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宽窄文化 > 正文

守拙归园,静谧之间体会“宽窄”智慧

2019年10月26日 来源:宽窄之道 作者:潘玉鹏
A+ A

  下班后,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每个人都是脚步匆匆,不做丝毫停留,选择留在繁华的都市工作生活,似乎是当代年轻人最多的选择。每天为生计奔波忙碌,有多久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了呢。我忽然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为了这么辛苦的活着吗?思及此,身体里被忽略已久的倦怠疲惫奔涌出现,不是不存在,是被自己慢慢地忽略了,让自己像上了发条的时钟,每天不知疲倦地奔跑着。有着这种状态的我趁着假期回到乡下老家,回到能够真正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望着四周绿油油的田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种感觉岂是心旷神怡可以形容的。漫步于其间,记忆不自觉地回到了小时候。我的爷爷,一位解放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老共产党员。老人喜欢坐在田埂上,眯着那双已经有些混沌的眼睛,看着田地,羊群,那似乎是他最放松的时刻。爷爷总说人这一辈子像卷尺一样也何尝不可,要宽窄有度才行。那时候的我太小,并不能理解爷爷的意思,宽就是宽,窄就是窄,两者怎能并存且有度呢?当我把疑问说出来的时候,老人总是说你以后大了就懂了。是啊,人生又怎能事事顺应你心,宽有宽的好处,窄又何曾不妙呢,一切都源于如何看待而已。这一瞬间,我忽然领会到爷爷当初那句话的意思,大道宽阔平坦,小路崎岖狭窄,我们一样在其间无碍前行;人生之路也是如此,或暗淡无光,或辉煌亮丽,但只要拥有一颗轻松快乐之心,乐观豁达面对生活,只要心中有阳光,世界就是光明。宽窄可以同在,宽窄有度的人生才精彩。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见狭窄的地方,通过也许困难,但尝试过后,或许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事实上,我们无法阻止窄路的出现,但面对它,却不应该放弃。行进在宽窄之间,是人生的常态。宽窄由心,在宽处要记得窄处的艰辛,在窄处要想到宽处的豁达。这一番感悟,不就像极了新中国的历史与辉煌所描写的宽窄之道吗?

  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可以省略成一篇篇被撰写的文章,但有一种精神无法抹去,有一种品质无法忽略,有一种追求无法改变,这就是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的宽窄精神。宽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人,宽是为人豁达正直,窄是工作智慧精微。为人处世,不就是需要这样的标准来时刻警醒自己吗?

  艰辛与荣耀,相伴相随地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就我本人而言,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是自我能力、自我价值体现的地方,自食其力的获得感是真实而又欣慰的。然而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各种挫折打击,导致我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生似乎进入了窄巷子,行进困难,那个时候的我每天被阴云包围,但是家人的陪伴,朋友的鼓励,同事的帮助,如同春风一样慢慢治愈了我,使我不再害怕眼前的困难,不再停滞不前,不再被痛苦包围,人生还很长,还有很多“宽巷子”等着我去探索。瓢泼大雨、泥泞路途之后,总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历经这些,你会更加懂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何等的豁达心胸。

  宽与窄两者相辅相成。人生的宽与窄,生活的悲与欢,都由心而定,由心而生。人享受荣耀之时,是人生的“宽”,我们并不应该满足或沉醉于眼前的果实,不应该沉溺于眼前光景,此时不妨回忆一下此番荣耀如何得来,你的辛苦与汗水不应该被遗忘,保持清醒,看淡辉煌。相反,人遇到挫折之时,人生的“窄”,我们不能一味的沮丧懊恼,不能止步于泥泞之地,想想你也曾成功,也有人生的“宽”,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这么放弃人生。人行宽处不觉宽,人行窄处不觉窄,是需要人生智慧的。万物相生,对立而又统一,宽窄亦是如此。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当你还是个学生时,你总想离开校园去闯荡,而工作的人们却又想回到校园,回归那份纯真。就像孩子想快快长大,远离父母的管教,而真的长大以后,却想安安稳稳的待在父母身边。曾经父母教过的那些小时候不以为然的道理,长大后也逐渐领悟。有些事不是不明白,而是还没到那个年龄。工作以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们,以各种形式教会我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人都沉淀了一层,不再急躁,不再急进。到了一定年龄,你终将不再执着于眼前,即不争,年少时,汲汲营营,为了虚名虚利四处树敌,不懂谦让,等到吃了亏、跌了跟头、摔到头破血流、遍体鳞伤,方知不争不吵才是做人的大智慧。我们没必要觉得不争不吵是软弱的表现,争的是理,输的是情,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不争是岁月留下的最好的印记,是时间沉淀出来的“宽”,而即使工作与生活磨练了你的心性,你依然要保留心中那一份纯真与善良,从而驱散人性阴暗自私的“窄”。

  人们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身处其中,你无法独善其身。确实如此,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要求身边的同学同事都顺应你的心意说话做事,你也未必能做到让身边人都喜欢你。但是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其实取决于你的相处方式与处理人际的能力,意见不统一时,吸收他人建议的独到之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者劝解,一般来说,彼此之间宽松的相处关系会让彼此都感觉舒服。在工作中,我结识了很多人,一起工作期间,我会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与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发挥各自特长,把工作完成的更好。而对待自己一定要严格,一天的工作或学习结束之后,回想一天的为人处事,不足之处记在心里,以便改正。其次,不管怎样忙碌,都不能放过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比如每天睡前至少读30分钟的书,以做到各种知识文化涉猎,增长见识;比如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跑步五公里,积累使人进步,自律让人自由。日积月累,你会感谢对自己的“窄”。宽对人、窄对己,这样的为人处事原则,需要我们强大的自制力与宽容心来支撑,你要相信,这一切都会在某一天以某种机遇回馈于你以美好,不论是事业,还是生活。

  还记得在我困难的那段时间,起初我是每天小心翼翼度日的,害怕哪一天因不够努力,计划不周,业务“真”不“实”不“细”,导致工作出现失误而被领导批评。然而,在微博看到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人只要没死,一切都会过去,珍惜当下。我一直执着于眼前的困境,不去想如何解决摆脱它,迷茫的时候,不正是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好时候吗,一味地回顾如何摔倒至头破血流有何意义呢,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时光不能倒流,接受现实,往前看即可,其实这就是窄中亦有宽。而困境过后,面对开始转好的境遇,也不应该放松自己,保持清醒,做事做人要做到小心翼翼,过于得意忘形的结局也只是重蹈覆辙罢了,一次摔倒不可怕,在同样的地方摔倒两次,就百分百是自己的问题了,如此便是宽中亦有窄。处境在人,宽窄由心,如此而已。就工作或学习态度而言,面对某个任务或作业,我们首先都会有想法成型之后再付诸行动的过程。学科解题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会找到不同的解法,当面临一道习题时,平时练习当中,可以钻研不同角度去解决,但是一旦到了正规考试,用自己最熟练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即可,钻研方法可以很宽,但是运用时可能一个即可。而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拿到下发任务,我们需要涉猎许多相关知识,对信息进行整合,作出许多畅想假设,最终集中于最合理最完美的一个即可,开展能够完成目标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瞎作为,最终浪费人力物力与时间。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工作与学习上的“宽窄”之道。其实许多职业都是如此,畅想时多点思路,最终选定一个即可,投入努力、付出行动。把精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工作或者感情,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该的,那都不过是一念之间罢了。工作机会这一次没有了,也许会有更投你兴趣的下个机会,感情这回事,最为复杂,但要记得自己开心最重要,机会是“宽”的,但尊重自己的内心是“窄”的。生死之外无大事,有什么必要那么执着呢?尊重别人的选择,你要记得,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抢不走,而不是你的,强硬的留下也只是徒增伤感而已。一切事情都有最好的安排。工作或生活中棋逢对手时,淡定从容的接受挑战,不怕结果,专注过程就好,不要总过问路的尽头是什么风光,真正该关注的是一路走来的风景。多看看途经的盛放,自能收获满心的欢喜。眼中有尘三界窄,心里无事一床宽,我们遇到的事情,无论好坏,要做到宽窄由心,淡定而淡然的看待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关于成都的宽窄巷子,有这么一句老话:“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事实上,“宽窄之道”不仅是成都的历史名片,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和人生境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要辨证的看待人生的各种境遇,无论好坏,因为宽窄由心,你要让自己足够自在洒脱,足够淡然。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