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红塔消息
作为行业目前唯一一家顺利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现场评估审核”的卷烟工厂,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两化融合”给红塔集团带来哪些变化?让我们走进一线,探寻答案。
生产:从制造到“智”造
借助ERP、MES等信息系统,玉溪卷烟厂各车间对关键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精确跟踪生产质量状态,稳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图为该厂操作工及时将生产现场数据输入MES系统。
通过对ERP、MES等信息系统的深度集成应用,玉溪卷烟厂构建了生产制造、运营管控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形成了数据流、业务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和信息共享、业务集成、并行协同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玉溪卷烟厂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能源“智”动
轻点鼠标,电脑桌前,数千亩生产生活区域的用水情况尽现眼前;
设好参数,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对所有用水设备控压机的自动调节;
如果还不够“高大上”,那么11个车间、数百台机器设备的用气和用电情况,轻点屏幕,所有数据都会以图表的形式实时、自动地推送到你面前。
在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动力车间,一切都真实地反映在信息数据里。
让这一切变为现实的,是一套名为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
过去可不是这样。
“以供水为例,每到月底,供水组组长李祥师傅就亲自带人查抄水表、阀门巡检、管道巡查,很是麻烦。”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动力车间生产调度员龚洪说,“工作繁重不说,还容易出错。”
玉溪卷烟厂动力车间负责该厂生产生活区、红塔山景观区、钱瓜山景观区、红塔森林公园及胜利水库等多个区域的供水和调水。要对这些处于地上和地下、上万米的管道、近千只阀门和数百支流量计进行巡检和数据录入,靠人工完成的话,至少需要3个人满负荷干上3天。
“现在呢?分分钟搞定!”坐在办公室里,龚洪熟练地打开电脑桌面上的动力车间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左边的供水系统模块上,供水区域的分布情况、用水情况以仿真图形的形式呈现,数据实时更新。
这些数据全部由遍布所供水区域的80多支电磁流量计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系统,“数据经过系统建模分析后,工作人员不仅可实时查看各个位置的自来水使用情况,而且还可通过数据库自动生成的小时报和日报、月报查看分析各段管网的具体工作及故障状况,既减小了劳动强度,也方便了故障的排除。”龚洪说。
精准“智”控
烘丝出口水分控制准确度,一直是衡量制丝车间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准。经过近一年不懈努力,玉溪卷烟厂制丝二车间将“叶片超回加料段ZS1”出口水分波动由原来的0.3%降到如今的0.1%。
“如果没有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提供的数据分析,我们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玉溪卷烟厂制丝二车间操作工黄君告诉记者。
热风温度、风量、筒壁温度是影响烘丝出口水分的最重要的三个维度。“其中,风量对水分的影响最大,热风温度其次,筒壁温度相对最小,而之前要想搞清楚这些,必须记录大量的数据,再进行分析运算、实验验证等,现在通过MES系统里的质量分析平台,就会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中的相关性,方便得很。”黄君介绍说。
不仅如此,玉溪卷烟厂制丝二车间依托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MES等信息系统,还可以查阅每批次的生产质量报表,对关键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到精确跟踪生产质量状态,产品质量稳定性逐步提升。
创新永无止境。如果说能源系统、ERP系统以及MES系统为玉溪卷烟厂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以协同创新为主要目标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搭建,则为玉烟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多网融合、一网到底。工厂中凡用到网络资源的应用业务都要统一接入该网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玉溪卷烟厂信息管理科信息管理员刘荣向记者介绍说,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以工厂ERP为核心,与MES系统、视频系统、中控系统等相连接,将经营决策、计划下达、生产制造以及数据采集等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指挥中心里,所有的信息是公开的。举个例子,生产管理看板公布了近三天的生产排程后,系统会根据产量、品牌和规格自动计算出所需电、气等能源使用量。卷包车间和制丝车间获取相关信息后,就可以针对每个时间段、每台机组甚至到每台机器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考核,寻找可改善的空间。”龚洪说。
原有的信息孤岛被打破,冗余的流程被精简,玉溪卷烟厂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为实现精益“智”造提供了广阔平台。
“智”造之路
玉溪卷烟厂堪为卷烟工厂信息化的典范。2014年5月4日,玉溪卷烟厂被工信部正式确定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成为全国各省市和重点行业遴选出的502家试点企业之一,同时也是行业内唯一入选的卷烟工厂。2015年4月27日,玉溪卷烟厂顺利通过由工信部组织的第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现场评估审核”,成为烟草行业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卷烟工厂。
梳理玉溪卷烟厂20多年的“两化融合”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开始,到系统集成,再到协同创新。上世纪80年代,玉溪卷烟厂开始计算机应用,工资计算及工资条打印全部由计算机完成,继而该厂锅炉房又引进一大批信息设备,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玉溪卷烟厂开发了首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涉及企业人事、统计、档案、住房等领域,大大减轻了业务人员的手工劳动。”刘荣说,随后,该厂顺利启动中心机房及NOVELL计算机网络建设,立足于工厂实际的门禁系统、智能会议系统、OA系统等单个系统先后投入使用,企业单项业务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种单项应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无疑拓展了企业业务的广度覆盖和深度渗透,而以ERP上线为标志,玉溪卷烟厂开始打破各个“信息孤岛”制约,逐步实现业务之间的系统和集成,企业信息化之路迈入系统集成新阶段。
“2001年,工厂ERP成功上线。自此之后,我们有了一条主线,把所有的业务及流程都串起来了。”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信息管理员杨绩介绍道,他曾参加红塔集团第一期ERP项目实施以及后两轮完善改造,“现在的ERP系统里集成了财务、设备系统(PM模块)、物资系统(MM模块)等十几个模块,将企业所有业务和流程都融合起来了。比如,我们修理工换一个零件,就可以到系统里的业务分析系统(BO模块),申请订单走流程,直到最终得到零件。”
随后,勇于创新的玉烟人还在工厂探索使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引入MES系统,信息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工业生产中去。
现在,以2012年开始搭建的玉溪卷烟厂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为标志,玉溪卷烟厂“两化融合”正式跨入了协同创新阶段。
“这不是信息系统的简单功能集成与数据共享,而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再造和优化,是对业务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刘荣告诉记者,指挥中心通过对ERP、MES系统的深度集成应用,构建了生产制造、运营管控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形成了数据流、业务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和信息共享、业务集成、并行协同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玉溪卷烟厂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可以说,玉溪卷烟厂‘两化’齐头并进的势头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我们也尝到了‘两化融合’带来的甜头。”在玉溪卷烟厂负责人看来,现代卷烟工厂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精益管理,信息化就是最好的支撑。
物流:从“信息荒岛”到“科技高地”
两化融合贯标工作中设计的“二维码机柜表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知道每一个机柜的准确信息。
作为与卷烟生产紧密相连的环节,红塔集团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也在“两化融合”的浪潮中“提档升级”。该物流中心通过更加注重对信息化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为我所用,不断进行集成创新,突破“信息孤岛”,让物流仓储这个曾经在很多人眼里“不需要太多信息化,只需要好体力就能应付”的“信息荒岛”,成为红塔集团的“科技高地”。
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
“开工了,干活了!”手里一个类似手机造型的终端机“嘀嘀”响了两声之后,红塔集团物流中心叉车工张绍德招呼了一下工友,“这次的任务是将新购进的辅料入库。”
快步来到停放整齐的叉车上,张绍德并没有立即发动车辆,而是先打开了固定在车辆操控台上方的一台平板电脑,不时用手指点击着上面的相关选项。
“这不是普通的平板电脑,而是一台与指挥系统相连的信息接收终端,上面提示着这次任务的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