发赚的是大钱。所以说:做生意不能‘前怕老虎后怕狼’,看准的路子,要敢于去闯。”
卷烟经营“三字经”
牛艳丽既是批发部的老板,也是一名卷烟零售户。提起卷烟零售,她情有独钟,侃侃而谈。
“未开店之前,以为经营卷烟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批发,可以乱渠道进货。自从办了烟草证后,才知道经营卷烟‘条条框框’多,既不能乱渠道进货,不能批发,更不能卖假烟。知道这些规定后,自己就一直坚持守法经营,从来没有违反过烟草专卖法规政策。九十年代,卷烟市场管理不严,周围一些大户明暗结合,进假烟、倒真烟,的确赚了不少钱。有人鼓动我的丈夫参与违法活动,我坚决制止,并对丈夫说:咱做生意要讲诚信,要守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绝不赚不义之财。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得。十年来,我没有卖过一盒假烟、一盒走私烟、一条串码烟。烟草局对我的店十分放心。我的店年年被评为“守法经营模范户”。
“如何买好烟?我总结出几条经验:一是货要全。有的店主在经营中急功近利,老埋怨烟草公司给他的紧俏烟少,杂牌烟多。我的经营理念是:卷烟消费者抽烟各有喜好,有的爱抽地产烟,有的爱抽省外烟,有的抽高档烟,有的抽低档烟,爱好不同,众口难调。因而,订货要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实事也证明我的观念是对的。这些年,我的烟柜卷烟品种规格齐全,凡是烟草公司供的货,要啥烟,有啥烟,不让消费者失望。不少在本地打工的外地人,都知道我的店卷烟牌子多,因而最爱到我的店买烟,久而久之,“杂牌”卷烟销量就上去了。客户经理十分高兴,经常在别的零售户面前夸我有头脑,会经营。
二是价要实。货真价实是做生意的起码要求。卷烟零售更是如此,在日常经营中,我严格执行卷烟明码标价政策,做到价签一一对应,摆放有序,不和顾客“玩猫腻”,让顾客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不涂改价签,私自调价,顾客放心满意。同时,不管是街坊邻居、还是陌生顾客,在价格上一视同仁,不搞内外有别。有的亲戚朋友觉得我不近人情,我说,不是为了多赚几个钱,而是为了树立诚信形象,减少客我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三是不“出轨”。卷烟是专卖品,经营卷烟自然要遵法守规,不能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我是守法户,一贯坚持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只卖烟草公司供应的卷烟,别人的烟一盒也不卖。有一回,一位亲戚让我给他代卖几条中华烟,被我拒绝后,显得十分生气。我对他说:如果你想让烟草局处罚我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