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中国烟区看黄淮”是上世纪70年代对烤烟地理重心的一句描述语,当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河南号称“烟草王国”时,云南烤烟产量只有100多万担。而处境更为被动的是卷烟,当时基本处于“上青天”的垄断时期,云南卷烟不仅产量小,而且缺乏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云南烟草开始了一次变革之旅。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一首《大观楼长联》把滇池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而这也正是整个云南饕鬄景色与独特资源的写照。
凭着滇烟人几十年来不断的执着追求,和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加上科技积累,造就了良好的烤烟品种。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跃而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烟草王国”。在发展低潮期又在实践中学会了抓市场。云南烟草业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发展又快又好的时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就在云南烟草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我们不能忘却有那么一群人,就是那些在基层默默耕耘的滇烟人。其中在普洱市宁洱县有一位叫郭朝荣的烟草人,他把他的人生刻在了普洱烟草发展道路的基石上。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宁洱的烤烟产业起步阶段,经历了多次的实验示范种植和艰难选择。时至1996年,仍处于低谷,在徘徊中摸索前行。而后起之邻景东、镇沅、景谷、墨江已经驶入快车道,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烤烟“短、平、快”的产业优势,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愿望,地方财政增长的需要,发展宁洱烤烟生产再次摆在了宁洱县决策者的面前。毕业于云南省玉溪烟草学校的郭朝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了一次追梦的机遇。选择可以有多种,目标却只有一个,学有所用。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信誓旦旦,内心怀揣的只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出成果不放弃的信念和决心!把烟草作为事业,用心血和汗水去浇灌,带着发展壮大宁洱烟草产业的美好愿望,他义无返顾的踏上了烟草产业的拼搏征程,成为了一名发展宁洱烟草产业的拓荒者,探路人,成为了一名宁洱烟草战线上的奋斗者!
咬定青山不放松,向着梦中的地方去。
刚入职,他就作为一名技术员派到宁洱县德化镇开展K326的试种,作为全县第一块烤烟种植示范烟田,200亩烟能否试种成功,关乎宁洱烟草产业发展去向,关乎当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肩上的担子变成了动力,变成了责任,面对组织的信任,老百姓的期盼,一方面重温云南省玉溪烟草学校学习过的烟草种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烘烤、分级等方面知识,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广泛与镇、村、组干部接触、交流、听取意见,同时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考察种烟地块,了解种烟条件,努力做到情况清楚,思路、目标明确。
面对基础设施脆弱、道路不通、烟农文化素质低、缺少烤烟种植、烘烤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镇、村、组分管烤烟生产的领导汇报,指出种植烤烟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积极争取支持;其次是到烟农家里拉家常做工作。
德化镇星火村段发昌全家4口人,全部是劳动力,是星火村闻名的贫困户,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玉米和猪,由于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房屋破烂无钱修,一套衣服穿四季,生活十分贫困,针对他家劳动力多,适宜种植烤烟的地块充足,他耐心细致的多次上门做工作,软磨硬泡,最后该农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了试种烤烟,与此同时,带着疑惑,全村58户烟农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了试种。加强技术指导,主动上门服务,田间地头、烤房、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这一年他和同事们帮烟农盖起了烤房,修了道路、挖了水渠。烤烟是节令性强,技术要求比一般种植业高的农业产品,一个环节的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全局。烟农对烤烟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烤烟产业的效益和成败。牵牛要牵牛鼻子,关键就是抓好技术培训,让种烟农户掌握技术要领。自此从育苗、整地、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烘烤、分级扎把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培训,虽然苦一点,累一点,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但烟农变成了技术员,各项技术措施能够及时的落实到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付出,就有收获。当年烟农段发昌一家种烟收入5600多元,兑现烟款的当天,段发昌的父亲手捧着一踏踏崭新的人民币高兴的笑过不停,激动的奔走乡里,自己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种烟就是好。其他58户烟农每家都拿到卖烟得来的3000多元时,欢声笑语响彻了山间。当年试种烤烟的星火村收获烟叶438担,亩产经济效益达到1200元,烟叶色泽圆润、油份好,香气质足,创造了当地种植业亩产最高的经济效益。
良好的效益,烟农的笑脸,产业的推进,生命因奉献而辉煌,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返顾,勇往直前,抱着这样的信念,他在烟草行业一干就是17年。
17年间,郭朝荣先后担任过技术员、站长,在宁洱县种烟的3个乡6个镇工作过。每一次工作变动,就是一次新的考验;把事业视为生命,把实干装在心中,从来没有退缩过。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他越是跟公司申请,把烟农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急,做烟农所需之事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公司+农户”根深叶茂,烟农得利了,产业发展了,农村变亮了,社会和谐了,宁洱烟草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大地的丰收,危难之处显身手。2008年,普洱市出现重大干旱现象,对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德安乡干旱形势更加严峻,连续150多天没有一滴降水,人畜用水出现严重危机,面对这样的干旱,时任德安烟站站长的郭朝荣立即动员烟站全体职工,全面了解全乡受旱情况,及时向上级反映旱情,购置了上百台抽水机和几十公里水管,奋战十二个昼夜,从三十五公里外引水,率先解决全乡人畜用水,全站工作人员深入每个地块,科学计算种烟用水量,确保了当年计划任务圆满完成。也就是在这一年,郭朝荣积极参与德安标准化烟站建设土地协调、纠纷调处工作,为德安烟站按期投入使用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2011年郭朝荣被任命为勐先烟叶站站长,负责管理全国闻名的勐先基地单元。勐先河(绿海明珠)华叶庄园作为省公司重点打造云南黄金走廊四大庄园之一,领导关注,群众期盼,牵动着方方面面的心,承载着宁洱乃至普洱、云南烟草人的希望和梦想。
面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的工作要求,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每一项工作的得失都会影响到宁洱烟草人的声誉。为此,他把精诚团结、打造勐先生态园区视为生命,紧紧依靠广大烟农,带领全站职工认真落实公司的决策部署,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身于工作。依托普洱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以生态烟叶标准体系为核心,以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基础管理上水平为突破,打造精致品质,丰富风格特色,满足红塔集团境界.庄园玉溪知名高端品牌个性原料需求,打造“优质、特色、生态、安全”的烟叶生态园区,建成了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基地管理中心,烟农服务中心1个,育苗工场2个,烘烤工场2个,组建综合型服务社2个,种植型合作社1个,勐先生态园区种烟面积突破万亩大关,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勐先生态庄园的建设及实践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扬帆起航,新的挑战新的历练来了。
2014年1月,郭朝荣被任命为宁洱分公司区域市场部主任,这是信任、这是责任,这是人生的荣誉。带着近二十年来对高品质烟叶生产的追梦,带着对烟叶生产那片土地的眷恋,带着对烟农不离不弃的情感,他又一次转身,步入新的征程,去从另一项工作——卷烟营销。从事近二十年来的烟叶生产磨练了他的意志,教会了他面对困难,让他领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体验到了人脉资源对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面对新的领域,新的工作,他毫无畏惧。恪守“敬业自强,敢于超越”的烟草精神,去实现“品牌传价值,共赢你我他”的发展目标,就是信念,就是动力,有了这个支撑点,烟草营销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郭朝荣接手卷烟营销工作后坚持把服务客户作为卷烟销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规范经营意识,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障零售客户合法利益,不断提高零售客户满意度。加大客户拜访力度,每周对客户进行拜访和经营指导,为零售户提供卷烟销售技巧,指导客户合理库存,维护卷烟市场价格。向广大零售户宣传货源情况、投放政策、新品上市情况及信用社贷记卡业务,让零售户清楚的知道各项货源供应政策,切实把握订货节奏和销售策略,有效提高订货成功率和电子结算率。“七彩服务,情系你我”云南烟草服务品牌理念,折射出的是真情、是责任、是诚信,是我们烟草人完成使命的助推器。怀揣《“七彩服务,情系你我”零售客户手册》,心装《卷烟零售客户服务指南》,铭记“服务一家亲。真情满茶城”励言,秉承“求精务实,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开启了卷烟营销大门,创造了新的业绩。郭朝荣的这一次转身是华丽的,是完美的,是不辱使命的。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忆滇烟过去、看滇烟如今、望滇烟未来畴昔。都未曾离开过像郭朝荣这样的基层滇烟人的无私奉献和拼搏努力。正是借力于像郭朝荣这样的滇烟人不断的奋斗,云南烟草不断发展、永攀高峰!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