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烟农正在给烟叶编竿。黄剑摄
日前,四川省会东县烟叶收购工作圆满结束,全县烟农实现售烟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3.02亿元,户均售烟收入8.13万元。
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地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强劲活力,也翻开了会东烟草高质量发展新的一页。
老烟农,新气象
随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会东种烟区域逐渐向烟农种植意愿强、种植技术好的地区调整转移,这为会东县民权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民权村新貌。李益民摄
民权村烟农孙发兵种烟已经20多个年头了。受限于基础设施条件,早年孙发兵只种了几亩烟,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作为烟区转移的直接受益者,孙发兵近几年逐年调整了种烟面积。2020年,孙发兵种烟30亩,年收入12万元以上,占家庭总收入的90%。他家里还养了几十只黑山羊,通过实施“烟草—畜”种养业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多途径增收。一家6口人,父母身体硬朗,还能帮着孙发兵夫妇管理烟田,这让孙发兵有了底气。2021年,孙发兵铆足干劲承包了土地,申请了68亩烟叶种植计划。
“去年在县城全款买了一套124平方米的商品房,花了近60万元,今年多种了些烟叶,把装修钱挣出来了。”说这话时,孙发兵脸上洋溢着自豪,“忙的时候就请几个劳动力,今年种烟收入近38万元,除去人工、物资等成本,纯收入应该有16万元以上。”
通过产业带动烟农持续增收,民权村成为会东县烟叶产业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的重要阵地之一。
“2018年,民权村有烟农124户,户均种烟11.6亩;2021年,民权村有163户种烟,户均种烟26.6亩,平均增加15亩。”会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姜州烟站站长郑福端介绍,今年民权村烟农种烟收入达1877.33万元,户均收入11.52万元。民权村的烟农,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好。
会东县马头山村的烟农也是烟区调整转移的直接受益者,该村今年烟叶年产值3000余万元。
金灿灿的烤后烟叶。黄剑摄
“我们种的是放心烟,从育苗到出售都有烟草公司的烟技员跟踪服务,质量有保障,收入有保障。”说起烟叶种植,马头山村烟农李付军喜上眉梢。李付军今年种植烟叶84亩,收入近50万元,较去年亩均增收300余元。
今年,会东县落实19个乡镇、167个村种植烟叶,与2018年相比,种烟村减少88个。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为当地愿意种烟、愿种好烟的“铁杆”烟农增效增收铺就了更加宽阔的道路。
会东县局(分公司)以此为抓手,因地制宜制定优化烟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重点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烟叶特色农业保险、防雹减灾体系建设、职业烟农培育、专业化合作社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烟叶质量进一步提升。
老烟区,新作为
会东烟区采用无人机进行烟叶植保。夏文明摄
烟叶稳,则行业稳。会东县作为四川省优质烟叶核心产区之一,烟农老龄化问题严重,着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稳定的种烟主体成为会东烟区立足现实的必然选择。为此,会东县局(分公司)把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作为第一要务,在“稳”字上下足功夫。
会东县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职工人均联系3~5户烟农,每季度对其开展一次走访活动;烟技员每人每月走访烟农10户,做实“与烟农交心谈心、宣传行业政策、了解烟农需求”三件事,用实际行动贴近“铁杆”烟农、稳住“摇摆”烟农。
“今年走访了烟农1.6万户左右,占烟农总户数的95%以上。在稳定烟农队伍方面,企业上下可以说不遗余力。”会东县局(分公司)烟叶科科长钟子正介绍。
会东县局(分公司)还通过电话、微信、群众会等多种方式,在烟叶生产各个阶段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全县共召开不同规模的群众会2500余场次,参会烟农1.5万人次,通过密集的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烟农种烟积极性,确保‘三稳’落到实处。”钟子正说。
同时,会东县局(分公司)通过建立烟农数据库,了解农户家庭人口、劳动力、收入、种烟意愿等情况,进一步摸清产业发展家底,并从减工降本入手,增加烟农种植效益。今年,他们推广膜下小苗移栽技术7万亩,为烟农节约成本133万元,计划再用3年时间,实现膜下小苗移栽面积80%以上;在山地烟实用小农机研发推广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机耕起垄比例达到90%以上,进一步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
此外,他们继续巩固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以烟叶产业为核心、特色农产品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模式。仅“烟草—畜”种养业循环发展一项,全县烟田近半轮作种植了光叶紫花苕,按照每亩光叶紫花苕可养5只羊计算,可满足65万只羊的草料供应,基本接近全县黑山羊存栏量。通过多途径保障烟农增收,会东县局(分公司)进一步稳定了烟农队伍。
打牢基础,练好内功,方能行稳致远。在推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会东烟草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