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烟标烟具 > 正文

镇江火柴厂,一代人的记忆【图】

2015年03月18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金山网编辑整理 作者:王荣、王抒滟
A+ A

  烟草在线据金山网编辑整理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伴随帝国主义的侵略,火柴——当时称为“洋火”传入中国。中国火柴市场一直为瑞典资本所垄断。1892年,山西巡抚胡聘之筹资创建山西火柴局,仿造瑞典火柴,才有我国自己的火柴工业。

  1920年,镇江人也有了自己的火柴厂。

  镇江荧昌火柴厂创办

  1911年,宁波人邵尔康集资5万元,开办上海荧昌火柴公司,设厂浦东烂泥渡,制造红头火柴。1916年,又于浦东陆家渡建第二厂,制造黑头安全火柴。由于经营得法,产品畅销,利润颇丰,邵尔康委托其同乡李皋宇在镇江西郊新河西岸,购地42亩,于1920年5月建第三厂,即镇江荧昌火柴厂,公司资本增至40万元。

  镇江荧昌火柴厂规模较大,主要生产设备有排版机30部,折版机17部,贴招机16部,调药机2部,磨磷机1部,理梗机和铜版机各2部。工人606人,年产火柴2.4万箱,火柴销往九江、芜湖、汉口、上海、苏北等地区。1934年,工人增至660人,日产量100箱左右。

  同业合作抵抗外国倾销

  当时的中国火柴市场,一直被北欧的瑞典垄断,瑞典火柴公司是当时拥有几百家火柴工厂和原料工厂的国际火柴托拉斯。1928年,为了打击中国民族火柴工业,挽回被中国火柴夺占的市场,瑞典火柴集团开始低价倾销,正崛起的日本火柴也紧随其后,这对中国的火柴业造成巨大威胁。在外国垄断资本虎视眈眈之下,我国的民族资本家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登高一呼,倡导中国火柴厂商联合,以图生存。他就是刘鸿生。

  1928年8月,刘鸿生发表了著名的《刘鸿生告火柴同业书》,并向中华、荧昌几家火柴厂建议合并。1930年7月,苏州鸿生火柴公司、上海荧昌火柴公司、周浦中华火柴公司达成合并协议,1931年2月正式成立登记“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兼并同业,扩大规模,不仅对外国火柴的倾销起了抵抗作用,而且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也大有改进,建立起一整套生产、销售、财务的集中管理制度,统一产品规格标准。专门设立了技术课,研究并解决了火柴头容易受潮的大难题,品质达到瑞典名牌标准。

  这一合并给危机四伏的火柴工业带来希望,因而吸引了其他同行。1931年1月1日,江西九江裕生火柴公司以457351.87元资产净值合并进来。1932年,陆小波在镇江筹建中的木森火柴厂也合并进来。1934年,资产净值65万元的杭州光华火柴厂也并进大中华火柴公司。至此,大中华公司能够年产火柴15万箱,约占全国火柴总产量的15%,占苏浙皖赣鄂湘地区火柴产量的50%,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民族火柴企业。

  大中华公司的成功运作,打破了洋火一统中国的局面,大长中国人志气。

  沦陷期被日寇“合法”霸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铁路所到之处,我国民族工业均遭无耻的掠夺。一纸“军管理”,镇江荧昌火柴厂即被日军宣抚班强行霸占。1938年3月,宣抚班委任周仰乔(谙日语,时任镇江西郊维持会主席)负责,改厂名为镇江磷寸工场,动用原有原材料,于3月10日开工,日产火柴40余箱,所获利润一半上缴日军部。

  1939年2月,日寇设立火柴联营社,作为掠夺我国沦陷区火柴工业的机构,由日本人植田贤次郎主持;并在天津、上海、青岛设立分社,划分区域以榨取火柴厂的利润。其中华中区入社者,有上海、苏州、南通、镇江等地开工的火柴厂家,所以镇江磷寸工场的另一半利润,又须上缴上海分社。

  1940年3月,日军为了笼络人心,表示“中日亲善”,发表声明:日军代管之华方财产移交中国政府(汪伪政权),由中国政府发还合法所有者。申请解除“军管理”,发还厂产自营。但日寇食言,提出收买沪、镇荧昌火柴厂作为解除“军管理”的条件,并向大中华火柴公司总经理刘念义(刘鸿生之子)寄送“有生命危险”的恐吓信。大中华公司被迫屈从日方条件。日军部指定中支那株式会社和火柴联营社上海分社与大中华公司组建为华中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协定为期3年,沪镇两厂由新公司收买,这样日军部才解除了大中华公司及其他各厂的“军管理”和“敌产”嫌疑。

  而所谓的“收买”,其实就是掠夺。华中公司额定资本为伪中储券1000万元,沪镇两荧昌厂由日方单方面低估为4166660元,按合办契约的规定,应由该公司开业后6个月偿还,但日本人一直拖延到两年之后,只偿还821023.97元,之后不再偿还。于是沪镇两荧昌厂被日寇“合法”霸占。

  解放前后的镇江荧昌火柴厂

  抗战胜利后,镇江荧昌火柴厂恢复生产,但一直未能恢复到战前规模与水平。

  解放后,私营火柴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严重。1950年4月,大中华公司负债达50多万元,而上海、天津、西安、北京等地有37家火柴厂歇业关闭。政府为了帮助私营火柴企业克服旧经济改组中的暂时困难,维持和发展生产,由国营商业部门收购当地火柴厂部分产品,同时又根据各厂的情况分别予以适当贷款。国家还加强了对私营火柴业的管理,采取平衡产销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营火柴企业生产的盲目性。1953年后又实行全面包销,使其全部纳入国家的计划轨道。镇江荧昌火柴厂1953—1955年包销量达26万件,终于渡过了困难的岁月。

  1954年,随着国民经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火柴工业也得到复苏。从解放初到公私合营前,荧昌厂的生产业绩显著:1950年2.64万件,1951年4.87万件,1952年4.83万件,1953年5.11万件,1954年5.2万件,1955年15.8万件。

  曾经辉煌让一代人难以忘却

  1956年1月18日,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厂名为“公私合营镇江荧昌火柴厂”。1956年间,又把无锡新中梗片厂和扬中县梗片厂并入镇江荧昌火柴厂。至此,该厂规模扩大,人员倍增,设备齐全,成为镇江市当时最大的轻工企业,而且还是全省同行业中产量最大的单位(年产火柴达18.53万件),走上了全新的经济发展轨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公私合营镇江荧昌火柴厂更名为镇江火柴厂。到了七十年代,火柴年产量达30多万件。   

  1983年,江苏省第一台糊盒机在镇江火柴厂投产,共安装全纸糊盒机26台,结束了多年来分散在居民家中手工糊盒的历史,在全国火柴行业处于先进水平,火柴年生产能力达38万件。

  1985年,“金山”牌火柴获得轻工部“部优产品”称号,是江苏省同行业中唯一的部优产品。火花上的金山宝塔,成为镇江火柴厂辉煌时期的见证,也成为整整一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随着打火机的流行,市场上对火柴的需求量明显下降,火柴因此大量积压,企业生产进入低谷。1992年,镇江火柴厂停产歇业。2009年,镇江火柴厂破产清算工作全部结束。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