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外滩画报》报道 我一直很好奇,为何内地的香烟包装盒上,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标志并不明显,更不要说放上那些醒目的图标了。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之前去泰国,帮朋友去便利店带包烟,看到那些提醒大家,吸烟带来的危害的图片,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于是开始留意香烟的外壳包装。
请教了内地的控烟专业人士,对方告诉我,这是因为,遭到了烟草商的抵制。当然,烟草商不敢公然这样表达,但是管理烟草商的政府部门,是这样回复提出要求强制印制标识的控烟团体的:“不符合中国的文化。”
对于常常把香烟作为送礼佳品的中国人来说,如果包装和国外的那样,印上各种因为吸烟而受到损害的内脏器官的图案,至少不符合礼仪,让人觉得很不吉利。当然,这也恰恰证明,香烟外包装的警示,对于控烟的关键作用。
如果当局所指的中国文化,是无法接受过于直接和恐怖的字眼以及图案,那其实也无法自圆其说,因为看看周边,从香港到台湾,都是华人社会,政府都制定了严格的法例,针对香烟的外包装。也因为这样,在内地之外的地方购买中国内地产的香烟,会发现,它们的包装和在内地出售的不一样,当内地生产的这些香烟,根据各地的法例要求重新印制之后,你会发现,原本精美喜气温馨的烟盒,变得不再那样吸引。
专家们一讲起这点就特别的愤怒,因为世界各地的控烟行动显示,在包装盒上加强警示,是最最直接有效的降低人们吸引意欲的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低收入,以及没有渠道来接触到一些吸引危害健康的数据的人来说,烟盒上的警示,是他们唯一能够接触到这个信息的方法。虽然是否吸烟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是这种选择,是在得到充分资讯之后,非常的关键,不然,对于那些得不到充分资讯的烟民来说,很不公平。
公众被商业营销而改变自己的消费模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例子很多。香烟自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某个美国香烟品牌的牛仔广告,当它在电视里面不断的播放的时候,不断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吸烟的男性,更加有魅力。二战开始,西方社会的女性因为加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少了时间哺育婴儿,但是之后,因为奶粉生产商,透过广告,让社会开始接受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母乳的营养,远远比不上奶粉,吃奶粉的婴儿更加的健康,使得使用母乳的母亲人数急剧下降。
在中国内地,虽然烟草商已经不能够在电视报纸等上面直接作广告,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推广自己的产品,并且慢慢改变一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精美的包装,加上昂贵的价格,占据了礼品市场很大的份额,甚至还有一系列的公益赞助活动,专家们经常拿出来讲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一所小学叫作“烟草希望小学”,其实只要上网搜索一下,烟草公司这样的慈善活动很多,到处可以看到xx烟草志愿者和小学生们的合影,让小朋友,不但看不到烟草的危害,反而会在心目中,因为这样的“善举”而对烟草产生正面的印象。
不管是强制包装标准还是限制烟草商的推广活动,只有政府透过制定详细的法例才能够做到,民间最多就是向政府施压压力,要求加强管理而已。当然谈到控烟,不能单纯的依靠法例。
香港实施室内全面禁烟后的景象:烟民们只能够到后楼梯或者马路边的垃圾桶周边过过眼瘾。当然,因为这样,一些烟民会痛下决心戒烟,我的一名同事,非常资深的烟民,每次和朋友吃饭,烟瘾发作,必须站到餐厅门外的垃圾桶边上,还要承受来来往往的路人,厌恶的神情,感情上觉得太受伤害,终于成功戒烟。
只是,如果社会还没有达到一定共识,要这样透过法例来控烟,成效可能有限。我就试过在北京的餐厅,一大堆人一起吃饭,席间几个烟民谈兴一高,很自然的拿出了香烟,服务员过来劝了一次,他们敷衍说:“就这一根,很快。”于是,服务员很无奈的走了,毕竟不愿意得罪客人。我想出声,毕竟和对方第一次见面,碍于面子,最后沉默,不过心里面嘀咕:这几个烟民,平时都是相当正直的公知,为何不能遵守规矩呢?
朋友的老公是烟民,为了能否在家中吸烟,双方吵了不少次。当然,在双方妥协之下,还是有进展,男主人在家中可吸烟的范围在慢慢缩窄。说到这点,男主人很是委屈:“当初我们的共识,我可以吸烟,现在,她认定吸烟有害,但是我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这样。要给我时间,慢慢来。”
拿香港来说,从制定控烟条例到全面禁烟,花了三十年。因此内地,自然也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用一些专家的话来说,现在问题是,停滞不前,如果政府不作为,那么,甚至可能倒退。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