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带着几分好奇和敬佩,笔者近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汽车站旁一家烟酒副食店中见到了徽雕艺人胡云峰。今年32岁的他外表淳朴,不是很健谈,笑起来带着几分腼腆和谦虚。
走进云峰徽州竹木雕刻店的竹雕陈列室,徽州雕刻的精湛技艺令人印象深刻。若不是亲眼所见,笔者很难相信,如此年轻的胡云峰,竟然将徽雕做得这么好,令笔者对徽州匠人的敬仰之情又增几分。
痴心——寻梦
胡云峰祖籍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父亲是一名木工,靠着祖传的技艺,常为乡邻们打制家具,尤其擅长花鸟雕花。每次回家看到父亲雕刻的作品,胡云峰的内心都会受到触动——这些雕花真是栩栩如生、美得醉人!很多乡邻的窗户、屏风、门楼上,都能寻到父亲一刀一刀刻出的精巧作品。在父亲的熏陶下,胡云峰渐渐喜欢并迷恋上了木雕。小学有一天放学后,他用稚嫩的小手刻出了一把精巧的小木刀,惹得小伙伴们羡慕不已。父亲发现他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不断加以引导和培养。
出于对雕刻的强烈喜爱,16岁的胡云峰结束了学校求学生涯,踏上学习竹雕的艰辛之路。真是应了徽州那句俗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不同之处在于,以前不少徽商是在父辈的逼迫下离家创业,而胡云峰则是怀着对雕刻的无限痴迷,主动外出求学的。他师从徽州竹雕大师洪建华两年半,又做学徒5年半。那时,他每天泡在竹堆里研究,经常割得满手是血。但是对他来说,一点小伤和成为竹雕师的梦想比起来,算不得什么。由于他有耐心、肯钻研,学了几个月就能独立雕刻小物件了。学成之后,24岁的胡云峰一边经营烟酒副食店,一边在雕刻领域开始创业。
静心——突破
2014年,胡云峰遭遇了创业路上最大的一道坎。因作品难以突破传统技术的局限,市场竞争力不足,整个雕刻店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一件件如同自己孩子一样的作品得不到认可,胡云峰几乎崩溃,对于竹雕前景的看法也有些动摇了。恩师洪老先生帮他分析原因,提醒他只有静下心才能做好雕刻。于是,在成长的瓶颈期,胡云峰选择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上海嘉定竹刻成为他学习的首选。上海嘉定竹刻是中国竹刻史上最大的流派。嘉定竹刻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兼具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
胡云峰借钱来到了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寻求徽州竹雕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他每天随便吃点东西就早早入馆,细细琢磨,研究每一件、每一刀、每一笔的成功之处,反复与自己的雕刻作品对比。从开馆到闭馆,他全天都默默地与竹雕作品对话,一待就是10天。
从上海回来后,他闭门半年,一刀一刀地回味前辈的雕刻技艺,反复临摹竹刻大师的作品,终于在传统技法上实现了创新。此后,只要存在困惑或遇到瓶颈,他就跑去上海学习一段时间。在数次的来回奔波中,他找到了徽州文化与雕刻的结合点、改善点,竹雕技艺突飞猛进。“雕刻需要静下心来。以前一起学习雕刻的,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我去年有14个学徒,有的太浮躁,就被我辞退了,目前只剩6个。”胡云峰将中国画的线条和韵味融入作品中,不断给竹雕加入新的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徽派风格。他还把竹雕的浅雕、浅浮雕等技法引入木雕,出了不少有特色的作品。
匠心——传承
徽州竹雕是对力与美的诠释。在雕刻作坊,一把小小的刻刀在胡云峰粗糙的手掌中灵巧地游走,发出沙沙的轻响。走近,丝丝竹香沁人心脾。“一件满意的竹刻,需要上万个动作才能完成,必备的刀法就有好几十种。”胡云峰介绍说。
在一件件竹雕、木雕艺术品前,听胡云峰详细解说,是一种享受。“每一件作品因工艺复杂程度不同,花费的时间也不等。有用5天、半个月的,也有用3个月、半年的,你们刚才看的黄花梨雕《十八学士》作品,已经花了3个多月还没雕刻好呢!”他指着面前一个不起眼的小木雕摆件感叹道,“这个花费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很是费神。”在传统民间手艺式微的今天,笔者在他眼中看到了手艺人的执著。
胡云峰一只胳膊上绑着纱布,那是近期雕刻时不小心留下的“作品”,缝了7针。为了保持一件作品的完整性,雕刻者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受伤也是在所难免。
在“快餐化”的时代,胡云峰作为一名私营小作坊的老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徽商的“骆驼”精神,坚守和丰富着传统文化艺术。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属于这个年纪的浮躁。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他悉心授艺近8年,吸收和带动一批人加入徽州雕刻队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竹雕、了解了徽州文化。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