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生产是烟草产业链的起点,是烟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打牢发展基础,提高烟叶发展质效,烟草行业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烟农利益放在心上,努力推广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烟叶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烟农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烟叶+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烟叶生产水平,促进烟农增收。今天,小编带您聚焦烟农、烟村,看烟叶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跑出减工降本“加速度”
7月初,走进云南省曲靖市各烟区,放眼望去,一行行绿油油的烟叶,叶片宽大肥实,长势喜人。
对陆良县龙海乡皈依村烟农杨德礼来说,现在种烟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每年到大田中耕管理期,我们全家就开始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忙活一整天最多只能整完2亩地。我们这里种烟的人多,请人帮忙都要排队。”杨德礼回忆说。
云南曲靖烟区2022年春季机械化作业现场。曲靖市局供图
眼下就不一样了,正在烟田用除草机除草的杨德礼说:“以前除草只能靠人工,现在用上了除草机、提沟培土机,把杂草根系破坏掉,一步到位,省工省时还环保,两个人一天可以干以前一星期的活。”
烟区高质量发展,高效机械化是必由之路。为了解决移栽期间机械使用效率低、栽烟不深、地膜用量大等难题,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在条件适宜的烟田推广膜下小苗移栽、井窖式移栽等技术。
“新的农艺方法提高了种烟效率,既解决了用工难题,又降低了种烟成本,烟苗根系扎得深,烟株长势好。”对膜下小苗移栽技术,陆良县局(分公司)龙海烟站技术主任李应龙赞叹道。
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不仅能满足烟叶精益生产需求,还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种烟是曲靖烟农重要的收入来源。曲靖市局供图
如今,在龙海乡隆兴烤烟专业合作社,不同型号的拖拉机、翻转犁、覆膜机、烟秆拔除机等烟草专用机械一字排开,一台大容量的植保无人机引人注目。
“这台无人机就是我们的‘金刚钻’,通过无人机飞防可以充分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龙海烟站站长冯永洪说。
坚持减工、降本、增效,曲靖市局(公司)近年来以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科学选型配置、农机农艺融合、机械测试推广等工作,建立健全农机运维机制,推动烟叶生产向全面全程机械化升级。
搭载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可实现双天线定位定向、多机手共同作业、一键校准、故障自动诊断等;烟叶移栽机每小时可移栽1.5~2.7亩烟,同时为每株苗浇水200~1000毫升,提高移栽成活率,省工省时;自走式覆膜机每小时可作业1.5~3亩,有效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这些新机械,跑出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收的“加速度”。
曲靖市局(公司)积极向烟农推广抗旱移栽技术。王炳会摄
“就拿今年的移栽来说,机耕专业队在一周前就已经提前结束机耕,节令一到就开始移栽。而在以前,常因整地理墒速度慢而错过烟叶移栽的最佳节令,影响烟叶质量。”隆兴烤烟专业合作社社长李石全说。
“近年来,育苗、机耕、专业化分级等费工的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作业,为烟农种烟节约了大量工时,提高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烟农收入。”李石全望着成片的烟田说。通过机械化作业和合作社服务,烟农从劳动强度大、劳动周期长的生产环节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轻松种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叶质量。
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曲靖市局(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持续推进烟叶生产机械化,优化专业服务,为烟叶生产减工降本、转型升级进行新的探索实践。
(李春瑶/文)
“种”出富裕幸福好日子
7月4日,湖北省咸丰县老寨村烟农老蒲迎着朝阳,走在烟田边,看着一片片逐渐成熟的烟叶在风中摇曳,几十年来的种烟经历浮现在眼前。
老蒲名叫蒲国珍,是种烟的老把式。他虽年满六旬,但身板硬朗,下地干活仍然是一把好手。
1986年,老蒲怀揣脱贫致富的梦想开始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烟叶。
“当初只栽三五亩地的烟叶,肩挑背扛,用的是石头砌、黄泥巴糊的烤房,虽说费时费力,但比种其他作物还是划得来,值得继续种。”老蒲的想法也反映着当时烟叶产业的地位——“盆大刮得来稀饭”,把烟叶产业当做辅助产业来增加收入。
上世纪80年代,湖北咸丰烟农用牛车往烟田运肥。
据咸丰县志记载,上世纪70、80年代,全县有近3万户烟农种植烟叶,户均种烟面积只有几亩。上世纪80年代末,一条新闻在该县传开——清坪镇烟农冉启明种植10亩烤烟,交售烟叶3000多斤,中上等烟占86%,被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表彰为“种烟能手”。
冉启明的“明星”效应在当地激起了较大波澜,让“小打小闹”的烟农看到了希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方针指导下,该县确立了烟叶种植由散户向种烟能手、种植大户、专业村组转移,由不适宜种烟区向适宜种烟区转移的工作思路。
上世纪90年代,湖北咸丰边远山区烟农挑着烟叶走在山路上。
认识到专业化种烟有钱赚的老蒲不甘落后,他借乡亲们纷纷外出务工导致部分宜烟土地闲置的机遇,在烟草部门帮助和烟技员指导下,择优流转土地,把种烟面积扩大到60亩左右,年纯收入维持在20万元上下,成了一名职业烟农。
经过精心培植,该县烟农户数由当初的2万多户逐步优化到如今的800户左右,户均种烟面积也由原来的几亩,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0亩左右,户均种烟年收入由以前的几百上千元增加到现在的近20万元,烟叶成为烟农发家致富的产业。
深谙种烟是门技术活的老蒲一丝不苟地按照烟草部门制定的技术方案、技术员教给的方法种烟,随着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逐年提升,他家的种烟收入也越来越高。
蒲国珍靠种烟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每年种几十亩烟叶,亩均收入超过4000元呢!”说起种烟,老蒲总有说不完的话。
仅去年,他种的近60亩烟叶,除了因灾受损的10多亩地,还卖了近20万元,除去买肥料、请劳力的开支,还有十多万元的进账。盖洋房、买小车,银行卡上的存款数字逐年递增,这都是种烟的功劳。
生产路修进烟田,智能烤房建在家门口,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烟农轻松种烟成为现实。老蒲的种烟信心有增无减,他拍着胸脯说:“再当10年职业烟农不成问题!”
(周方奎文/图)
奏响多元增收“交响曲”
“今年,我种烟50亩,纯收入近15万元,加入三丰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三丰烟农合作社)以来,我们种烟一年比一年轻松,从播种、育苗到收购,每个环节都由专业化服务队处理,省心省力省工,收入一年比一年多。”7月4日,福建省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济村烟农蓝文凤告诉笔者。
2011年3月16日,对于庐丰乡的100多名烟农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三丰烟农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上杭县首家烟农合作社。
2022烤季,福建上杭烟农为生物质供热炉添加燃料。
成立三丰烟农合作社主要是为了解决技术推广和请工难的问题,提高种烟质量。合作社采取“烟草引导、烟农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了生产专业化服务、土地流转服务、农机服务、综合服务4个服务中心,以及育苗、机耕、植保、烟基工程设施管护、烘烤、分级、运输等7个专业服务队,覆盖烟叶生产面积1.25万亩。
“当年,合作社只为本乡丰济、丰康和丰乐三个邻近村的社员提供服务,三个村的烟农采取种烟面积入股的形式自愿申请加入。后来,合作社把服务范围扩大到全乡14个行政村,覆盖全乡97%的烟农。”三丰烟农合作社理事长陈福玉介绍说。
2016年年底,为统一规范管理、减少费用支出,全县20个种烟乡镇16家烟农合作社重组整合,其他15家合作社人员、资产撤并至三丰烟农合作社,合作社服务范围扩大至全县。整合后的三丰烟农合作社服务覆盖全县3万亩烟田,发展社员3000余户,占区域内烟农总数的98.7%。
2018年,三丰烟农合作社不再向烟农社员收取股金,而是从合作社盈余资金中列出部分资金作为股金,社员代表作为股东代表全体烟农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合作社服务实现全县烟农及种烟面积的全覆盖。
“三丰烟农合作社以打造为烟农省钱的合作社为目标,着重搭建烟田流转管理、设施设备管护、物资订购服务、专业化用工协调、生产创业交流等五个平台。”陈福玉说。
上杭县三丰密集式烟叶烘烤工场。
如今,拥有60座烤房的三丰烟叶烘烤工场有福建省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烤房群,100%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推广绿色低碳精准烘烤技术,一年可为烟农节约20万元以上的烘烤费。
2020年3月,三丰烟农合作社启动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做精做强烟叶产业,做细做活主导产业,做全做实配套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区。
“试点项目目前建立了2850亩‘烟叶+优质稻’核心示范区,辐射万亩农田,2021年亩均烟叶收入4600元,烟后稻亩产值2000元,烟农亩均增收200多元。”上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高友峰说。
烟后种稻、标准生产、标准加工,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积极打造稻米精品。“2022年,产业综合体试点内烟后优质稻产值将达2400多万元,亩均增收300元以上。”上杭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江益忠说。
(郭子雄文/图)
治水兴水泽润老区百姓
烤完最后一炉烟,7月2日,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德胜镇东山村烟农吴安平一家人在院子里的大树底下吃着冰镇西瓜,谈论着今年的收成。
顺利种收烟叶如今已是常态,但曾经的艰辛也历历在目。德胜镇惠民水库还未建成时,每年汛期全村甚至全镇人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吴安平和村民切身感受过一觉醒来田里的庄稼和烟叶被洪水吞噬,一年劳作毁于一旦的痛苦。
黎川德胜惠民水库库区居民原居住地。
2010年6月18日那天就是这样。强降雨导致德胜镇、宏村镇等地暴发山洪地质灾害,德胜镇80%人口受灾,全县近1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亿多元,洪水导致当地很多村民的烟叶直接绝产。
德胜镇位于抚河水系一级支流黎滩河上游,遇到暴雨天气,从武夷山脉汇集下来的水涌入德胜河,可在瞬间形成山洪,严重危及周边乡镇及县城。另外,降水多,农田极易成为烂泥田,田埂硬度小,收获庄稼要靠人工肩扛手提,劳作强度大、效率低。田间作物收成不好,有时甚至颗粒无收。那时,村里的大部分农田荒废,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黎川县是赣南原中央苏区县,是江西省核心产烟县之一。2012年4月,作为烟草行业水源工程援建项目,黎川县德胜惠民水源工程获得批复。工程主要包含库区移民搬迁、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库区下游灌溉设施等,总投资1.18亿元,由烟草行业全额补贴。
黎川县潭溪乡新庄村新貌。
2013年11月,德胜惠民水库工程正式动工,次年,库区330户村民搬进了政府配套建设的德胜新区安置房。吴安平便是其中一员。德胜新区配有学校、医院等,交通便利,方便村民进城打工。
水库建设的同时,库区及以下流域适合种烟叶的村庄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在烟草行业援建下,机耕路、灌溉渠相继建成使用,便于烟叶和其他作物种植。
2016年年底,德胜惠民水源工程建设主体完工;2018年11月,水库顺利蓄水。水库的投入使用彻底扭转了库区下方流域每年一小灾、几年一大灾的局面,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8万人的饮用水得到了有效供应。水库及烟田基础设施配套发挥积极作用,下方流域村庄的2.9万亩田地成了肥田沃土。
黎川德胜惠民水库库区居民如今的安居地。
“以前田不能种、水不好喝,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也不用再出去打工了!”在外务工将近10年的德胜镇居民饶文华说。今年,他种了40亩烟叶,烟叶采收结束后马上种上二季晚稻,日子忙碌且充实。
随着环境的转变,大批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发展。单就东山村而言,因为库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不仅是黎川,2005年以来,为助力烟叶和其他农业产业发展,抚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3.78亿元,其中烟叶基础建设项目资金10.14亿元,烟草援建项目资金3.64亿元。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援建项目惠及当地农业、农村、农民,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胡小珍文/图)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