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除夕,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脸上堆满笑容,大小酒店内人头攒动,空气中飘荡着各种诱人的香味,年味越来越浓了,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20多年前。
那时,我的家乡在美丽又清静的山村小镇,快过年了,在外奔波的兄弟姐妹都匆匆地赶回家,宁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爆竹硝烟味,大人们纷纷杀鸡、杀猪,为赶回家过年的亲人们准备丰盛的年饭。
那时有除夕吃年饭前必先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美味“糊羹”的习俗,表示年年富裕。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早上,我的父亲会把杀好的鸡、鸭、肉等放入一口大锅内煮上,然后把煮好的鸡、鸭、肉等捞起来,用一个大盘子整齐地装好,放在大门口,点燃三柱香,向上苍虔诚的祈祷。我好奇地问父亲,他说是为了祈求全家平安,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祈祷完以后,我的母亲就会在煮过肉的大锅里放入精心准备好的材料:腊肉、鸡血、鸭杂、冬笋、木耳、香菇、胡萝卜、豆腐、荸荠、白菜、红薯粉等,我们做儿女的在大灶前把柴火点燃,母亲拿一把大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在扑扑的火苗下,香气诱人的“糊糊”就煮好了,我们称之为“糊羹”。母亲就盛上一大盆给隔壁邻居送去,然后再给我们做儿女的每人盛上一大碗,哎呀,“糊羹”的那个香、那个味呀,真的是永生难忘。据说吃“糊羹”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传说朱元璋与陈友亮在江西九江一带打仗,一次恶战后,朱元璋等人疲马乏,饥饿无比,附近的百姓也没有粮食,就把红薯、蔬菜、豆腐等煮成一锅了“糊糊”给朱元璋及他的部下吃,朱元璋吃后,觉得世上最好吃的的食物莫过如此。后来朱元璋登基后,就吩咐御厨们按照当年百姓的做法增加了一些材料煮了一大锅“糊糊”分给他的大臣们吃,大臣们吃后纷纷赞不绝口。后来这一习俗就慢慢留传下来。每逢春节,吃“糊羹”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着年年富裕。所以每到除夕,谁家煮好了一锅“糊羹”,都会给左邻右舍送点,与大家分享,其乐融融。
现在物质丰富了,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演绎出新的年味。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今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我还是很想念过去那“糊羹”的味道,喜欢一家人欢聚一堂的喜悦氛围。当昔日的热闹与喧哗已经被宁静所替代,我们还是能在那欣喜甜蜜里体会到家的味道。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