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能者多劳与分工合作之辩

2018年12月19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王楠
A+ A

  烟草在线专稿  最近一期《奇葩说》引出了这么一个辩题:能者多劳是不是个坑?在不同的情境、个体和知识结构等等因素影响下,很难明确正方和反方谁是谁非,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其中一个辩手的观点却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其一在社会环境下,造成能者多劳的原因是公司制度、是资本、是这个社会所追求的效率;其二即使人、国家之间的能力、实力不同,也应交换和合作,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过得更好;其三即使分工合作,但不以人、人的需要、人的幸福、人的成长作为评判标准的多劳,都是坑。

  那么,结合当前工作我们一起来谈谈能者多劳与分工合作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来观察这么两个现象。现象一: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可能表现完全不一样,我们发现个体的工作结果和绩效结果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中的行为,一个好的组织可以让本不可以胜任的人可以胜任。现象二:个体在组织中的成长越来越依赖于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和自我磨炼,当一个内驱力较小的个体进入一个外驱力较弱的组织,可想而知,他会提前进入“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的三等人员群体。

  在基层一线,特别是新进大学生中,当“使命感”“归属感”“主人翁意识”无法对其形成内驱力,而薪酬、福利和晋升机制不再具有竞争优势时,拿什么驱动员工朝着组织目标前进成了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当我们在讨论“90后”、“00后”难管理,“28定律”难打破时,何妨思考一下如何转变思维,利用组织的驱动力推动员工向良性的绩效结果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为自我实现的需求,新一代就职者中,薪酬福利这一择业要因逐渐向自我实现转变。但在基层管理者中,特别是面对新进人员的中层管理者中,利用组织驱动员工行为的意识较薄弱,这就引出了能者多劳和分工合作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中层管理者都是“能者”,一个部门的所有问题几乎他都能解决,“大包大揽”下就出现了分工不均、新员工得不到成长、“懒人更懒”等问题。在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对比效应等偏见的影响下,由于管理权限较小、授权不足导致中层管理者的管理难度,由此产生“喊得动谁就喊谁”“喊不动就自己上”的工作状态。“能者多劳”成为常态,“分工合作”无从谈起。那么,如何避免这一现象,且通过组织的分工合作社带动“弱者”成长,从而使组织驱动最大化?

  首先,有分工和合作,才能让工作更具效率。日常考核中,我们通常是先考核部门再考核个人,而考核的最终落脚点在个人身上,因为部门找不到责任人。这就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通过合作得出部门绩效,再通过分工得出个人绩效,两者相辅相成。个人贡献的效率显然远不及团体效率,所以将分工与合作有机结合,通过配合、协作等一系列活动达到组织目标最大化。

  其次,避免“能者的垄断”,让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机会。基层中层管理者由于大多是从一线业务“能者”中成长起来,他们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因为我能,所以我做。在从业务“能者”向管理者角色转变过程中,忽视了管理技能的培养,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日常琐碎的部门事务,对组织的发展、部门的发展乃至个人的提升无暇思考,这就造成了业务“能者”原地踏步、新进人员无法成长、老员工得过且过。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团队,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才是队长的首要的任务,而不是利用“个人英雄主义”来带动团队目标的实现。不能因为“弱者”不能而包揽起应他负责的部分,在分工中提高效率,在分工中让“弱者”拥有更多的成长机会。当“弱者”成长为“能者”,当“能者”在分工领域更具效率,这样合作产生的组织活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