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吃碗面再走

2019年04月23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张春宏
A+ A

  烟草在线专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乡的“赤水扯面”就成了一张对外的名片了。反正,我从小就不大喜欢吃面。对这事,就愈发觉得好奇。一碗面,太普通,我只记得印象中离家归家的时候,母亲做的好饭就是饺子、擀馍、油馍和煎饼了等等。吃碗面再走,似乎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我吃过西府的臊子面,也吃过二杆子碗面,北京杂酱面和刀削面也吃过,也吃过类似面食的河粉、米线和若干年的方面便。对于家乡的扯面,在记忆中就没有什么残留物一样。记得我老家的邻居“杏(音亨)婶”,总是喜欢吃面的。那时候,大家都是端着饭碗齐刷刷在门口吃,似乎在比赛一样了。“杏(音亨)婶”总会是第一个出场,在饭点之前就预备好的一样。早早在门口的树下、石墩子上,吱流吱流发出声响,让筷子把面条拉起来一挑好高好高,人的嘴巴好像要去寻着面条的下端去咬合。要不然,汤汤水水和面条会摇摆,稍不注意还会洒一身汤水。看的人,笑着,说着,说,“杏(音亨)婶”,你这面美得很,这是要站起来端着梯子吃呢。我想那时候的面条,无非就是现在的家乡的著名的“赤水扯面”了吧。要么就是我自己不喜欢吃,只知道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传说了,误把这家常便饭裤带面、biangbiang面、宽面当成了赤水扯面?不会吧。直到现在,回家去,还是偶尔会和父母聊起“杏(音亨)婶”的那一碗需要站起来跳起来吃的面。

  比之于面,我更喜欢吃母亲做的各种其它的东西。譬如,饺子、擀馍、油馍、油塔塔和煎饼、糊锅丝等等了。饺子不用说了,这是传统美食,馅料好,是最主要的。夏天是干饺子,拌醋蒜辣子汁,一只一只蘸着,入口就是一种极美好的口味。冬天就是酸汤水饺了,吃完饺子,喝上两口汤,就感觉浑身通热顺畅了。擀馍,和山东的烙饼像是兄弟姊妹的食物。一张一张擀出来,小面饼样子,两张合在一处,放在架着材火的大锅里烫着,或者饼铛烙着,出来夹些土豆丝,极简单,却是美好的风味。油馍和油塔塔,像是孪生姐妹。前者是油烙着,扁平的,后者是旋起来的蒸着的,看着像个宝塔一般。都是趁热吃,满满的都是回忆和家乡味。煎饼到处都有,夹菜和蘸着醋蒜两种吃法,一直会吃到人腆着肚子走路了。最值得说的还是糊锅丝,和合阳的糊卜有些相似。把面饼烙成七八分熟吧,一张一张整齐摆好,用刀挤压着切成面条状,稍微宽些,在拌合着臊子的滚沸水中稍微煮下,糊着锅了,就盛出来,拌些红辣子,吃着劲道、筋道、有味道,感觉还是吃了再想吃的胀肚子的吃法。说到扯面,我喜欢不太厚、不太宽、不太硬的那种软面,母亲说,她也喜欢吃。感觉这种吃法和这种人,怎么都不像陕西人啊。可是,我的确是陕西人,是赤水人,但我还是对赤水扯面没有过多的记忆,看着别人吃,挺香。

  到了单位,每每说到我的家乡,大家都会说到“赤水扯面”。民以食为天,不管是走的多远,这嘴巴可是要天天吃饭的啊。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如他们家乡的好,我都不会反驳。不过在我心里,我还是想对他们说,你吃过尝过赤水扯面了吗?你吃过牛舌头烧饼了吗?你吃过腊质肉了吗?一次,不算,两次不算,吃过个三五次,你才可能会有一点儿发言权的。你只会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我还是劝你去城里转转看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赤水扯面”呢。这个招牌,这个销量,这个人气,光靠嘴巴说说,估计是不会实现这种局面的。我不大喜欢吃,不代表这就不是美食啊。或许,是我小时候吃伤了呢。呵呵,这样一想,也对头啊。一碗面,配上个牛舌头烧饼,热热的饭绿旺旺的菜,油旺旺金黄色的饼子,食欲是自然而然就会来的。每次回家去,面可以不吃,带几个牛舌头烧饼,倒是真的经常有。

  不大的小镇上,排列着好几十家面馆了。大小不一,生意不等,兼营项目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挂着“正宗赤水扯面”的招牌。我有个发小,也开着一家面馆。在朋友圈里看见他发的图片,的确馋人流口水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就喜欢吃这地方的面。你要是找找,还真的没有其它地方红红火火的网红面。怕是到了这地方,也会被挤压的早早关张了吧。我还是期待着,发小可以运用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等,也走走网红路线,能把这一碗面卖的更红火呢。也许,是这里的人们都老实本分、诚信经营,只想守着正宗、传统口味吸引人,留住回头客吧。约了好多次,希望发小们都能去这个发小的面馆里,每人一碗面,一个牛舌头烧饼,吃着,聊着,说着,拍个照,发个视频,把发小的面馆促哄起来呢。

  做面食生意的,无非是心思和功夫用到家——好招牌都是熬出来的。哪一次,好像听哪位美食大师这样脱口而出的话。我窃以为真的是。生长在北方,我们都喜欢面食。这是地域特色,也是这方水土养育出来的口味。味道重,要改改了。油盐太多,日常摄入太过了。分量足,也要改改了。可以改成品尝小份,配菜多些。碗,可以粗糙些,富有地域的黑陶大小碗。印上几个字,像是舌尖上的中国一般。环境更要改观一些,大气有大气的样子,小店有小店的特色,看着舒服美观。我是这里的人,我还是不大喜欢吃面,但我没有忘记小时候弥漫在我头脑中的美食印象——我还是喜欢给别人说说这碗面,再配上一个地道的牛蛇头烧饼,别忘了,都趁热吃啊。

  有人说,母亲的饮食习惯影响孩子一生。于我而言,的确是的。当我来到了单位,几十年了,我依然是没有改过小时候的口味。但我还是稍微兼容了本地的一些口味,对于这里的美食也是喜欢的。毕竟,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了。母亲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这样的店,如果真的有,我想还是有市场的。再美的大餐,再精致的服务,都比不上我已经成型了的家乡口味。那一碗“赤水扯面”,不是在眼前,就是在心里,藏着,留着,随时预备着端上来让我品尝一样。那时候的家乡人,遇到客人,都会说,吃了饭再走,或许这里还有这一碗面的情结呢。到了今天,不管走得多远,我还是都会逢着认识的人都说,我家乡的美食里,有一碗面,就是著名的“赤水扯面”,有空去尝尝,我请客。吃碗面再走,对你对我,都会沉浸在对于小时候的口味中,慢慢回忆。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