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一种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一
2019年09月1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董茹涛
A+ A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载风雨兼程,70载砥砺前行,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烟草行业发展的历史,是与新中国同行、与改革开放同步、与新时代共进的历史。70年来,烟草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实干担当、开拓创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力量,为70年沧桑巨变写下了生动注脚。

  本报自今日起,分七期陆续刊登《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系列稿件,聚焦行业发展,礼赞壮丽70年。

  1949年至2019年,新中国走过70载。

  70年峥嵘岁月,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转身、一个民族蓬勃生长的脉络清晰可见。

  70年间,烟草行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变革同频共振,见证并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崛起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这是一种发轫于薄弱产业底子上、落后经济状况下的变革

  正确认识烟草行业,先要对旧中国的烟草产业底子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个客观的认识。

  在新中国成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卷烟市场一直为外国资本所垄断。中国民族卷烟工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薄弱、设备陈旧落后,又具有分散性、依赖性和投机性,加之外资烟草企业钳制,虽有民族运动助力,始终难以获得独立、持久、充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开工的卷烟厂有1249家,除少数大烟厂外,绝大多数烟厂使用的仍是早期的木架简易卷烟机、铁质卷烟机,包装小包、条包和装箱等均为人工,制丝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卷烟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布局很不合理。与此同时,烟草农业的生产方式几乎完全停留在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阶段,很少机械化作业。

  放眼全国,新中国不仅面对农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等状况,而且还面临长期战争造成的工业萎缩、农业凋敝、物资奇缺等经济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新中国建设迈开了第一步,烟草行业的变革也随之拉开序幕。

  新中国成立之初,卷烟工业资产主要掌握在外资和私营企业手中。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除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继续实行区域性烟草专卖管理外,国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外国资本、实施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扩大国营烟草企业规模。1952年,国营烟草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占到全行业的56%。许多烟厂自上海迁到天津、郑州、广州等地,许多小烟厂被改组合并,卷烟工业布局调整开始破题。同时,政府对烤烟生产制定了“重点恢复老烟区,适当发展新烟区”的方针,并给予政策和物资上的扶持。

  “一五”期间,国家对烟草企业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完成对私营烟厂、卷烟批发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合理调整卷烟工业布局,对所有卷烟产品实行“统购包销”,对烟叶实行计划收购和调拨,将卷烟、烟叶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国家计划经济轨道。1956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583.29万亩,烤烟品质有所提升,基本扭转了高档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至1957年,卷烟工业企业已由760家减为108家。其中,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有13家,部分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的有28家。

  “二五”期间,国家实行机构精简、企业下放的政策,卷烟工业企业划归地方管理,管理上出现混乱,加之自然灾害和“大跃进”运动影响,导致烟叶减产,卷烟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

  20世纪60年代初,结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央决定试办工业托拉斯。1963年,轻工业部下发《关于成立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及各地分公司的通知》,开始试办烟草托拉斯,对卷烟工业企业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产供合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资源配置,整顿卷烟牌号,提高产品质量。1963年至1965年,卷烟工业企业由104家调整到61家,卷烟生产综合能力、劳动生产率和卷烟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烟草工业公司被撤销,卷烟工业企业和烟叶收购部门全部下放给地方,烟草产业呈现管理混乱、盲目发展、产销失衡、质量下降、效益降低的严重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春风拂面,烟草行业迫切需要校准发展的航向。1981年5月11日,轻工业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实行烟草专营的报告》,提出“对烟草行业实行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集中统一管理”的意见。报告很快获批。1982年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由此,中国烟草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全面完整的专卖专营体制。

  从休养生息到恢复发展,再到在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之间曲折探索,历史和时代为何最终选择了烟草专卖专营体制?

  烟草行业涉及农业、工业和商业三大产业,其初级产品烟叶、主要配套产品烟草专用机械等以及最终产品卷烟,都具有用途单一、专用性强的特点,产量少了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产量多了会造成资源浪费;加上与之相匹配的财税政策,烟草税收自然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严格管理,很容易滋生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问题和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正是在总结我国烟草管理体制历史经验教训,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烟草专卖专营做法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最终决定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行业发展“小气候”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在“搞活”大潮下,自由交易的批发市场和市场价格开始出现,许多个体零售户不正当地进入批发环节,形成国营“三级批发”后的“四级”“五级”批发……在新的形势下,《烟草专卖条例》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经过近5年的起草、论证、审议、修改,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把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行业集中统一管理和垂直领导体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固定,烟草行业从此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随着烟草专卖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完善,中国烟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大力推进改革,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烟草生产力。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江明回忆,国家局、总公司成立后,为推进改革发展,曾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多次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科学经验,重点了解卷烟生产、原辅材料生产、产品销售等情况。对比之下,“简直是两重天”。比如,国外卷烟机每分钟卷制、接嘴的速度高达7000支,而国内只有几百支;国外烟叶原料全部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而国内刚起步;国外卷烟产品已经使用了有利于减少有害成分的醋纤丝束、膨胀烟丝、烟草薄片等,而国内根本没有……

  很快,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烟草行业全面展开:关停计划外烟厂,清理卷烟非法交易市场,大力整顿生产企业;用技贸结合等方法,大抓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建立醋酸纤维丝束生产基地、烟草专用机械制造基地、科研教育基地……

  到2000年年底,全国共组建12家地区性烟草集团和2家全国性专业化集团公司,技术装备和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优品牌;共建成卷烟批发网点16449个,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卷烟销售网络;行业工商税利达到1050亿元,比1981年的75亿元提高了13倍。

  改革的火种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

  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烟草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

  从实施省级公司工商管理体制分开到取消商业企业县级公司法人资格、确立地市级公司市场主体地位;从出台《加快卷烟产品结构调整的意见》到提出大力培育“两个十多个”、确立“532”“461”品牌发展目标;从提出“中式卷烟”概念到颁布《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推进中式卷烟品类建设;从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到建设现代卷烟流通网络、现代烟草农业,从持续开展烟叶流通、卷烟体外循环、财经秩序专项治理整顿到着力规范工程投资、物资采购等活动,再到深入开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这一系列改革,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烟草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地方封锁”等难题被攻克,营销流程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再造,工商零共同面向消费者的现代卷烟营销体系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初步形成。

  ——现代化烟草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式卷烟价值提升,由大变强,牢牢占据中国卷烟市场,品牌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卷烟供给、产品创新与“市”俱进,卷烟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动态平衡。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