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

福建中烟厦门烟草工业技术创优打造更好的制造力

2012年08月10日 来源:烟草在线厦门消息 作者:
A+ A

  烟草在线厦门消息

  对于一个制造企业而言,其安身立命之本首在制造。

  如何才能打造更好的制造力?

  以柔性化生产建设产品实现能力,以批次质量管理确保产品保障能力,以知识管理发扬企业智慧——福建中烟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柔性化生产:让制造更敏捷

  早在20世纪末,市场战略专家们就提出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敏捷制造。因为,未来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且持续的变化,企业关注点需要从满足客户需求转向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

  以变应变,才能制造敏捷——这同样是厦烟柔性化生产的题中之义。2010年年底,厦烟建立了一条被称为“试验线”的特别制丝线。这正是厦烟柔性化生产的一个标志性动作。

  “这条线产能小,却承担了三大职能:工艺线路重组研究、单机工艺性能研究和原料特性研究。”厦烟制丝车间主任王道铨告诉记者,这条线实际就是一个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孵化”平台,“试验成功后,我们再将研究成果正式运用于‘大线’生产。”

  所谓“大线”,是相对于“试验线”而言的专门用于生产的制丝线。但同等工艺标准对不同设备的工艺参数有不同要求,为确保两条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相当,厦烟在长期摸索中确立了二者之间的工艺函数关系。“比方说,相同的食材,要做出同样的味道,小锅炒菜要达到100℃,大锅就要达到120℃。”王道铨解释。依据这一函数,便可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大线”工艺参数,迅速组织生产。

  柔性化生产,需要类似“试验线”的应用性设计,更需要构建硬件平台,提高设备加工的灵活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设备加工的弹性和宽度越大越好。“金桥”技改线恰好是这样一件杰出的代表作:

  首创中式混合型卷烟分组、分类加工工艺;采用白肋烟单独成丝加工模式,突破了传统白肋烟加工处理工艺,白肋烟的精细化处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采用移动罐加香加料技术,提高加香加料精度;首次采用全箱式烟丝自动化储存系统,引入批次总量掺配模式和点对点柔性喂丝系统……

  “用更先进的工艺,花更少的时间,费更少的材料,做更好的产品”,眼下,厦烟正以此为目标,瞄准低焦油卷烟发展趋势,相继进行了膨胀烟丝线和制丝线的技术改造,使其生产调度更加智能、生产加工更加柔性。

  批次质量管理:让过程真正可控

  当前,部分工业生产中存在一个悖论:过程控制非常精细,但结果却相对粗糙。

  以松散回潮为例。湿度是一个关键质量指标,与其相关的主要控制要素有热风、水和蒸汽。实现同样的湿度,用热风多,速度快但易造碎;用水多,控制性强,但叶片渗透性差;用蒸汽多,水分均匀但效率低。

  有没有一种质量管理方式,能评价各项作业参数的适宜性并将其固化,最终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

  精益生产?这是一种理念和思想,优点在于可减少成本浪费,缺点在于侧重理念层面,缺乏操作上的具体指导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它突出了顾客导向,但同时受制于人员素质,解决问题周期长。

  SPC(统计过程控制)?它长于数据统计,发现问题比较快,而分析和查找问题慢,从实质上讲,它是对产品的结果评价。

  厦烟给出的答案是“批次质量管理”——这是一种基于上述三大管理方法、取其所长又特色鲜明的管理工具。“信息系统每10秒钟就会从生产线各点位上采集一次数据。凭借海量数据,我们明确了加工参数与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厦烟制丝车间副主任代宁光介绍。这一思路已延伸到厦烟的供应链管理——他们要求车间掌握不同供应商不同批次原辅料的特性,以应用更有针对性的制造工艺,生产出均质化水平更高的产品。

  在批次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个工序段的质量指标线下,都有诸多作为因子的加工参数作支撑。系统对这些因子进行整合、评估后,各段质量发展趋势进而明确。这样,该体系就会对生产线上的质量问题作出“预判”,提高过程控制的水平。

  更可贵的是,批次质量管理系统还能持续提升产品整体质量。“这是对木桶理论的实际运用。”代宁光解释。系统评价单个工序段的质量满分为100分,各个加工参数的控制水平在其中占相应比例,而且这个比例是变化的。比如滚筒烘丝环节,其最重要的因子是筒壁蒸汽压力,原来占30%。通过技术努力,压力控制技术趋于成熟,其所占比例也就不断缩小,压缩部分将被分配至物料流量、出口叶丝含水率等因子上。

  在批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厦烟以“管理更细、控点更多、精度更高、判断更准”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对生产线上薄弱环节的关注度,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因为其实用性和有效性,2011年,厦烟对该系统的研究被列入国家局重大专项。

  知识管理:传递企业智慧

  “电气维修班的大多是‘80后’,用的是‘iPhone’,张口闭口是程序;而机械维修班的大都是‘70后’,用的是‘诺基亚’,聊的是房子和孩子。”厦烟卷包车间副主任林拓介绍,对于这样差别较大的两个班,按分属专业管理当然轻松,“但做维修的人都知道,机电不分家。”

  2010年年底,厦烟卷包车间机械维修班与电气维修班之间的“墙”被打掉了。此后,两个班落实捆绑式绩效考核,在QC活动中常常联合立项,就连打球爬山这样的业余活动,也不分彼此。

  引导员工交流与融合,不只是为了团队建设,另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固化和共享提供新途径,其目的在于利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厦烟还搭建平台,逐步建立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库”。

  “单点课”,是生产车间丰富“知识库”内容的途径之一,一般在每天上岗前花5~10分钟组织员工授课,由于其短平快的特点,被大家称作知识“小零食”。

  制丝线加香系统滤网易堵塞,需要操作工定时清洗。但即便是这样一桩小事,也有其学问。“清洗完了要小心擦干,因为香精沾水易变质,还会造成再次堵塞;过滤网盖子要呈对角线上螺丝,这样就可以确保设备运行稳定,不影响掺配均匀性……”林玉琼是加香系统的老师傅了,为了备好这堂课,他将实际操作步骤拍成照片,做成了图文并茂的课件。

  “单点课”的内容,多来自于师傅们在工作中的摸索和积累,在教科书上是查不到的。员工们形诸文字的体会、经验,都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专门作为企业内部知识积累、传承。厦烟的员工告诉记者,以后,这将是他们企业的“百科全书”。

  除了“知识库”,厦烟人还通过“用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提高知识再生能力:

  “技术人员外出考察,要形成考察报告,经过专业审核后,才能进入报销环节。报告还要做成课件,和大家共享。”

  “师带徒,是一种很好的知识传导方式——高级技术人员可以带中级,中级技术人员可以带初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授课,有兴趣的都可以去听。”

  “厂里为车间维修人员建了专门实验室,有什么新点子,可以到实验室去探索、去交流。”

  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是一个企业的成长记忆与成长智慧。做好知识管理,厦烟必将高举智慧的火炬,照亮未来多变的前进之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