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微信推荐 > 正文

『紧平衡』状态下的品牌培育与市场成长

2021年06月02日 来源:三悦有言公众号
A+ A

对于「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认识,第一,《烟草专卖法》开宗明义讲得很清楚,「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计划管理首先体现为总量控制;第二,坚持「总量控制、稍紧平衡」,是推进烟草控制的内在要求,是控烟履约的具体行动;第三,落实「总量控制、稍紧平衡」,是行业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9年,行业在「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增速合理、贵在持续」的要求,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要求,「总量控制、稍紧平衡」与「增速合理、贵在持续」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其目的就是不断改善和加强运行调控,坚决防止大起大落,持续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检验的标准和最终的目标就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最近几年的实践看,不管2019年创下「经济运行和市场状态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以及2020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取得重大成果」,尤其「十三五」后两年,面对产销下降、库存积压、状态受损的困难局面,「十六字」调控方针的提出与实施,发挥了恢复正常秩序、扭转被动局面、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作用。

这也进一步凝聚了贯彻落实「十六字」调控方针的严肃性、连续性和自觉性。

对于品牌发展而言,或者说站在工业的角度,坚持「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就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幸福的烦恼」。一方面,状态有保证是事实,特别是经历过饱和宽松之后的低迷挣扎之后,这样的状态向好更加弥足珍贵、更需倍加珍惜。另一方面,增长受限制也是事实,不大可能像过去那样有直接而充分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机会。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协议订单——增量——越来越不好拿。放在全国整体或许还不算明显,但到了具体的市场,只要增长稍微快一点就会被拦头,略高于、略快于大盘已经非常不容易。但换一个角度,商业其实也很头疼,增量统共就那么一点点,10几家工业、30来个重点品牌都要考虑、都要照顾、都要平衡,要把一碗水端平也蛮费神费力。

这也就是我们之前的担心——「稍紧」、「偏紧」之后——大家把精力和投入内卷到争取协议订单上。

这样的担心,当然不是动摇「十六字」调控方针的决心,或者质疑因此构成了某种事实上的保护后进。只是要看到,因为基于稳定存量的基础和前提,小周期不会对协议订单做大幅调整,而不愁卖的供需关系又决定了只要拿到订单,导致了哪怕划划水也都能躺赢,呈现出带有普惠式色彩的水涨船高,让强势品牌没有更多空间,让低弱品牌没有更大压力。

所以,坚持「十六字」调控方针并非简单地「稍紧」、「偏紧」而已,一碗水端平也不是一味地雨露均沾、皆大欢喜。品牌自己更是要搞清楚,如果没有「十六字」调控方针的政策兜底,那些不在状态、缺乏活力的品牌只会降得更凶,而目前所表现出来的顺销、畅销,又有多少来源于「十六字」调控方针下的货源含金量提高,绝不能看到表面增长就高估品牌的状态和势能。

也正因为此,对「紧平衡」状态和「紧平衡」状态下的品牌表现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行业层面对于「十六字」调控方针有一揽子配套措施,围绕更高水平的动态供需平衡,突出「大品牌」的主体地位,强调市场需求的合理满足,进一步约束和规范渠道环节的自有裁量权, 都为「紧平衡」状态下的品牌培育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我们也期望这些政策组合拳,能够消解「紧平衡」状态下潜在的拦头强势、兜底弱势。

另一方面,「紧平衡」的「紧」是相对的,相对于总量控制,相对于中低端产品的需求萎缩,中高端产品的增长远高于市场整体的增量。在「紧平衡」状态下,中低端产品——量和品牌——有强烈的挤出效应,但中高端产品,既有相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撑,也有产业意志的直接作用,但这样的增量争夺,显然没有「紧平衡」状态下拿到订单就是销量的轻松写意。

在这个意义上,「紧平衡」状态下不是削弱品牌培育,而是对品牌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尽管增量不多,协议不好拿,但品牌的注意力还是不能盯着协议订单。任何时候,品牌都要保持清醒,基于「紧平衡」状态下拿到订单所实现的销售,不过是供不应求条件下的不够卖、没得选,有了这样的清醒头脑,才能让我们做出功夫在诗外的努力,真正实现市场有需求、品牌有状态和渠道有动力、终端有张力的品牌培育、订单争取。

第二,聚焦、聚焦、再聚焦。除了去年138号文件的深化细化、走深走实,这体现了存量做减法、增量做加法的思路,在保证大品牌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继续控制新品规的市场进入,继续削减弱小品规的空间占有,叠加上「紧平衡」的大环境,核心市场、核心品规和核心客户没有优势、优势不突出就没有话语权,更没有成长性,「聚焦」不是趋优选择,而是唯一出路。

第三,一切都要围绕需求展开。「紧平衡」状态下,整个行业——尤其商业渠道——最感兴趣、最为关切的增长,一是结构提升,二是细分市场,三是创新产品,这也是保证「持续」的重要支撑、根本动力。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年轻化、多样化、碎片化,如何更好地贴近需求、跟进需求、满足需求,不仅需要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也需要摆脱「紧平衡」状态下的舒适区。

在这个意义上,「紧平衡」状态下的品牌培育与市场成长,矛盾点既在又不在协议订单的紧张难拿,协议订单要争取,市场需求更要满足。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