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家乡的“紫老红”

2012年03月12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俞辉
A+ A

  在春天里,家乡的山山水水都是孩子的乐园。那穿林而下的缕缕阳光,山涧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路边沾满露水的茵茵小草,散布在肥沃土地上的野花,连同一群顽皮的小伙伴在田野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组合成生命中最纯美的一幅画面。

  小时候记得每到春天,勤劳的家乡父老便开始耕田整地,准备开始种植烟叶。等到烟苗长到半尺来高的时候,大家便开始在整好的地里种上一株株烟叶苗,只需在打好的烟垄上按照一定的行距种下烟苗。烟苗栽下了,便在春雨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夏天的时候,那遍野的烟叶,在阳光沐浴下,蓬蓬勃勃。宽大而深绿的叶子,映着阳光,泛起油油的光泽。看着让人喜欢。叶渐渐生长,变得丰盈。叶子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成弓形,叶边下卷,看起来黄灿灿,亮堂堂。这种烟叶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紫老红”。

  据《永丰县志》(清?康熙版)载:清顺治年间(1644~1661),县境南部廿四都关里吴家村和梅坞口农民开始在田里种植烟草,因烟叶晒后呈紫红色,后名曰“紫老”。嘉庆年间(1796~1820)江西省广丰县烟草生产大发展。廿四都不少茶庄经营者都把重点转移到烟叶上。每个烟篓包装上盖有“石马紫老”的大印,成为江西省广丰县名牌产品的标志。《广信府志》(清?同治版)记载:“烟本名淡芭菰(烟本名应为科依瓦),俗称石马,小溪,皆闽地,广丰与浦城接壤,浦出名烟,而叶实有藉于丰,他邑亦间有之,无如丰盛”。“然亦其地土所宜,易而他种,所收恒不能以半”。光绪年间(1875~1908),县境烟叶生产在全县经济比重中的地位极高。光绪三十年(1904)“烟叶一项,为土产大宗,向由江浙及本地商民采运各埠售销,极为畅旺”。“各乡所种烟叶,岁入值银三四十万两”。三十四年(1908)“广丰烟叶被省选定为良种”。据《江西年鉴》(民国版)载:“江西全省出产烟草者达数十县,而产量最多者,当首推广丰县,年达六万余担”。

  建国后,政府因地制宜地安排烟叶生产,将横山、关里、枧底、少阳、沙田等乡和岭底部分行政村划为红烟产区,利用农田种植烟草。毛村、嵩峰、比古、桐畈、泉波、排山、五都、大石、霞峰、塘墀、城北等乡镇为黄烟产区,主要利用旱地种植烟草。但鉴于县境人多田少等历史因素,烟草种植面积一直受到限制,晒烟产量尚不及历史的最高水平,仅保持了晒烟质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改观,而且在1986年2月全国出口烟叶基地会上,被定为全国出口烟生产基地之一。广丰的“紫老”红烟已形成广丰种植业的特色产品,畅销国内外。

  上世纪90年代起,江西省广丰烟叶种植及出口量迅增,紫老红烟一般每年出口量为150~200吨,其中1993年为245吨。全县晒烟产量1994年为510吨,1999年470吨,2001年294吨。因各卷烟厂征收的烟叶基本上是烤烟,烟农逐步转向生产卷烟原料,晒烟市场急剧萎缩,从2001年开始,紫老红烟和晒烟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到2005年,广丰县几乎无人再种植紫老红烟,紫老红烟在境内几乎绝迹。截至2010年,县境内仅有少数农民种植晒烟,产量极小,一般留着自用,自产自销。

  现在,家乡己不再有人种植“紫老红”烟叶,每当在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总会遥遥地回想,回想起曾经漫山遍野的“紫老红”……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