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红网报道
在田间地头,这样的标准牌让烟叶标准化生产深入人心。
专家深入烟田指导烟农标准化烟叶生产。
烟叶生产专家与烟农定期交流
湖南省永顺县保坪村村民王富军至今仍然忘不了十几年前种烟的惨痛教训。
“1997年我开始种烟,当时品种很乱,自己种烟没规矩,烤烟技术也不过关。烟叶质量没法保障,还把烟给烤坏了……”这段惨痛的经历让他好几年不敢再碰烟田。
现在,王富军一家三口种了15亩烟田。讲起这几年的收成,他眉开眼笑:“从2008年开始,烟草公司推行标准化种植,按照技术员培训的标准去做,烟种得可好了。现在一年纯收入都有5万多元。”
湘西州自从推广烟叶标准化生产以来,烟叶质量提高了,烟农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现代烟草农业在提质提效中稳步发展。
标准成为种烟宝典
初夏时节,保坪村的烟田,一株株烟苗排列得整整齐齐,株距、行距和垄高规规整整,所有的烟田就像同一个烟农在耕种。随便问一个烟农,他们都会说出相同的技术数据:“一亩地现在种1100-1200株。行距是约1.2米,株距约0.5米……”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只是烟叶标准化生产中很小的一部分。烟叶生产要经过发动、育苗、大田管理、烘烤、收购五个环节。其中后四个环节与标准化息息相关。
“烟叶生产标准的制定是长期实践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湘西州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周米良说。
经过总结全州烟叶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借鉴国家和烟草行业以及有关省市的标准,2008年2月,湘西组织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了《湘西烟叶综合标准体系》,在全州试行实施。
此后这一体系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2010年4月16日《湘西自治州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通过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审定。体系由105项标准构成,其中企业标准41项、技术标准24项、引用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内容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
2012年4月,《大湘西山地优质特色烟叶开发标准化示范操作手册》出版,将标准体系具体化成一步步的操作。烟农们说,有了操作手册,种烟就更有谱了。
标准化生产成为自觉行为
湖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总农艺师、省烟草学会理事长赵松义说,除了将所有科研成果和技术积累转化为标准外,更重要的是把标准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然而贯标的过程一开始并不顺利。
烟农以前一直有个认识误区:烟叶要肥要大。不但每亩亩产有保证,而且由于每亩株数少,田间管理耗工也相对更少。因此,在标准化生产推行以前,不少烟农每亩种植密度大约在900株左右。
标准化生产,要求每亩种植密度提高到1100-1200株。许多农民不理解,认为密度提高,烟叶就会长得薄小一些,亩产会受影响。在推行标准的初期,有不少烟农不能接受,甚至与农技人员发生冲突。
经过技术人员耐心开导,分析收入与质量的关系后,烟农纷纷开始接受标准化种植。同时,湘西州烟草局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发布生产技术短信等多种方式向农民宣贯标准。
农民按标准生产尝到了甜头。永顺县保坪村村民向政文指着满眼新绿的烟田自豪地说:“这样的株距和行距最合理,种出来的烟质量最好。”
目前,大量技术人员为烟农提供技术辅导与服务。永顺县芙蓉烟草工作站站长郑瑞华介绍,他们站里的技术员实现分片管理,同时还有23名烟农辅导员服务每个村,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宣贯标准。
周米良说,湘西州烟叶标准化生产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按照标准组织烟叶生产、经营和管理,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干部、技术员和烟农的自觉行为。
标准化种出“黄金”叶
通过推行标准化烟叶生产,农民减少了种植风险,增加了收入,种烟的劲头更足了。
王富军再也不怕种不好烟了。“育苗有专业队伍,大田管理有技术人员指导,烘烤采用标准化集中烘烤,烟叶质量很有保证。”他高兴地说。而种植烟叶收入已经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不少烟农种烟历史长达10年以上。
据统计,从2008年4月,湘西州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起,经过4年共有烟农77126户参与标准化生产,累计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64.61万亩,烟叶平均亩产量为142.7公斤,亩产值2178.91元,收购均价15.25元/kg,上中等烟比例为88.24%,分别比示范前的2006年和2007年二年平均亩产量增加23.67公斤、亩产值增加836.71元、均价提高3.95元/kg,上中等烟比例提高9.35个百分点,累计为烟农增加收入5.41亿元,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1.01亿元。
周米良介绍,在实施烟叶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湘西不断将烟叶基础设施、烟农专业化合作社建设、专业化服务管理、机械化操作、特色烟叶生产技术要求固化成标准,推广实施,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州烟叶规模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集约化育亩达到100%,建设标准化烘烤工场7个,组建7个烟叶综合服务社,建立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五个方面的129支专业化服务队伍,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湘西州烟叶生产标准化的先进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4年让烟农增收5.41亿元
5月23日至25日,2012年湖南烟草科技活动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举行。推广烟叶标准化生产,是2012年科技周活动的主题。
自治州通过4年烟叶标准化建设,烟田示范区面积覆盖率由2008年的67.51%提高到目前的100%,标准化生产为烟农增收5.41亿元,为地方财政增收1.01亿元。
自治州自2008年开始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现已实现了良种推广、专业化育苗、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科学烘烤等标准化生产“10个100%”。据了解,自治州4年来累计推广烟叶标准化生产面积64.61万亩,烟叶平均亩产值2178.91元,比示范前增加836.71元。
烟叶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效益激发了烟农积极性。2007年全州烤烟种植面积为15.60万亩,收购烟叶33.24万担,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烟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达19.85万亩,收购烟叶58.60万担,今年,全州种植面积为26万亩,预计可收购70万担。
湘西烟叶市场竞争力得到逐年提升,特色鲜明的山地烟叶,成为“白沙”、“芙蓉王”、“双喜”、“中华”、“利群”等知名卷烟品牌的重要原料,并受到国际著名烟草大鳄——菲莫公司的青睐。
作为第6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自治州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1年9月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