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湖北省郧西县是十堰市集烤烟、晒烟、香料烟“三烟”并存的唯一个县,近几年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使规模和产量停滞不前,占全市的比重越来越轻,使烟叶计划连续调减。在全县农业产业中,烟叶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烟区部分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几年来,烟叶质量虽然得到提升,生产规范上有所进步,烟农的亩平效益有明显增加,但是烟叶生产中逐步凸显出的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和影响了郧西烟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郧西烟叶种植的不利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对烟叶种植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各种生产物资涨价过快,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种烟收益优势下降。
近年来,化肥、农(地)膜等烟用物资价格飞涨,劳工工资几乎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部分烟区2010年用工每人每天35元,加上生活费用每人每天10元,共计45元,2012年仅用工增涨为60元,生活费按原水平不变,仅用工增涨了25元;2010年每亩物资成本为412.23元,2012年每亩为493.73元,仅两年时间每亩成本净增81.5元。各种烟用物资成本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基本抵消了产前投入补贴和烟叶提价增加的收益。相较于外出务工收入和其它经济作物,种烟收益优势下降。
(二)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流失。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大量的年轻人选择了进城务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流失,这是影响郧西烟叶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县的烟农年龄结构调查发现,40—59岁烟农占56.6%,60岁以上烟农占41.2%, 40岁以下的占2.2%,30岁下以的基本没有,青壮年大部分选择了外出务工。烟农年龄偏高影响了烟叶生产的人均劳动生产效率,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大部分为身体素较低,劳力的不足使生产规范跟不上,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亩平种烟收入不高,以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郧西烟叶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关键时期未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近7年来,全县范围内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来自烟草部门,2005年至今先后投入7359.39万元。在“三烟”产区不断加大烟水、烤房、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但各项工程建成验收后,根据后续管护规定,烟草部门将烟基建项目产权移交给当地村委会,由于村委会后续管护不力,使水池、管网遭到破坏,机耕路垮塌堵塞,设施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谁使用,谁管护”的责任管理要求未完全落到实处。政府部门自上至下到村委会未完全落实管护资金,甚至是未明确责任人,项目移交后烟叶部门只有建议权,无权也无法对管理进行干预。此外,烤房建设在空间上分布不均,部分老烟区烟农放弃种烟,形成一些烤房闲置,甚至废弃,而在新发展烟叶种植的地区,部分偏远、新增农户却无烤房。
(四)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烟农与土地不稳定。
虽然郧西各烟区乡镇内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但由于土地承包户认为流转费用太低,不愿出让土地使用权,造成有地的人不种烟、想种烟的人无地种的问题。部分种烟大户原本打算扩大种植面积,但取得土地使用权成本过高,土地难租,部分烟区常年连作,烟叶品质下降,打消了他们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甚至是放弃种烟,造成烟农、烟田不稳定,导致规模的不稳定。
(五)实用技术、机械化操作未大范围普及推广。
近年来,郧西烟叶公司为增加烟叶种植收益对烟叶育苗、移栽、施肥、晾制及烘烤等重点技术进行了推广,以提高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但是由于各个烟区普遍存在烟农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加上多年的传统种植,一部分烟农难以接受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烟草部门补贴推广的烟用机械如起垄机、编烟机、智能化烤房群等新设备,尽管为烟叶种植“减工、降本、提质、增效”起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但由于郧西烟区绝大多数为缓坡地,地势较平坦的烟田基本没有,限制了机械化操作的大面积普及推广,未能达到减工降本的预期目的。
二、巩固和发展郧西烟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投入补贴,提高亩平收入,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
由于烟用物资以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抵消了产前投入补贴和烟叶提价增加的收益,烤烟种植已不再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建议县政府及烟叶部门,抓住国烟扶贫机遇,从国烟扶贫项目中争取政策倾向烟区农民,整合县内农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从税收中列出一定比例返还农户,加大对农民的扶持、补贴力度,争取更多的生产投入补贴,增加烟农种烟收益,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只有烟农想种烟,才能种好,才能实现郧西烟叶由小向大跨越。
(二)合理布局基础设施,落实各种基础设施管护制度。
在对各涉烟乡镇以及各村、组分解基建计划时,进行实地详细踏勘以及科学合理设计,让烟水配套工程、机耕路、烤房建设在空间上分布均匀,充分发挥各种基础设施的效用,避免村级及地方政府一厢情愿,农户不支持,造成利用率低,管护上出现很多不利因素。建议通过烟叶公司与县烟办沟通,烟办年终对乡镇烟叶产业考核时,把基建管护纳入考核项,将各种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明确到专人,加强监管,减少毁损,保证各种基础设施的持久使用,提高郧西烟叶种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做好基本烟田的规划和保护,稳定烟叶种植规模。
落实烟叶种植面积是烟叶生产的基础,面积无法落实,一切生产都是空中楼阁,而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议县级政府部门在下达各产烟乡(镇)烟叶生产任务时,将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任务一并下达,组织协调水利、农业等部门划定划好基本烟田,整合土地整理、升级、移土培肥项目,出台基本烟田保护具体办法及措施,为烟叶生产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适度培育种烟大户,提高烟叶生产质量。
积极培育对烟草种植忠诚度高的职业烟农,做到大户示范,其他烟农效仿的种烟氛围。种烟大户在自有土地基础上,地方政府及村委会帮助大户租赁、置换种烟土地,提高户均种植面积,形成面积10亩以上100亩以下的种植专业户。然后以种植专业户为核心,联合小规模种烟农户,形成上百亩的连片种植生产单元,统一技术,统一操作,真正实现烤烟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种植。
(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烟叶种植重点技术。
烟草部门及基层烟叶站人员,加大对自身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通过技术人员来宣贯技术,培训烟农,把能提产、增效的技术通过烟农落实到田间。
烟叶公司要加大对基层站点重点技术落实的考核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有机肥普及使用、地膜覆盖移栽、化学抑芽、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重点技术,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增加烟农种烟收益,科技兴烟战略。
(六)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
烟叶生产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较大的种植产业,一旦遇到大旱大涝或者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往往颗粒无收,给烟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建房烟草企业、政府部门、保险机构,联合成立种烟风险保障基金,尝试由政府部门组织,烟叶部门牵头,烟农出资的种烟投保机制,实行烟叶生产农业保险,制定和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确定灾害等级程度和救助标准,实行社会化保障,缓解烟农因受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降低烟农的生产风险、自然风险程度,真正让烟农安心、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烟叶生产。
(七)优化烟叶类型,突出重点品种。
郧西“三烟”的种植方法、投入、用工等要素各不相同。从单户种植规模上来看,晒烟、香料烟单户种植面积根据家庭劳力情况可大可小,用工与烤烟相比较单一,全过程老人、妇女都可操作;而烤烟劳力不足不能多种,种少不够一炕无法烘烤,对面积的发展受到限制,而晾晒烟不受此限制。从调制方法上来看,晒烟、香料烟以晾、晒为主进行干燥,不受燃料限制,烤烟受燃料限制增加了烟农成本投入,发展受到限制。从用工情况上来看,烤烟烘烤时鲜叶上炕、晚间值班对男劳力的需要较大,男劳力外出务工户则无法种植,而晾晒烟不受此限制。香料烟种植在湖北历史悠久,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在行业内首创了一套《香料烟标准化生产体系》,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均州晒烟属地方性品种,近400年历史,素有“贡品”之称,是减焦、降害制造混合性卷烟不可少的重要原料之一,且郧西具备生产优质晒烟的基本条件。综上所述,建议十二五期间郧西烤烟以一个基地单元为目标,产量稳定在3左右万担;适度争取计划,坚定不移的扩大晒烟、香料烟种植区域和规模,建立一个基地单元,产量稳定在3万担左右,全县“三烟”总规模稳定6万担左右。
(八)完善气象服务和防雹减灾体系,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烟农对气象的预测完全是靠“看云识天气”,对晴雨的判定没有十足的科学依据,给他们的烟叶生产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建议气象部门协同烟草部门,为烟农免费赠阅手机气象服务,让烟农足不出户就知道天气变化状况,合理、科学地安排烟叶生产,降低低温、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因素。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