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早期烟草发展史上,有一位科举状元参与了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的经营,为天津乃至中国烟草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人名叫黄思永。
黄思永,字慎之,本籍安徽徽州,寄籍江宁(今南京)。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状元。在其11岁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军攻陷南京, 黄思永的父母死于战乱之中。此后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少年时代他便靠抄写经书维持生计。
黄思永的字雄劲俊美
作为改革家,黄思永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的第一人,而作为传统文人,黄思永又是收集整理甲骨文的第一人。
考取状元后,黄思永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他思想先进,主张向西方学习。
1898年1月30日,黄思永上书光绪《请特造股票筹借华款疏》,提出应发行借款“股票”,以充分挖掘和积聚华民的财富,尤其是应“严责中外臣僚,激以忠义奋发之气,先派官借,以为民倡”,则“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财力,类别区分,各出其余,以应国家之急;似乎四万万之众,不难借一二万万之款”。
昭信股票票面
此项借款关乎国家的自立自强,所以黄思永请将借款“股票”命名为“自强股票”。希望让民众明了政府借款是“因国计自强派股”,进而“人人晓以休戚相关之理,人人动其忠君爱国之忱”。
后来,在制定章程之时,侍郎张荫桓将之改名为“昭信股票”,意即“就认股数目以昭信守”,显示政府信用。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金融手段弥补财政空缺的尝试。
清末景泰蓝罐
1900年他在北京琉璃厂海王村开办北京工艺商局,生产珐琅、雕漆等手工艺品。该局制作的景泰蓝,曾两次出国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大奖。
卷烟作为舶来品,自19世纪末流入中国后,造成“中国之利源外溢者岁不下数万金”。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成立中国自己的烟草工业。
1902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提倡“实业新政”招股开办北洋烟草公司。
黄思永的北京工艺商局投资八千两白银占160个股,与直隶农务局形成“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民族卷烟企业。
按公司章程规定,官任保护,商任经营。黄思永即为商总董,负责经理招募商股及公司的一切事宜。该公司于1903年改名为“北洋烟草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龙球”和“双龙地球”两种卷烟,规格有10支纸盒装和50支铁听装。
北洋烟草公司出品的“龙秋”牌烟标
起初,北洋烟草有限公司经营得较好,每月生产60大箱卷烟,畅销烟台、营口、锦州等地,特别是在烟台很受欢迎。
黄思永亲赴该地,与姻亲陶瑗计划在烟台建立北洋烟草有限公司烟台分厂。1904年,由于产品畅销,股本不敷周转,黄璟与黄思永分赴上海、湖北、广东、山东等地招集商股。
在上海,与铁路大臣盛宣怀商定,分别在汉口、上海两地建立分公司,拟招股各十万两。
在广东与富绅梁恪宸商定集股十万元,在广东分设津粤烟草公司。
另外,黄思永路过家乡南京时,晋见两江总督周馥,商定在江苏合办烟厂。
同大多数官商合办企业一样,北洋烟草有限公司虽然也约定官商各自的权利、义务及盈余分配办法等,但洋务派官僚无不力图控制和吞食私人资本,商人实际处于无权的地位。北洋烟草有限公司经营受到严重干扰。
袁世凯
1905年黄思永准备脱离北洋烟草有限公司,在北京另组纸烟厂。
袁世凯和清廷商部几次出面调停,均没有成功。
于是北洋烟草有限公司与北京工艺商局达成协议,同意黄思永辞去商董职务,退出北京工艺商局八千两股本中的五千两,留下三千两以保持官商合办之名。
黄思永非常大度,其在北洋应得的花红,一律辞让,分文不取。
此后他在北京开办爱国卷烟厂,该厂所制卷烟有两种:一是“爱国”牌,提醒国民爱国之意;一是“轮舱船”牌,取海外归来之意。
但是爱国卷烟厂也未能顶住英美烟草公司等外商的倾轧,开办不久,便告歇业。
张贴在戏院门口的英美烟公司的卷烟广告
北洋烟草有限公司也因官僚腐败,于1906年宣告破产。
黄思永是一位实业干才,但他生不逢时,正如他的朋友夏仁虎所述:“惜其造端宏,志愿大,而屈于所遇也。”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