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黔东南的农村里,黔东南与铜仁并不远,我也并非不想念自己的家乡,而是有一些原因让我不能经常回去。不能经常回去的理由这里不过多谈论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绝不会不热爱自己的家乡。更何况自己家乡的亲人了,我也不例外。
这次回家乡过年,虽然客观上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困扰,但总体来说“收获”是满满的。让我大感意外的是家乡的水泥路不仅通到了家门口,而且可以并排行走两部车子。如此宽的公路,一点不像通往乡村的公路。寨子里有几个像模像样的“停车场”了,回家过年的车子把几个“停车场”都停满了,而且不乏十多万的小轿车。如果是在过去,我们这个不足四十户的小侗寨子里,连摩托车都很难看到几辆。如今,私人轿车没有任何稀奇了。
家乡如此巨大的发展变化让我不敢想象!不仅如此,寨子里盖起了不少漂漂亮亮“砖木结合”的别致房子。这种房子不仅保留了侗寨特有的木楼文化,同时又添加了城里砖房的现代之美感。一个古老的侗寨,在发展中不能丢失了自己的民族特点。我们寨子里这一点做得比较到位,至少我们没有把上百年的木房子通通拆掉。如果盲目的全修砖房子,就失去了原来应有的民族古朴元素,让人感觉到缺少了侗寨应有的“民风民俗”。哪怕是北京这种国际化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尽力去保护好古建筑。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比如我们的侗族大歌,那种原生态的唱法被歌唱家誉为“天籁之音”。我们侗族特有的吊脚楼,我希望也能被很好地保护起来,不要在发展过程中给损毁了。
谈到家乡的巨变,除了便捷的水泥公路、白花花的自来水、以及被改造了的厕所等。最让我意外的是,每家每户都不乱倒垃圾了,寨子里有了专门的垃圾箱,定期有人来把垃圾运走。虽然我们寨子里森林覆盖率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林海。但在过去每家每户都爱乱倒垃圾,走在路上经常看到路边的白色垃圾,让人觉得不舒服。现在每家每户门口都是干干净净的,很难看到乱扔的垃圾。古往今来,我们都要懂得敬畏大自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正如习主席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用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去换来暂时的发展,最终将得不偿失。
家乡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从乡亲们的穿着打扮到吃喝谈吐,我都深深地体会到了巨大的变化。我离开家乡的时间也比较久了,一些年轻人有点面生,但看他们一身的“名牌”,让我感觉自己是真正“老土”了。记得在堂伯家吃饭的时候,由于多喝了点酒,不胜酒力的我开始“洋相百出”。与长辈说话手舞足蹈的,而且“喋喋不休”。第二天,我家兄弟批评我不懂礼貌,一点规矩都没有。被如此的“教育”,我内心深处真的感觉到自己很“肤浅”。以前,我总爱这样或者那样去指点我的亲人们怎么说话、如何做事,如今我才恍然大悟,真是太高估自己了。
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与家人喝酒谈天说地。兴奋之时,我们聊起了三国演义,谈起了马谡失街亭、魏延必反的三国故事。我的兄弟对三国演义的很多细节都比较熟悉,而且分析得有一定的深度。这让我又感到“自愧不如”了。当然,看到家人这种巨大的进步,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知道兄弟们除了工作的同时,开始逐步地培养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这种变化,让我不得不惊叹。
一个小小的侗寨都得到如此飞猛的发展,何况我们伟大的祖国了。我深深的知道,是国家对我们农村的“精准扶贫”,在各方面给予农村极大地支持才有了今天家乡如此巨大的发展。我在惊叹家乡发展变化之迅猛的同时,我坚信我的祖国一定会战胜一切暂时的“困难”!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给我们负面影响是短暂的,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同胞共同努力下,我们迟早会战胜“狡猾”的病毒。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家乡的明天会更加富饶,祖国的未来会更加强大。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