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烟叶
工作探讨
烟草在线据《湘声报》报道 畅通的沟渠纵横交织,平坦的机耕路错落有致,明黄色的烤烟房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烟草的香味,来往的农机轰响出一幅科技兴农的新农村气象。
这便是记者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大安村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叶基地看到的景象,此时是金秋十月,但对于烟农们来说,金色的收获季节已经过去,目前正值最后的烟叶收购季节。烟农告诉记者,若是早来三个月,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碧绿的烟叶,那是他们一年中最喜欢的光景。
湖南中烟多年来“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基地建设,积极配合当地烟草公司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得到烟农高度认同。资深烟农林三同一提起烟草就来精神:“如果没有现代烟草农业,我们这个山旮旯,想修水泥路,想搞新农村建设,那可能是十几二十年之后的事了。”
科学种烟带动农民致富
出生于桑植县细砂坪乡云鹤村郭家台组的廖福州,自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祖祖辈辈农耕相传,生活十分贫困。40岁的他右脚带有残疾,行走不便,正当他感到致富无门时,乡烟办到该村发动烟叶生产。他认真听了宣传后,便用积蓄修建了5栋“长流1号”烤房,再通过到本组流转耕地50多亩,开垦荒地50多亩,共种烟100多亩,开始了他的种烟大业。
在烟叶生产管理上,廖福州采取超市招租的管理模式,划分经营主体,减少成本压力。2009年,他交售烟叶37000多斤,产值达25万多元,除去成本和各项开支纯赚10多万元。第一年种烟的成功,让他尝到了甜头。2010年,他种烟70多亩,交售烟叶20000多斤,产值16万多元,除去成本和各项开支纯收入8万多元,一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兴烟示范户。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像桑植县官地坪镇平头界村,以前是该县有名的穷困村,长期路难行、水不通。2000年以来,当地烟草公司利用该村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烟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村里通了路,通了水和电。通过湖南中烟和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烟农很快掌握了育苗、栽培、采摘烘烤、分级扎把等专业技术。到去年,全村种烟1300亩,年产烟4000担,人平收入1.91万元,家家有存款,户户有家电,村民生活水平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桑植县如今水利设施改善了,乡间小路修通了,烟农也致富了。他们又依托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注重反季节蔬菜、畜牧养殖等其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成功摸索出了一条富民强乡的现代农业好路子。
湖南中烟多年来一直坚持“科技惠农”。该公司原料采购中心基地管理科副科长邹菊秋告诉记者,2012年度湖南中烟与湖南农业大学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在长沙、郴州、张家界、湘西等9个烟叶基地与当地烟草公司一道开展现代烟草农业研究及试点,探索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和集约化经营,以不断增加烟农收入,保持烟叶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现代烟草农业“一条龙”服务
茶陵县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山之阴”而得名,可见其种茶历史之悠久。自2005年以来,茶陵县启动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化烟草农业体系。如今,“烟水配套”、“烟路配套”等新名词,已成为烟农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2010年11月,茶陵腰陂镇金芙烟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芙冲村成立,这是茶陵县第一个烟叶合作社,目前全县综合服务型烟叶合作社已经达到四家。烟农傅春明经常向亲朋好友推荐合作社的好处:首先是减轻了劳动强度,“以前,给自家120亩烟田喷洒农药最短也要10天,还不能及时清除虫害,现在,合作社的专业服务队2-3天就可以完成”。其次是降低了烟叶种植成本。另外,合作社的专业化运作也保证了烟叶质量。
傅春明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收获季节,烟农都很难找到工人,而加入合作社后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在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扎把、运输等方面,合作社技术员都会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
2012年4月,茶陵县火田镇红色农场的大棚育苗基地内一片繁忙,来自红色农场4个分场及附近乡村的烟农开车前来团购烟苗。据该县烤烟办介绍,目前,该县7000多亩烤烟全都采用了育苗大棚培育出来的烟苗。
“这些烟苗采用专用‘产房’,利用新技术培育,苗子健壮,大家争相来这里购买。”正在购买烟苗的张有义说。以前烟农都在自己搭建的简陋大棚里育苗,由于技术水平差异大,烟苗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烤烟种植质量。如今有了统一标准化育苗,一亩烟苗培育的成本不过40元,降本一半以上。
此外,茶陵已经建了两座现代化烤房城,全县共有大型智能密集式烤房1456座,在烘烤的整个流程中,包括运输、编杆、上房、下房等所有程序都由专业技术人员一一包干,烟农不用操半点心。张有义告诉记者,以往农民用普通烤房单独烘烤一亩烟田大概需要900块钱,而由烘烤育苗基地统一烘烤成本只要600元。
现代烟草农业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带来了烟叶种植水平的提升,更带来了整个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转变了农民的生产观念。“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绿色、生态的多种经营种植观念,通过湖南中烟和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工业与农业的深度对接,已被广大烟农接受和借鉴,并推动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如桑植县返乡大学生吕绍祥,受现代烟草农业的启示,成立了永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该乡种植60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和1200亩秋后延季蔬菜,带动全县2000户农民发展蔬菜,烟农人均收入达2.5万元。
种烟种出社会主义新农村
嘉禾县普满镇雷家村曾是一个落后村,村里的治安现状令人堪忧,村里多数房屋破旧,“通风的墙,漏雨的顶”。村民无所事事,整日以麻将打发时间,村里不时飘荡着叫骂声,孩子们只能在牛背上憧憬校园。
自从该村种植烟叶并成为湖南中烟的基地后,道路铺到家门口,水管架到厨房里,科技送到了烟农心坎上。再次走进村里,间间新房换旧颜,处处笑脸展幸福。田间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春光中,大家忙播种、忙打药、忙剪叶、忙炼苗;夏季里,忙整地、忙移栽、忙中耕、忙打顶;秋日下,忙烘烤、忙分级、忙打捆、忙交售。冬天温暖的房屋里,烤火的烟农边数钱边考虑:明年我要种多少烟?孩子要考多少分?明年孩子准备上哪所高中?
村民李富水曾经文化水平不高,由于没有种烟生产技术,施肥过量长成黑爆烟,烘烤失败烤成杂色烟。自从湖南中烟基地技术员来后,办起了烟农学校,天天晚上讲授生产技术。看着别人家家都富起来了,他就暗暗努力,天天去学校学习。一年后,他的孩子终于有钱上学了,再也不用放牛补贴家用了。2012年他置办了一台新的拖拉机,下田干活方便多了。
湖南中烟在这里建起了希望小学,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芙蓉学子”计划的帮助下走出大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回报社会。
在烟区建希望小学是湖南中烟的传统,2012年湖南中烟出资在省内凤凰等县建了6所希望学校。此外,湖南中烟2012年资助省内凤凰、靖州等县共55名“芙蓉学子”,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民富家兴,家兴村强,“扁担颤颤两头挑,一头物质文明,一头精神文明”。雷家村村民说,“我也是农民,不过我是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村里旧貌换新颜,他们称雷家村为“种烟种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贴心服务烟农
茶陵县火田镇烟叶收购站内,在烟叶收购流水线的分级室里,金灿灿的烟叶在分级台上一字排开,一个个挂牌上岗的专业分级队员们不停忙活,熟练地将一片片金黄的烟叶按部位、颜色、品质进行分级、装筐。
邹菊秋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帮助烟农减工降本,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大力推广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以前烟农交烟之前,要将每15到20片烟叶捆成一扎,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人工。现在实行散叶收购,为了便于搬运,他们只需要将5斤左右烟叶捆成一大扎就可以交烟。”
所谓“专业化分级”,便是严格推行“去青去杂、分组、分级”三工位管理制度,提升烟叶等级质量。湖南中烟积极推进散叶收购,2012年在省内收购散烟70万担,占调拨量的60%。
来到烟叶收购站,烟农们走进特设的“烟农驿站”,服务人员微笑着问候,并及时递上清洁的毛巾、面盆、茶水和一支白沙牌香烟,还能吃上一顿热餐。这是贵州省余庆市湖南中烟基地去年开始采取的“十个一”服务,各烟叶工作站的每条收购线都有专人负责,得到烟农们的交口称赞。
“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张毛巾、一杯热茶、一支香烟、一顿简餐、一次培训、一个提示、一声交流、一个道别”,“十个一”服务已经逐渐在湖南中烟省内基地推广,变“烟农找我交烟”为“我为烟农服务”体现了湖南中烟和烟草公司全方位提升服务意识的工作思路。
建立长效机制维护烟农利益
永安镇烟叶收购站外的一辆拖拉机上,一车堆放得整整齐齐的金黄烟叶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这是50岁的烟农彭必武的成果。从1997年开始种烟的他是有名的种植好手,当记者夸他的烟好时,他却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原因,2012年烟叶产量和质量都不如往年,自己30亩地种下来,虽然还不至于亏本,但仅能略有盈余,因此他心里在纠结明年是否继续种烟。站在一旁的彭必武妻子告诉记者,如果自己一家三口在外打工,全家至少能挣六七千块一个月,比种烟收入高不少,因此她倾向于放弃种烟。
记者到访的浏阳、茶陵等地许多烟农都反映,2012年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阴雨天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