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陆良消息 在云南省陆良县戚家山烟点交售现场,十多个烟农将自己的待售烟叶从运输车辆上卸下后排队等候交售。
新民村烟农马宜六手捏合同本、交售卡和身份证坐在烟农休息室等候交售。不一会儿,轮到马宜六交售时,马宜六将自己的烟包拖到初分人员的身边,静静的观看收购工作人员对他家的烟叶进行初分,初分人员仔细初分,分别将烟叶装入不同的框内,然后送入密码定级室。马宜六将包裹烟叶的预检袋收取,从初分区走出来,走到微机室窗口,将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身份信息读取后,随着上秤、下秤的砰砰声响后,很快,烟点小喇叭传出“签订合同总量1321.6公斤,交售剩余量公斤308.5公斤,中桔三42.5公斤,中桔二48.3公斤,中桔一25.4公斤,上桔一14.5公斤”的声音。接着,一个叫姜琼分的烟农将自家的烟包拖到初分人员的身边,静静的站在旁边观看,初分人员初分后,将烟叶装入不同的框内,然后送入密码定级室。姜琼芬将包裹烟叶的预检袋收取,从初分区走出来,走到微机室窗口,将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又一阵上秤、下秤的砰砰声响后,烟点小喇叭又传出“签订合同总量804公斤,交售剩余量311公斤,中桔三35.8公斤,中桔二25.3公斤,中桔一17.5公斤”的声音……
收购期间,烟点职工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晚上7点结束,就这样在周而复始的小喇叭声音中不停的忙碌着,一直到晚上
宽敞的收购站点,昔日脏乱差、喧嚣不止的收购环境里,如今变得干净和安静,伴随着收购助收人员翻弄烟叶的刷刷声,和时不时从电子显示器上传来的报级声,少了往年烟叶交售过程中的争吵声,除此外,再也听不到杂七杂八的声音了。一排排大型货运车辆在等待上车,打包的师父们正将成包烟叶从库中搬运到输送机前,由输送机运送到运输车辆上有序装车。
今年的烟叶收购跟往年大不一样!
生产基地化,烟叶质量稳步提升
作为全国2010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核心示范区主战场的陆良,借全国现代烟草烟业现场会契机,首先在召夸、马街和大莫古三个栽烟乡镇建成了红云红河大莫古基地单元和川渝中烟召夸基地单元,通过了国家局验收。到2011年底,又建成了浙江中烟芳华基地单元、浙江中烟龙海基地单元、江西中烟活水新台子基地单元和安徽中烟活水黒木基地单元,通过了国家局验收,成为全省首个烟叶生产基地化全覆盖的县级分公司。
陆良县局(分公司)积极与烟草工业企业攀亲,已与浙江中烟、江苏中烟、安徽中烟、川渝中烟、红云红河等工业公司联手,成为各工业公司卷烟品牌的主料烟生产基地。随着烟叶生产基地化的全面实施。陆良烟叶的质量也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
2010年,全县收购烟叶50万担,上等烟比例达54.53%,其中C1F收购占0.51% ,C2F收购占4.11%,C3F收购占26.17%,B1F收购占5.19%. B2F收购占18.55%.
2011年,全县收购烟叶49.1万担,上等烟比例达66.51%,其中C1F收购占4.53% ,C2F收购占13.77%,C3F收购占33.26%,B1F收购占3.71%. B2F收购占11.21%.
2012年,全县收购烟叶51.38万担,上等烟比例达69.67%,其中C1F收购占1.22% ,C2F收购占7.75%,C3F收购占35.94%,B1F收购占4.04%. B2F收购占20.72%.
伴随着一项又一项新科技新举措的推广实施,陆良烟叶的质量稳步得到提升,烟叶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如何突破收购瓶颈,将烟叶质量、结构与工业客户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全县烟草干部职工上下求索的新问题。
订单生产,花落陆良。
不失时机高水平承接相关新科技、新举措的推广普及,及时调整烟叶生产收购的思维模式,主动作为,迎接烟叶市场的选择,提升陆良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精准定位陆良烟叶质量,打造烟叶生产崛起新引擎,正如膜下小苗移栽和散叶收购的全方位推广实施,是机遇,是措施,更是必然。
“遍地撒网、粗放管理的烟叶生产收购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瞄准烟叶生产的重点项目和环节,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订单生产,精准生产和管理,降低烟叶生产成本,增强烟农栽烟实效,才能稳步提升烟叶生产收购质量,这也是做精做强陆良烤烟的唯一出路。”在全县烟草系统职工大会上,袁国庆毫不含糊的讲到,全体职工全神贯注地听,不时的做着笔记。
曾经的烤烟大县,如今,烟叶生产正以全新的生产实力展现在工业客户面前,成为“云烟”、“娇子”、“利群”、“金圣”、“黄山”等知名卷烟品牌的主料烟生产基地,陆良烤烟真正成长为曲靖烟草的排头兵。随着浙江中烟、川渝中烟、红云红河等中烟公司的入驻,陆良境内烟叶生产大板块、大品牌的格局“归宿”已形成,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阵容强大的宣传队伍、有效的宣传方式、商品化育苗措施的全覆盖、膜下小苗移栽的大幅推广、最佳节令移栽、较短的移栽集中度、标准化的栽培技术和扎实的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散叶收购的全面推进等重点生产措施的高度落实。科技措施含量高,生产出来的烟叶附加值也相对高了,符合卷烟工业发展方向的需求。烟叶生产收购提质增效措施招招过实,迎来订单生产,花落陆良,浙江中烟来芳华订单生产了,浙江中烟来龙海订单生产了,红云红河来小百户订单生产了,其结果往往是招来一个,落户一群,带动一片。
传统观念与现代收购政策的对撞,烟叶质量借梯登高
“我们要从提质增效的最基础工作抓起,生产上要确保做到全市第一,收购上要做到烟叶质量、烟叶单产和亩均收益三个提高的目标,不但要稳量保质,做到三个保证,而且还要做到收购烟叶的小等级结构要有较大的突破”。在多次中层干部会议上,陆良县局(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袁国庆态度坚决,语气肯定的讲到。
生产决定收购。陆良局(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围绕“严控烟叶生产规模”,为实现“烟叶质量、烟叶单产、亩均收益”三提高目标任务要求,从四个方面为烟叶收购提质增效工作做了有力的铺垫:全县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得到100%的推广应用,品种纯化工作得到有效控制;17.5万亩的烤烟抗旱移栽任务在最佳节令内全面完成,移栽期比历年缩短了10天;膜下小苗移栽8.61万亩,完成推广计划的191.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大优化烟叶结构政策措施宣传培训力度,严格按照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流程,坚持总额控制、按量计补的原则和不适用鲜烟叶清除标准,稳步推进不适用鲜烟叶清除工作,全县优化下部不适用烟叶1.514万吨,优化面积达17.492万亩,亩均优化量达86.5公斤,优化上部不适用烟叶1.4738万吨,优化面积达17.4835万亩,亩均优化量达84.3公斤优化的覆盖面达99.9%,真正做到了将低次等烟叶消灭在田间生产环节。虽然全县的烟叶生产田间管理离上级公司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市局生产期间的三次千分制考核中,陆良县局(分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收购指导生产。由于生产期间有效措施的实施,陆良的烤烟长势清秀健壮。收购前,县局(分公司)先后四次深入摸底,精准大田测产,进一步摸清家底。各烟站结合业务辖区的烤烟长势、烤后烟叶情况、订单生产区域和品种布局结构,先后四次测算小等级结构到村委会,精准收购小等级测算方案;专卖人员深入检查,结合保险理赔结果,准确核实受灾情况,精准合同调整,确保合同调整到位;全县通过磁带、光碟、烟草E通、广播、电视、群众会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宣传今年收购政策和要求,强散叶收购的舆论导向宣传,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以算账的方式对烟农讲清讲透多分出较高等级烟叶的好处,最大限度的做好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业,发动和引导烟农多分出较高等级的烟叶,用实际行动做好对烟农的引导服务工作。
“烟点收购过程中不敢收购中桔一和中桔二等较高等级的烟,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总认为高等级烟叶质量高不可攀,对烟叶分级过程中高等级的品质控制因素掌握不到位,因此收购中不敢收购入库,另一方是烟点对收购较高等级烟叶带有畏难情绪,害怕承担收购高等级烟叶的风险连带责任,思想保守,因此收购过程中不敢客观公正体现较高等级的烟叶,”在县局(分公司)的烟叶收购研讨会上,袁经理客观分析全县历年烟叶收购过程中的传统陋习。
习惯养成自然,自然变成惯性,一旦惯性形成,再好的烟叶也只能从中桔三里流走了。
“一方面因为烟点的保守主义行为,大部分较高等级的烟叶在收购过程中得不到合理体现,客观上导致了收购烟叶的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烟农受传统分级观念的影响,潜意识中,交售烟叶只要能卖到中桔三,就不再会有其他的想法了,主观上造成了较高等级烟叶在分级过程中的流失,没有很好的分出来,再一方面,由于烟叶预检工作两头紧中间松,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考核到位,导致部分较高等级烟叶在交售过程中混走了。找准了原因,就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拿出生产期间苦干加巧干的精力,卯足干劲,下狠心,采取有力措施从打破传统分级观念和传统收购观念下手,来寻找烟叶收购小等级结构不合理瓶颈的突破口。只要竭尽全力,吃透收购政策,守住烟叶等级质量底线,坚持纯度不放松,我们一定能突破这个瓶颈”。职工大会上,从袁经理铿锵有力的讲话中,职工们感觉到一种全新的收购格局即将到来,而这种格局,是不可逆转的。
质量是生命,纯度是灵魂。在传统分级和传统收购两种观念与现有的精细化烟叶收购管理形式的对撞中,全新的烟叶收购格局是必然趋势。只是,不变的是质量,而变的是纯度。围绕“变”与“不变”,县局(分公司)领导审时度势,积极带领各科室(部门)和烟站迅速行动起来,各地提质增效的工作措施真可谓是雨后春笋般涌出。
生产经营科充分发挥职能科室作用,积极指导各地精准等级测算,结合各地烟叶生产实际、入库烟叶情况,及时动态分析烟站收购情况,反向思维指导烟站收好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