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面面饭、吃腊肉,现代人、真幸福,不种烟找不到出路,不种烟更是难以致富……。”这是家住贵州省大方县黄泥乡坝子村坪上组种烟大户——杨贵华,在向我们讲述种烟致富的掏心窝子话。
弃书从烟 追逐金黄色梦想
今年48岁的杨贵华,从小读书就固执地认为是帮父母读,他喜欢在家的自由生活,于是勉强上完小学后就放弃了读书,从15岁时开始跟着父母做农活、学种植烤烟,在同龄人中,他过早地加入了种植烤烟的队伍,在父母的带领和熏陶下,他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烟农,从那时起,在他的心中便点燃了追逐金黄色的梦想。
“当时家庭条件不好,对读书的重要性又没有什么认识,于是就在家与父母一起干农活;由于读书识字少、自身素质差,刚开始种植烤烟的时候,不听烟草站下队职工的技术指导,爱反驳、爱带头唱反调,不听招呼,喜欢与烟草站来搞生产技术指导的职工对着干,后来慢慢醒悟了,知道烟草站职工来指导是为了自己的好……。”杨贵华深有感悟地讲述了他这些年的种烟感受。在谈到读书和种植烤烟时,杨贵华说:“当初种植烤烟也没当一回事,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烟草站职工下来指导的重要性,也没想到种烟会有学问,更没有想到种烟能致富,全凭传统的老做法,种植烤烟收入特别低,现在真是不敢想象……。”
科技兴烟 勤劳致富带头人
“要相信科学,种烟也不例外,当初烟草站来推广的捏营养坨、装营养袋时候,大家都很反感、不愿接受,包括近几年推广的漂浮育苗、双行凹垄、井窖式小苗移栽等技术,刚开始在我们村推广也是比较难的,大家都持怀疑观望态度,不愿意尝试,也不大配合烟叶站前来指导我们种烟的职工,遇到个别不讲道理的,有时甚至还要受阻拦。”杨贵华说,比如我曾经就是一个例子,起初就是不相信什么科技,后来在与烟草站下来指导技术的人员交往中,慢慢接受了他们推广的新技术。杨贵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从事农业生产方面,他却悟出很多好经验。是啊,烟站各个时期推广的这些新技术特别适用,大大提高了烤烟种植水平,营养坨、漂浮育苗、井窖式移栽等技术还被运用在种植蔬菜、玉米、辣椒等生产中,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我育的烟苗整齐度好、壮苗多、每盘烟苗可用率高,本村烟农特别喜欢。”杨贵华在谈到漂浮育苗的管理时,自豪地说道。杨贵华承担了他所在片区漂浮育苗工作,在育苗管理中,他所管的育苗大棚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温控设备,但他育出的烟苗,并不比标准化大棚育出的烟苗差,他从一个门外汉到育苗的行家里手,在于他的认真负责和善于管理,当地村民非他育的烟苗不要。烟叶站管片职工告诉我们,在井窖式小苗移栽、专业化烘烤、散叶分级等工作的推动中,杨贵华是当地的带头人,他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对烤烟种植实际操作中头头是道,从烤烟育苗、大田管理、成熟采摘、专业化分级,他在本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他成为坝子村种植烤烟的标杆,他种植烤烟从几亩地到如今的30多亩,种植烤烟让他尝到甜头,在种烟的路上停不下来。在闲谈中,杨贵华说他从不相信科学到依赖科学,称赞还是科技兴烟好。
筑梦前行 铸就幸福生活
“我家这些年种烟的收入,有一半以上用来抚养孩子们读书了,抚育了两个国防生和一个师范生!”杨贵华在谈到这些年的种烟收入时,他一一列举了这些年种烟的收入情况和抚养孩子读书的开支,不善言谈的他,在谈到抚育了3个大学生时,他脸上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看到得出他充满了自信和自豪。“感谢烟草这些年帮了我大忙”,杨贵华深有感触地真心感谢烟草的关心和支持,他说因为当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唯有靠种烟收入来供养孩子们读书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等开支,为了增加收入,杨贵华曾经到相邻的县去挖过煤炭,风险太大,他说还是不如种烟好,从此以后,杨贵华更加坚定种烟的信心和决心,一晃就种了三十多年的烟。在谈到烟叶站管片职工的技术指导时,他说还是希望烟叶站职工往他家跑,他说来了准有好事……。
“孩子们现在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已经多次劝我不要种烟了”。杨贵华说,哪有说不种就不种的,他虽然嘴上答应孩子们再种一年就不种了,但他始终没有停下来,他一样早出晚归,在种植烤烟的路上开心地忙活着。杨贵华说不但要自己种好烟,还希望本组本村大家伙都种好烟,在种烟的路上要一起致富奔小康。据杨贵华粗略统计,他们村已购买了18辆小轿车(含面包车),机耕路修通到了自己家门口,小土地已整治结束。杨贵华依靠种植烤烟收入,抚育了三个出色的大学生,修建了新房,自己学成驾驶技术后准备购买新车,他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奋斗前行。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