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当前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逐步改变,禁控烟工作尤其是公共场所的禁控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只会逐步加强,不会消弱。应该说我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禁控烟工作抓得是非常紧的,无论是国务院有关部门还是一些省市等地方政府,先后发布关于禁控烟的文件、通知和条例比较多。如2013年12月份中办、国办曾经发出《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做好公共场所禁控烟通知》、还有北京市、重庆市、深圳市等地方政府也是此起彼伏,先后出台过一些条例的等等。平心而论,在方方面面大力宣传下,我国关于公共场所禁控烟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问题依然存在,形式尚属严峻,甚至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2014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内的一些关官员在考察中国禁控烟工作之后,既指出取得的成绩,也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对中国政府控烟工作作出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并善意地提出了建议。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禁控烟工作,而我国控烟还依然存在问题呢?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些烟民存在以下三种不当心理,导致公共场所控烟工作不尽如意,控烟效果尚待努力改变与提升。
一、观望心理。
所谓“观望心理”就是指烟民对公共场所禁控烟工作,自己没有明确的主张,拿不定主意,没有绝对的策略和方法,而只是观察留心他人怎么做或者等待风声,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动态等等。可以说这是当前影响禁控烟工作的一个重要障碍。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先后发布过一些禁控烟条例、通知,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缺乏强劲的监管力度,致使一些条例、通知在一些公共场所形同虚设。比方说,在一些医院、学校、车站、广场等,尽管各种禁控烟提示语、宣传图画张贴不少,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监管人员,堂而皇之吸烟者有之。在部分烟民心中就是存在这种思想:“我先抽一下看一看,探一探风声,看情况咋样?如果没有人干涉,怕个啥呢?”正是受这种观望心理的驱使,一些烟民抽烟后发现没有人管,那么就接着放心大胆地再抽,从而就会引起其它周边的人也跟着抽起来。我们说观望心理对禁控烟工作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没有个人主张,摇摆不定的心理。就犹如“墙头草风吹两面倒”,你看我,我看你,一人带头影响一片。其实,对于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如果有人能正确引导,那么他们或许就会对禁控烟工作积极支持,相反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者而恰受到吸烟者的影响的话,那么他们马上会效仿,会积极跟上。
对策: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公共场所禁控烟监管力度。对于发现有吸烟的要及时劝阻,要坚决予以杜绝。当然要想做好这一点,在禁控烟条例中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让烟民在公共场所禁控问题上没有犹豫和迟疑,只有坚持和支持。
二、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即指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积极地效仿他人,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应该说从众心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一些正义、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如果加强宣传,使得许多人积极效仿,那么就会产生积极的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本身具有消极作用的事情,如果让众多人效仿起来,那么自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实际这也是许多烟民所具有的一种较为普遍心理,比方说一些烟民在公共场所看到别人抽烟,那么他们就会自觉不觉地跟着抽起来。正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这给公共场所吸烟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和难度。一般说来公共场所人多众广,如果宣传引导工作不完善细致,监控工作不得力有效,那么就难杜绝有人吸烟现象的发生。而一旦有人抽烟,势必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甚至会迅速扩散、扩展,就会大面积地效仿起来。我们说从众心理,是影响公共场所禁控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控烟效果有较大影响。
对策:为了使烟民克服从众心理对公共场合禁控烟工作的消极影响,我想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地引导烟民对控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和了解,从而对公共场所禁烟工作有正确的的认识和积极的思考,积极地参与禁控烟工作。实际上通过引导,就是要让烟民懂得做好公共场所禁控烟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侥幸心理。
所谓“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以此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侥幸心理就是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由此它也成了许许多多失败、丑陋、悲惨生活的罪魁祸首。在我国时至今日禁控烟工作之所以还不尽如意,可以说与许多烟民心存侥幸心理有很大关系。当前我们宣传禁控烟的着力点就在于“吸烟有害身心健康,不吸烟对健康有益。”但是事实上,也确实有许多吸烟者身体健康,他们的寿命往往高达八九十岁,甚至超过百岁。而不吸烟的却也有不少体弱多病,寿命较短,这样的一些特例往往就成为吸烟者吸烟的理由。他们心中想的就是:“我不信,我吸烟就会有危害!”或者“我吸烟也许还促进身体健康呢!”等等,心存诸如此类侥幸心理的大有人在。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推动下,以致于一些烟民肆无忌惮地吸烟,有的甚至公然在公共场所吸烟。诚然部分吸烟者健康长寿,部分不吸烟者反而多病短寿,但是决不能由此就否定吸烟有害身心健康的论断,那是绝对是错误的。因为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与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死于因吸烟引发疾病的多大数十万之众,另有不少人死于二手烟致病的。因烟致病致死的人数众多,事实惊人,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吸烟的危害。我们绝不能以特殊推导一般,以特例否定一般事实,心存侥幸。可以说侥幸心理也是成为我国禁控烟工作的一个难点,一个障碍。
对策:加大对烟民“吸烟有害身心健康”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宣传二手烟的危害所在。通过举数据、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活生生的实例给出说服力,让烟民知晓吸烟确实有害人体身心健康。从而自觉地禁控烟,尤其是支持、参与公共场所的禁控烟工作。
结束语: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我们说对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关键也就是要让烟民自觉地成为一种良好习惯,那么做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我想,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加强监管,在禁控工作上一定要引导广大民众克服“观望、从众、侥幸”心理。关于禁控烟的规定、条例、通知不在于多而杂,关键在于执行力度上。也就是说一个规定出台,关键就是要注重落实的效果。通过必要的检查、督查、惩罚的手段与措施,促使烟民形成自觉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我们的公共场所禁控烟工作必将取得显著成效!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