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 早就听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余关镇王沟村是唯一连年被评为南阳市“烟叶第一村”的种烟大村,究竟是何原因使“她”如此出名,是土质,是环境,还是人勤?带着疑问,6月1日,笔者走进该村进行实地探访。
“你家烟叶是生青虫病了,刚在电脑上查了,你可以用新生产的氯氟滴虫咪再试试。”
“谢谢你呀,找到病因就妥了,俺家的7亩烟叶这下可有救了。”
刚赶到王沟村村部的时候,从党群服务中心传来这样一段对话。原来是该村当天值班村干部朱英武正在为烟农徐建国开具烟叶病虫害防治“处方”。笔者说明来意,朱英武笑着说:“那你得找我们村党支部书记王献党,他是‘种烟专家’,也是带领大家伙致富的引路人,这会儿估计在烟地里看烟叶长势哩。”
果不其然,见到王献党时,他正在村里烟叶大方内与几位烟农分析时下烟叶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情况。
提及村里种烟的事儿,王献党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俺们村的耕地大部分是丘陵地,土壤又好,比较适宜种烟。”说话间他指着不远处的烟地说,“你看,那块地虽然是斜坡,但产量可比平地上的产量要高得多,现在正值烟叶旺长期,一天一个样儿,再过十来天,烟株就能长到一人高。”
“要桶形不要塔形,杜绝伞形,这样通风性好,光照充足,种出的烟叶才有品质、有产量。”谈起烟叶种植技术,王献党说得头头是道。
王献党是2008年担任王沟村“当家人”的,用他的话说,作为支部书记,只为群众解决难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带领群众致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自从干上村支书,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怎样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一直困惑着王献党。思前想后,他有了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做好烟叶这篇文章。说干就干,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结合王沟村地形、土质、水源实际,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确定把烟叶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种烟,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通过“带、扶、帮、包”四字工作法,实现了烟叶产业从有到大,由大到精。
村组干部带。为坚定群众发展烟叶的信心,2009年他率先流转土地180亩,开始规模化种植烟叶。由于他重视科技,强化精细管理,当年烟叶就实现了大丰收,使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种烟致富的希望。眼下,全村党员人均种植烟叶5亩以上,村班子成员中,种烟面积最少的也有10多亩,一批观望等靠的农户逐渐成为铁杆烟农。
聘请技术员扶。村支部从种烟大户和技术能手中选聘5名烟叶技术员,每月给予200元的补贴,为全村烟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解除不懂技术和新加入烟农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帮。村以支部为核心,组建了宏润烟叶合作社,下设机耕、育苗、植保、烘烤、挑拣分级、劳务输出6个分队。现有大型机械6台、植保等技术人员150多名,已通过国家烟草局的验收,能够提供从机耕供苗到烘烤分级全程服务,极大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
党员干部包。由村组党员干部分包弱户,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保证每亩收入不低于3000元。
“从原来的砖木房、平房、楼房,再到现在的小别墅,俺们老百姓很知足。”村民王军聊起种烟带来的变化时骄傲地说,“这都得益于我们有个敢创敢干、一心为民的好当家人。”
为加快村里烟叶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王献党牵头创建了烟叶家庭农场,县烟草部门看到该村的烟叶发展,把一个个配套项目向这个村倾斜,有力地助推了全村烟叶生产步入快速、良性、专业化发展轨道。目前,王献党的烟叶家庭农场下设农机、育苗、烘烤、技术、劳务、气象及病虫害测报六大服务中心,覆盖全村所有烟叶种植户,提供整地、育苗、移栽、植保、采收烘烤等全方位服务。现代化育苗中心占地100亩,可满足1.5万亩烟田用苗;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现有大型旋耕、起垄等机械几十台,可满足万亩以上烟地深翻起垄需要;气象测报中心可实施人工增雨、减灾防雹,将烟叶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该县还在王沟村建立了“中国·余关现代烟草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两社两厂一中心”(烟叶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烟叶育苗工厂、烟叶全自动烘烤工厂、气象测报中心),使该村成为余关镇乃至内乡、南阳烟叶产业发展的龙头老大。
2016年该村种植烟叶2200余亩,几乎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预计年创税100多万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走在通往王沟村高效示范烟田的水泥路上,王献党信心满满地说。他保守地给大家伙算了一笔账,一亩产350斤干烟,按一斤15元价格算,那就是5000多元,除去种子、育苗、劳务等各种支出,净收入3000元应该不是问题。
正是有王献党这样一位“领头羊”,王沟村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创业富村、南阳市“烟叶第一村”,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功勋村支书”等荣誉称号。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