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田书敏,家住河北省无极县,经营卷烟已经33年了。33年里,我所经历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变化,每次都是一种进步。我觉得,如今的卷烟经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舒心,效益都好。
我是1979年冬天开始个体经营的。1979年秋,县里号召个体经营、发家致富。喜欢闯荡的我和老伴东借西借地凑了几百元钱,把家里一辆农用手推车改造成售货车,卖起了烟酒糖茶。
当时,整个无极县私营烟酒糖茶的只有两家,其他都是供销社或百货公司等国营企业。我一开始是从食品公司购进卷烟,后来又从糖烟酒蔬菜公司。起初几年里,卷烟货源比较紧缺,实行限量供应。那个时期的卷烟小包包装分精装、简装,有锡箔包装纸的称精装,没有锡箔包装纸、用油性纸包装的称简装。小包、条包几乎都是软包的,一不注意就散了。卷烟质量也不行,不少品牌有吸食灭火、口感不佳等问题。品牌也不多,只有十来个,主要是石家庄卷烟厂(今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有时也能批发到几包上海产的“凤凰”和天津产的“恒大”这样的稀有牌号。
进到货后,不管什么品牌,也不论是精装还是简装,用不了几天就卖完了。经常有些老顾客提前给我打招呼,让来了烟之后给他们留下几包。最让我头疼的是春节前的婚事高峰期,许多人都让我给他们积攒卷烟,由于货太少,经常因拿不出烟得罪人。由于货源紧,那时一个月卖几十条烟、赚个十几块钱就很不错了。
1983年,我租了个门头,将烟酒糖茶从手推车上搬到屋里经营。也就是从那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卷烟的外地品种、数量开始增多,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见。记得有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的,像“喜梅”、“芒果”、“芙蓉”、“银象”、“红嘴鸟”等,只要觉得能卖,我都进些来试试。那时候,卷烟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无嘴卷烟逐步被有嘴卷烟所代替,条包外面大多都附了塑料纸,不会出现散条的问题了,后来又出现了小包翻盖、条包硬装。
不缺货了,但另外一种烦恼来了,那就是价格的混乱。
有一次,我到糖烟酒蔬菜公司进货,发现有一大群人聚集在供货厅,大多不是无极当地人。他们拿出上千甚至上万的现款进货,一大车一大车的卷烟被运出去,而且他们批发的价格远比我进货便宜。我与公司的人理论,得到的答复却很是敷衍:“你一次能进一车的货也享受优惠待遇。”这种答复让我的观念开始改变,我开始到处进货,本县公司、外地公司以及那些整车进货的大户,我都打交道,谁有我需要的货就从谁那里进,谁的卷烟便宜我就从谁那里批发。后来听说,石家庄市区的卷烟批发价比无极的便宜1分钱,品牌还多,我就骑着自行车赶了两百多里路到石家庄市区批发回来一大批卷烟。 随着私营杂货店慢慢多起来,为了多招揽顾客,很多店相互压价,大部分卷烟都是“啥价进啥价卖,还得搭个塑料袋”,但没有烟卖又不行,那样就少了人气,就不算个烟酒糖茶店了。
1987年,无极县烟草公司成立,我的进货渠道又转到了烟草公司。前一两年,烟草公司的供货与过去的糖烟酒蔬菜公司相比只是数量和品种数目有所增加,但还不够我卖的。我依旧到处进货,卷烟经营也还是赔本赚吆喝。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烟草公司开始送货上门。一开始是送货车运着一车烟挨家挨户地推销,要货就留下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我卖的卷烟品牌不多,而且价位也高,就不愿意通过烟草公司进货。直到有一天,我在从外地“大户”那里进货回来的路上,被烟草的执法人员拦住了。他们给我讲了好多法律法规知识,我才明白,为了更好地控制烟叶生产质量、收购秩序和卷烟流通秩序,国家实行了烟草专卖制度,我只能从烟草公司进货。自那以后,烟草公司一直给我送货,我也发觉那些“大户”的货源不足了。而且,烟草的执法人员经常在市场上检查,价格慢慢坚挺了,卷烟经营不再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经过了几年“随车叫卖式”的送货,2002年,烟草公司开始组织访销员到店里收集订单,次日再由送货车统一将卷烟送过来。我感觉这样比原先的规范,因为送货比以前规律了,可供的品种数量也比较透明了。
2004年,烟草公司开始用电话为我们订货。每周都会有小姑娘定时打来电话,询问我的要货计划,次日就送货过来了。原来的访销员改名叫客户经理,说是我们的“经纪人”,我觉得名符其实。他们告诉我应该订什么品牌、应该订多少,还经常教我怎么卖烟。我对烟草公司这种做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量小了,赚钱还多了。
最近两年,烟草公司又实行了网上订货,有什么烟、价位是多少,一目了然。我想要什么烟、想订多少,点几下鼠标就行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